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索春秋」之風景名勝——黃家大廳

級索村北門裡二道街西頭,住著大片黃姓家族人家。街口路北,坐落著黃氏家族的府門大廳,村人俗稱“黃家大廳”。

該廳坐北朝南,重梁起架,四梁八柱,木框架結構,廳堂青磚灰瓦,起脊挑簷,外觀古樸典雅,莊重大方,是城西最大的廳堂之一。大廳約建在清代乾隆之初,為黃氏府第的客廳,是專門用於接待官員和客人的處所。廳內正中原懸有丹地金字乾隆御匾一面,上款寫“恩賜黃纘”,下款書“乾隆欽旌”,中間四個大字是“績著閩疆”,時為“甲午年”(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可惜的是,這麼寶貴的文物,竟在文革中的1966年被當作“四舊”毀掉。大廳解放後為糧所糧倉,再後相繼為級索村辦公和文藝宣傳隊活動的場所,現已成為民居場院。大廳院西面,有黃家大院門樓一座,大門框左右各嵌紅底金漆的楹聯,兩楹聯為清代大書法家、累官東閣大學士、時任南京巡撫的劉墉所題贈,上聯是“黃卷清燈原是穎川事業”;下聯為“玉堂金馬由來江夏家聲”。此聯意在褒揚黃家是“書香門第,官宦世家”。緊鄰大廳的東面,又有三間帶廊簷的小廳,建築形式與大廳相似,只不過規模小了一些。這一大一小的廳堂,既彰顯了黃氏家族的功名,又為級索村人增添了光彩。

黃纘,字景武,是黃氏遷居級索村第二代(黃氏十世)人。援例授布政使司經歷……在官七年,歷署甫縣縣丞、清流知縣、上洋通判,所在政績卓異,遷平潭同知,為通省能員。任平潭海防九月,卒於官,敕授文林郎,葬於級索村西北角黃家林。其子一,名榜,字榮甲,扶柩至蒲城,感瘴於石碑鎮,長號而卒,例贈儒林郎、太學生(見榮甲黃公暨德配殷孺人墓誌銘,道光九年〈1830年〉)。黃纘父子墳墓“文化大革命”期間遭破壞,陰碑現存放在級索村文史館院內,碑身有“鐵面御史”王東槐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