影響航母發展的究竟是技術,還是國家戰略?你怎麼看?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硯田劍影


肯定是國家戰略而不是技術。

技術早不是問題。

問題隱含的話題必然是:為什麼不直接造核航母?不直接達到十萬噸級別?不直接裝電磁彈射?

從技術角度看,已出口核電機組、完成第三代核潛艇,肯定在生產航母需要的核電機組上,已不存在真正的瓶頸問題。

至於十萬噸級別的大艦,在早已可製造三十萬噸貨輪、7萬噸級常規航母的技術背書下,造十萬噸級的航母還有困難嗎?不過是多消耗甲板專用鋼而已。

電磁彈射技術已成熟是可信的,畢竟研發與美國是同時起步,而技術進度早已公諸與眾。

因此,技術已真不是問題了,唯一的因素就是戰略安排。

五大因素影響戰略安排!

首先是需求。雖然走向深藍已是海軍的發展方向,但要經歷一個發展過程,特別是軍事體系的同步發展。象英國那樣造出船體等飛機、出海無配套艦隊護航,有什麼意義?

我們的航母第一步無疑是滿足守護海疆與保護航線,也就是設定的活動範圍就是周邊海域到印度洋,現有的航母裝備檔次已足夠。

其次是等待配套軍力。包括新一代艦載機、足的的飛行員、編隊經驗與訓練水平、戰訓體系等,更先進的航母不可能停在海上等他們,不然就是浪費。

第三無疑是成本因素。更先進的航母,製造、維護、使用成本都更高,結合已分析的兩點因素,形成了當前的航母安排。


第四是敏感性。和平發展、積極防禦是當前的基本策略,不會超出這個基本配套兵器。

第五是國家經濟與軍事的配套。很明顯,發展經濟還是優先選項,軍事戰略始終要在經濟承受的範圍之內。一旦製造更先進航母,肯定不會是一艘兩艘,至少是三艘,更可能是六艘,需要的費用必足過千億美元,這還不是當前的經濟可承受的。

讓我們樂觀地等待吧,相信最先進的航母巡遊大洋的日子,已不會等多久了。


bashanlaike


航空母艦不是一般國家能夠用得起的,在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的過程中曾經有一個亞洲國家也開始了航空母艦的夢想,這就是泰國,泰國海軍擁有亞洲第二艘航空母艦,這是一艘西班牙建造的輕型航空母艦。但是在購買之後卻無法持續使用,如今艦載機已經早就退役,而航空母艦也成為了擺設。

航空母艦的發展需要一個國家綜合國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考慮,這是由於航空母艦本身的建造費用就很高。美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造價超過120億美元,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造價超過60億美元。



從技術上看一般國家根本就不具備研製能力,到目前為止能夠研製航空母艦也就美國,英國,中國,西班牙,意大利和印度。現在甚至俄羅斯都已經不具備航空母艦的研製能力。


從戰略上看一般國家根本就沒這個想法,特別是一些小國連基本的國防實力都不完善,裝備航空母艦就是打腫臉充胖子。另外航空母艦所配套的艦載機也是一個制約因素,能夠研製的國家太少了。


航空視界


①中國目前是區域性大國,還不是世界性強國,在參與國際事務中比較適宜施展軟實力,避免硬實力的投入。在總體國力尚不健全的狀況下,輕易斥諸武力有窮兵黷武之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違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理念。

②“不對稱戰爭”是目前國際格局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中國戰略思想制勝法寶。新興國家與傳統帝國在軍事競爭上,避免美蘇式的武器裝備對抗,另闢蹊徑揚己所長,以達致勝目的,武士性的對決精神已經落後於現實國際。

③ 中國施行的防禦性戰略中,靠近國土周邊3000公里內的敵對武裝力量都被納入導彈、戰機和電磁的打擊範圍,短期內不需要艦對艦、機對機地與先進國家短兵相接。

④ 目前中國已有的三個航母艦隊(包括3號在建)用於維護海外既有利益和應對中烈度戰爭已可足夠展示力量,除美國外,能與之抗衡的國家都無出其左。

⑤一支航母艦隊的建設和匹配的基地投入費用超過1200億人民幣,每年的保障費用在近百億,航母艦隊的實際效用比較底,大量建設佔用了其他軍事改革支出費用。

⑥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電磁、遙感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傳統航母艦隊的功能使用將慢慢淡出視線,新的軍事裝備將逐步閃亮登場。

中國現在己掌握了航母建造的關鍵核心技術,具備了戰略儲備能力。國家發展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主軸,全方位提升綜合戰略力量。大量建造航母豈坐實了“中國威脅論”,也浪費了國防建設資源,實不足取。


漫歩閒庭


你好,中國目前還處於發展中國家,航母的發展代表著國力的表現,當前國家周邊局勢對航母的需求可以說是很迫切,但是因為中國早期閉關鎖國和飽受戰爭,中國的技術目前還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