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漳州通敏電話公司收據曝光

80多年前漳州通敏電話公司收據曝光

這張民國22年(1933年)漳州通敏電話股份有限公司開具的押金收據,距今已80多年。該收據為豎式,高11.4釐米,寬25.3釐米。收據印刷精美,底色粉紅,黑色套框,印押、暗紋印刷等防偽功能齊全。

收據正面上方印有楷書“通敏電話股份有限公司”,正文內容是“茲收過漳義堂寶號(先生)交來押(租)金大銀叄拾元正,合立收據為憑”以及收據編號、收款人、公司印鑑和收據開具時間等;背面印有注意事項,內容是:“此收據在電話撤銷時,可持向本公司會算。若不隨時前來會算,即將該押金扣抵。其不敷者,仍須追繳;其扣抵而有餘者,逾十二個月不來領取,即行取消,以資結束。希各用戶注意。通敏電話公司啟”。

據史料記載,漳州通敏電話公司創辦於1925年4月,創辦人是中南銀行奠基人、“印尼糖王”黃奕住。1921年,黃奕住和菽莊花園主人林爾嘉達成協議,買下位於廈門島的德律風電話公司(1908年,由林爾嘉創辦,是我國最早的民營電話公司)。1923年,黃奕住又收購了日本人德廣1912年開設的川北電話公司,組建設立廈門電話股份有限公司,結束了日本人對島上電話業務的壟斷。1924年1月1日,廈鼓用戶首次實現通話。

創辦通敏電話公司初期,黃奕住籌集10萬元資金,委派其堂弟黃奕守和上海工程師錢鹹昌到漳州、石碼兩地,分設“商辦漳州通敏電話股份有限公司”和“商辦石碼通敏電話股份有限公司”。初辦時,電話用戶需求不多,業務一時難以開展。一年後,電話線路開通至天寶、浦南、石碼等處,業務開始好轉。1930年線路延伸到海滄,並從嵩嶼架設海底電線通達鼓浪嶼與廈門對接,由於線路擴展,政、商需求增加,用戶增至200多戶。1939年通訊線路通至龍巖,並逐步拓展到漳屬各縣,形成當時較為完整的地方通訊網絡。

80多年前的漳州,能夠用上電話的只是一些達官貴人及政府部門和富裕的商家。這張押金高達30元大銀的收據,從票面上看,沒有任何標明已“會算”的印記,想必還未兌付。而若是已經“扣抵”,是“不敷”?還是“有餘”?何以流傳至今,仍然是一個謎。目前有關“通敏電話公司”的實物資料十分少見,此張票證的發現,給我們留下一件珍貴的漳州早期電信業務史料。(源自《閩南日報》“漳州檔案”專欄 南風 金獅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