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一個被民間戲虐和扭曲的歷史人物

我國唐代開國名將程咬金,一直是以雙重人格存活在世人的心裡。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是武藝高強,智勇雙全,恪守名節,身先士卒,戰功顯赫的宿國公、驃騎大將軍;而文學藝術作品中被演義的程咬金,則是個武功尋常、臉皮厚、油嘴滑舌、心胸偏狹、愛使歪點子、天不怕地不怕、三板斧打天下而且常能化險為夷的福將。本文試圖對歷史的程咬金和被

小說、戲劇、曲藝所演義化、喜劇化、漫畫化、臉譜化的程咬金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品格進行比較,探究其產生的原因,以便於更加全面地、客觀地瞭解程咬金這一歷史人物。

中國百姓瞭解程咬金主要是通過小說、戲劇、評書等作品以及後來的影視劇。以清代作家褚人獲的小說《隋唐演義》、如蓮居士的小說《說唐演義全傳》為主,以及根據上述小說衍生而成的戲劇、曲藝等各種舞臺、說唱藝術。

這些文學藝術作品中的程咬金,是千百年來經過作家、藝人進行演義創作、藝術加工而成的藝術形象。所以,這個被演義後的程咬金,留給世人的總體印象可以用“笨、勇、狡、智、義、福”五個字來概括。

程咬金,一個被民間戲虐和扭曲的歷史人物

一、 程咬金之“笨”

隋煬帝楊廣乘父王隋文帝楊堅病危之機,篡奪王位後,荒淫無道,致使天下刀兵四起、民不聊生。

以販賣私鹽養活老母親的程咬金,因在鹽場大罵朝廷腐敗、皇帝昏庸,打死鹽巡而被關進牢獄。當他被綁赴歷城縣法場執行斬首令,劊子手將大刀高高舉起時,尤俊達投出的一支飛鏢,將劊子手送上西天。打算劫法場的尤俊達終因寡不敵眾未能得逞。被暫免一死的程咬金再度投進大牢,適逢隋煬帝登基大赦天下,程咬金出獄後以賣柴筢子來贍養母親。因受萬老財的惡意挑唆,誤砸“會仙樓”、打傷了酒樓夥計。當“會仙樓”主人趕到現場,程咬金一看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尤俊達。於是兩人義結金蘭,並密謀打劫靠山王楊林搜刮民脂民膏的48萬兩銀錢的皇綱,以賑濟山東父老鄉親。

因以往皇綱數次被劫的前車之鑑,隋唐第八條好漢楊林特派其義子大太保羅方、二太保薛亮,率官兵三千押送皇綱進京。當行至小孤山時,隨著一陣鑼響,程咬金從密林中閃出,他頂盔披甲,坐騎大紅馬,手持一柄車輪大斧,橫在路上,一聲斷喝:“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處過,留下買路財,牙崩半個不字,爺爺管殺不管埋。”

大太保羅方一聽火冒三丈,手執銀槍直奔程咬金,當羅方揮舞銀槍直刺程咬金時,程咬金掄起大斧朝羅方的腦門砍去,嘴裡喊道:“劈腦袋!”這使深得楊林武藝真傳的羅方大吃一驚,倉皇橫槍接架;程咬金緊接著往回一扳斧頭,左手一順斧攥,三楞尖子直刺羅方的咽喉,繼續喊道:“鬼剔牙!”羅方一招架空未來得及變招,就見斧攥刺來,身子迅速往後一仰,躺在馬背上,使程咬金再次撲空;羅方剛起身,程咬金一拉斧攥,右手一推,斧頭直砍羅方的頸脖,高喊道:“掏耳朵!”羅方未能坐穩,見斧頭劈來,急忙縮頸藏頭,頭盔被砍掉了,還削下了一層頭皮。羅方嚇得魂飛膽裂,落敗而去。

二太保薛亮催馬舞刀迎戰程咬金,程咬金依然是“劈腦袋”、“鬼剔牙”、“掏耳朵”三板斧上去,薛亮都一一躲過,他心中暗喜 “我比大哥強,躲過了這三招” 。殊不知程咬金還有半招,他大斧子一翻個又殺回來了,大喝一聲:“捎帶腳!”薛亮一哈腰,程咬金將其頭盔砍掉並削下一塊肉皮。

薛亮慘叫一聲敗回本隊,程咬金大斧一揮:“弟兄們!殺呀!”尤俊達率領五百莊兵,直衝官兵殺去,官兵扔下皇綱銀車敗北而去。羅方邊逃邊喊:“響馬!別追趕了!你有膽量,敢不敢報個姓名?”程咬金說:“爺爺敢劫皇綱,就敢報名。爺爺名叫程咬金,我兄弟名叫尤俊達!”此時適逢逆風,程咬金報的名,對方沒有聽清楚,聽成了“程達、尤金”。

程咬金回到小孤山,把報名字的事跟尤俊達一說,尤俊達大驚失色,“哎呀!我的糊塗哥哥!哪有搶了他的銀子報名的,人家還不按名字來找咱們嗎?挺好的事叫你給弄砸了。”

所以,程咬金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是“笨”。

程咬金只會三板斧,兩軍陣前掄斧殺敵時,程咬金總要報出三招半的名稱:劈腦袋、鬼剔牙、掏耳朵、捎帶腳。似乎不報出招式名稱來,就記不起後面的要使的招數,給人印象就是個記性不好、腦子不好使的“二百五”。

明知道打劫皇綱可是犯下誅滅九族之罪,可程咬金劫皇綱,居然向官兵報出自己和尤俊達的姓名,可見程咬金“笨”得可愛。

程咬金,一個被民間戲虐和扭曲的歷史人物

二、 程咬金之“勇”

流傳於民間的關於程咬金的文藝作品中,有關他孔武勇猛的描述比比皆是。當他加盟綠林響馬,第一次單槍匹馬打劫三千鐵甲護送的48萬兩銀錢的皇綱,僅以匹夫之勇與武藝高強的大太保、二太保殊死相搏,最終靠著僅有的“三斧子半”擊潰官兵,奪得皇綱,足見其勇猛無畏。

當然,程咬金打劫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綠林總瓢把子單雄信更能體現程咬金之大勇。

程咬金因為給秦瓊的母親壽禮太少而和尤俊達鬧彆扭,決定自己去截道搶銀子,“要截就截個大的,最好是個當官的,老百姓我不截。”可是他隱蔽在山道邊守候,直到天色向晚,看見羅成領著一隊人馬走來。羅成是前去為姑媽(秦瓊的母親)祝壽的。程咬金見馬背上馱著包裹,馬上的人穿戴光鮮整齊。心想金銀財寶少不了。他跨上馬手揮車輪大斧,攔在路上。隋唐十八好漢之一的羅成,當然不會懼怕這山匪蟊賊,於是手操銀槍指著程咬金問:“你有何干?”程咬金說:“我要你快把金銀留下,如若不然,叫你嚐嚐爺爺大斧的厲害!”程咬金說到做到,三板斧下來,砍下了羅成頭巾上插著的絨球,讓羅成吃驚不小。等程咬金再次重掄一遍三板斧。羅成知道“就這兩下子”,於是揮舞銀槍向程咬金刺去。羅成本來打算一槍把他扎死,但又想拿個活口,待給姑媽拜壽完畢,再去搗毀賊窩,為民除害。於是決定戲耍程咬金,先後在他的腿上、肩上等部位紮了十三個眼,羅成的槍名叫五勾神飛槍,槍纓裡暗藏五把鋼鉤,每扎一槍往回一帶頓時鮮血直流,傷皮不傷骨。程咬金每挨一槍都疼得“哎呀”一聲。最後被扎得皮開肉綻、血肉模糊……

程咬金決定逃跑,虛晃一斧,往羅成身後一指:”那是誰?”趁羅成回頭一看之機,程咬金撥馬逃命。一直跑到十里開外的亂墳崗子上,才放心下馬,擦了擦身上的血跡,包了包傷口。銀子沒劫著反而被人戲耍得遍體鱗傷,感到無地自容。別說去給秦母祝壽,這般狼狽相何以見人?於是決定繼續截道。

正巧遇上秦瓊的好友赤發靈官單雄信的人馬,帶著金銀財寶來給秦母送壽禮。程咬金橫在路上,揮舞著板斧:“呔!站住。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處過,留下買路財。”

身為山東綠林總瓢把子的單雄信,心想誰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劫我的道?定睛一看程咬金那血跡斑斑的慘狀,心想:這個人好像在哪兒打了敗仗,這副模樣還敢出來截道?黃天虎用綠林暗語和程咬金對話,程咬金根本聽不明白。單雄信就說:“朋友!我看你不像幹這個買賣的!”程咬金說:“我幹這個買賣我願意,你少廢話,趁早把東西給爺爺留下,要不然小心你的腦袋。”說著掄起大斧朝單雄信劈來,三板斧下來,把單雄信的頭巾砍掉了,單雄信嚇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我就要看看你到底有多大能耐。誰知幾招過去之後,程咬金露餡了。單雄信知道程咬金只有這三招半,便揮動金槊,使出絕招頻頻出擊,程咬金招架不住,只想逃跑,單雄信一槊拍在他屁股上,使他從馬上摔倒在地……幸虧前來找程咬金的尤俊達,和單雄信是拜把子兄弟,才救了程咬金一命。

總之,文藝作品中有關程咬金之勇的描述很多,在此不再贅述。

程咬金,一個被民間戲虐和扭曲的歷史人物

三、 程咬金之“狡”

關於程咬金的狡詐,在各種文藝載體的不同版本中都少不了程咬金挑撥單雄信和羅成之間的關係,致使兩人拳腳相向、反目成仇的經典故事。

程咬金要給秦母送壽禮,因嫌壽禮太薄便去打劫金銀財寶,以便體體面面地去給秦母祝壽。沒想到打劫羅成未遂,反被羅成的銀槍扎得渾身是傷;後劫單雄信險些丟了性命。

狼狽不堪的程咬金來到秦瓊為母親祝壽的賈柳樓,在各路英雄好漢面前感到很沒面子。他心想,羅成、單雄信,你們一個個人模狗樣的,你們不是能耐大嗎?今兒我就叫你們打起來,看看誰能耐大。

程咬金端著酒杯先到羅成面前,“表弟!來,哥哥給你滿一杯。”羅成忙說“多謝多謝!”兩人一飲而盡。程咬金又給羅成酒杯滿上酒,低聲說:“表弟呀!你看這一屋子的人,就咱倆近。你是秦二哥的表弟,我是秦二哥的乾弟弟,咱倆不也成了表兄弟了嗎。我知道你的槍法高明,在隋朝得數頭一份,別看我打不過你,可我也是將門之後呀!你爹是北平王,我爹當初在馬鳴關也是副帥呀!不是咱們自抬身價,要論起來,咱可比他們強得多了。他們都是幹什麼的,別看他們有銀子有寶貝,來路不正。對不對,表弟!”

本來就看不起綠林匪盜的羅成,連連點頭。程咬金和羅成再乾一杯之後,偷偷一指單雄信:“你認識他不?”羅成說:“單二員外,我怎麼不認識。”程咬金說:“你看他人怎麼樣?”羅成說:“挺好,挺謙虛!”程咬金說:“謙虛?那是假的。表弟!你可得留他點神啊!”羅成忙問:“怎麼啦?”程咬金壓低聲音說:“咱哥倆近,我才告訴你,要是別人我可不能說。姓單的把你恨透了。剛見面的時候,你不是不理他,給他弄了個下不來臺嗎?他雖然當面給你施禮,背後你猜他怎麼說?他說姓羅的小子他別牛,眼下是給秦伯母祝壽,我不計較,等祝完壽,我要不扒了他的皮,叫他認識認識我單通,我就不姓單。”程咬金邊說邊看著羅成的臉色,他見羅成半信半疑,繼續煽風點火:“你看你,表弟!你生氣了,還有比這厲害的話哪,我不告訴你啦!”羅成臉色一沉:“你說吧!我不生氣。”程咬金說:“他還說,那時候叫他姓羅的給我跪著,叫一聲單二爺給我磕一個頭,我也不能饒他。”羅成一聽就要站起來,程咬金趕緊按住羅成:“你先別發火,你只要小心就是了,要鬧起來不就把我老程裝進去啦?” 羅成一想也是,只好坐在那裡憋氣。

程咬金又端起酒杯:“表弟,你也不要生氣,等我呆會兒再勸勸他,來,再乾一杯!”乾杯之後,程咬金又來到單雄信面前:“二員外,您可得多喝點!來來來,滿上!”單雄信忙說:“不敢當,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氣。”程咬金趁機說:“二員外!你還恨我嗎?”單雄信說:“我恨你何來?”程咬金說:“我不是截你的道了嗎?”單雄信說:“程大哥,你還提這個為何?都怪我不認識仁兄,多有得罪,我給你賠禮!”程咬金哈哈大笑:“罷了!不怪人都稱你員外,果然名不虛傳,夠一分的。來,乾杯!”二人乾杯後,程咬金又壓低聲音說:“二員外,別看你打了我,不打不成交,我佩服你,我看得出來,江湖上這些英雄沒有不佩服你、不尊敬你的。不過,就有一個人……”程咬金故意把聲音拉長:“得啦,咱不說他,來來!喝酒!喝酒!”單雄信忙追問:“程大哥,有話你就直說,別這麼吞吞吐吐的。”程咬金故意為難:“二員外!這話按理我可不該說。不說吧,又怕您吃虧。”單雄信說:“那你就說吧!”程咬金故作神秘地說:“二員外!出來進去的你可得小心著點!有人要暗算你。”單雄信說:“不能吧!江湖上這些弟兄們我從來也沒得罪過誰。”程咬金說:“啊呀!我的二員外,要都是綠林人物,就好說了。你忘了這裡邊還有王爺公子哪!”單雄信問:“誰?”程咬金偷偷一指羅成,單雄信抬頭看大廳的那一頭,正滿臉慍怒喝著悶酒的羅成:“你是說羅成?”程咬金說:“不是他還有誰?他以為是北平王之子,少保千歲,就自認比人高一等,誰也看不起,你忘了昨日剛來,頭次見面就給你來個大窩脖兒。偏趕上秦二哥講交情,給了他兩個嘴巴,把這個面兒給你找回來啦,他可窩脖兒啦!他不敢把秦二哥怎麼樣,可把你恨透了。他在背後說了:‘姓單的算個什麼東西?別看這裡不是北平地面,就憑我少保千歲這個身份,一張字條照樣把他給送進去。等過了祝壽之後,我找他算賬。他要不跪下給我磕頭求饒,我剝了他的賊皮。’他手下那幫人也幫他的腔,都說:‘宰了他沒事,他是響馬頭,綠林的總瓢把子,朝廷正要拿他呢!’”

單雄信頓時火冒三丈:“嗯——”程咬金接著火上澆油:“二員外!您可別聽我瞎說,只當沒有這碼事,都怪我多嘴。來!乾杯!”

程咬金又來到羅成面前:“老兄弟!我可是為了你,才受這份窩囊氣。”羅成問:“怎麼啦?”程咬金說:“剛才我給姓單的滿酒,姓單的把我叫住,告訴我:羅成那小子太趾高氣揚啦!你告訴他,叫他老實點,要不然我可要教訓他啦!這分明是叫我給你捎話,我老程是息事寧人的人,心想只能給你們平事,不能給你們挑事,所以就勸了他幾句,誰知他不但不聽,反倒說了些不堪入耳的話,這話我都不能和你說。”羅成瞪眼看著程咬金:“快說!”程咬金說:“我說了你可別來勁啊!他說:你就是跪下管他叫爹,他也不能饒你!他還說:‘姓羅的膽敢瞪我一眼,我就把他的眼睛挖出來泡酒喝’。老弟!你可別瞪他,小心你的眼睛!”羅成聽拍案而起怒視單雄信,單雄信正窩著一肚子火,於是兩人大打出手……

這時,程咬金假裝好人,上前勸架:“這是為什麼?秦二哥不在,都託付給我了,你們怎麼打起來了,這不是往我臉上抹黑嗎?快別打了。”他嘴裡這麼說,可就是不去拉打架的,反倒擋住拉架的無法上前去。

文藝作品中對程咬金的心胸狹窄、愛使歪點子整人的狡詐品格的描述還不少,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四、 程咬金之“智”

程咬金在文藝作品中,都被塑造成一個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看似五大三粗,卻是個具有大智慧的人物。

洛水之戰,李密敗於王世充而投靠李淵。程咬金、秦瓊、單雄信等人暫時投奔王世充。儘管王世充至誠禮遇程咬金、秦瓊等人,渴望這些英雄好漢為他打天下。但是,程咬金就看出王世充並非可靠之明君。他勸秦瓊改弦易轍,另投明主,他說:“王世充器量淺狹,常常胡亂妄語,詛咒發誓,迷信神怪,簡直就是個跳大神的老孃們兒,根本不是撥亂濟世之主!”於是,九曲之戰,程咬金、秦瓊等人幫助王世充對陣李世民。程咬金與秦瓊等人衝在前面,突然調轉馬頭向王世充告辭:“蒙您接待,極欲報恩。但您性多猜疑,身邊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邊久留,今謹奉辭!”說完,程咬金、秦瓊帶領身邊數十人投奔唐軍。率數萬兵馬的王世充,因畏於程咬金、秦瓊等人的武威,而不敢阻攔。由此足見程咬金的智慧和遠見。

程咬金投唐後,緊隨秦王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虎牢關生擒竇建德,洛陽逼降王世充,蔥山討伐西突厥,玄武門弒太子奪嫡等等戰役中,程咬金都呈現出大智大勇,因其功勳卓著而被封為宿國公。

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程咬金更顯其足智多謀。

高祖武德七年,皇太子李建成因嫉妒弟弟李世民戰功顯赫,便聯合四弟齊王李元吉,企圖剷除李世民羽翼,將程咬金遠調到康州做刺史。程咬金見勢不妙,識破了李建成的陰謀詭計,便警告李世民:“大王手臂被剪,身必不久。我冒死不走,請大王速下決心!”於是,李世民在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製造了玄武門政變,在玄武門截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被立為皇太子,並繼承皇位。貞觀年間,程咬金被改封為盧國公。

五、 程咬金之“義”

文藝作品裡對程咬金的義氣描述,也是濃墨重彩的。

邙山之役,盤踞在洛陽的軍閥王世充,趁瓦崗軍疲於久戰軍心渙散,尤其是與隋叛臣宇文化及的軍隊交戰傷亡慘重之機,率領兩萬精銳步騎,駐紮通濟渠南,在渠上架起三座橋,以便與強弩之末的瓦崗軍開戰。王世充率先對單雄信帶領的瓦崗軍發起猛攻,瓦崗軍首領李密便派程咬金和裴行儼前去援助。衝在前陣的驍勇大將裴行儼,冷不防被流箭擊中而翻身下馬,敵兵一擁而上亂戈刺殺裴行儼,程咬金衝上前去揮舞大斧,一連砍倒幾個敵軍,將裴行儼抱起橫在馬背上,撥馬撤退,因程咬金的馬不堪兩人的重負,跑的速度不快,很快就被敵軍追上。程咬金一邊護著裴行儼,一邊與追兵交戰。忽然,他被敵軍的一柄長槊刺中了胸背,他強忍劇痛將槊杆折斷,掄斧砍殺了追兵,平安護送裴行儼回到軍營。

程咬金捨生忘死刀下救人,義薄雲天。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應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之邀,在東宮共進晚宴,不料酒中兌了鴆毒,李世民飲後“心中暴痛,吐血數升”(《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被叔父淮安王李神通扶回西宮,性命垂危。當時,李世民左右黨翼人心惶惶,感覺前景渺茫。而程咬金依然立場堅定地緊跟李世民,並建議李世民以毒攻毒,儘快廢除皇太子,奪取皇位。於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政變。

當李世民處於危難時期,在宮廷權利之爭中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程咬金沒有乘人之危,倒戈變節。而是,幫助李世民化險為夷、力挽狂瀾。足以表明程咬金之俠肝義膽。

程咬金,一個被民間戲虐和扭曲的歷史人物

六、 程咬金之“福”

文藝作品對程咬金福氣的描寫,真是到了喜劇化甚至動漫化的程度。

邙山之戰,程咬金冒死救裴行儼,一度被追兵的長槊刺穿了胸膛,程咬金不但沒死,反而將長槊折斷,並且把追兵殺了,將裴行儼救回瓦崗軍營。這種福氣,比起程咬金從一個販私鹽、殺人命、賣筢子、蹲大牢,險些掉腦袋的底層草民,做到大魔國的大德天子,最後活到120歲的福氣,更具代表性。

最具傳奇性的是程咬金探地穴,這一事件更能說明其福氣非凡。

一聲悶雷過後,瓦崗寨聚義廳門前場地上驚現一地穴,英雄豪傑們往下一看,深不見底,瘴氣蒸騰。

瓦崗寨主翟讓說:“突現地穴,必有原因,哪個兄弟下去探個究竟?”大家都知道這深不見底的地穴,下去就死,沒人敢下去。翟讓瞅準了程咬金,“你武藝高強,我都不是你對手,你下去看看?”

程咬金晃著大腦袋說:“不不不,我可不去,你要我死呀?知道大王不服我,就想出這條詭計來害我。”秦瓊對程咬金下令:“我命你下去,探個究竟,不得有誤!”程咬金沮喪地說:“就知道你們都會欺負老實人,翟大王是,秦二哥也是,牛鼻子老道也是,罷了,我下去就是,大不了死在地穴裡,好了,準備繩子筐子,我下去,只是不要在我下去的時候丟掉繩子跌死我就行了。”

程咬金抱著大不了一死的心態,壯著膽子下到了這吉凶叵測的地穴裡,打著火把,砸開石門,走進地下宮殿,劈開楠木棺材,將裡面的一套帝王衣冠穿戴在自己身上, 拿著詔書和玉璽盒回到地面。

眾人一見程咬金如此打扮都大吃一驚,以為是天神下凡,徐茂公從程咬金手裡接過詔書一念,眾人當即跪倒,三呼萬歲。

程咬金下地穴,本是生死未卜的事。可是程咬金不但沒死,反而因此在瓦崗山建立了大魔國,當上了第一任大魔國的國王。

其實,民間廣為流傳的“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程咬金三板斧”,就是對程咬金福氣的褒獎。

程咬金僅憑三板斧的本領居然敢劫皇綱,押送48萬兩餉銀的是靠山王楊林手下的大太保和二太保率領的三千官兵。可想而知,程咬金一旦沒有將武功高強的二位太保唬住,必遭殺身之禍,甚至誅連九族,殃及老母親的性命。可是,他那三斧子半劈過去,硬是擊潰了二位太保和三千官兵,把48萬兩銀錢的皇綱劫到手。這不能不說是福大命大。

這還不算,程咬金要顯示自己敢作敢為、明人不做暗事,劫了皇綱還向官兵報出了自己的姓名,幸虧逆風給力,讓二位太保,錯將“程咬金、尤俊達”聽成了“程達、尤金”。官府張貼布告畫影圖形,懸賞緝拿響馬頭人程達、尤金,由歷城縣衙捕快秦瓊查辦此案。結果,秦瓊調查得知皇綱被程咬金等人劫走,最終秦瓊為程咬金頂罪,在兩肋莊岔道上留下了“兩肋岔道(兩肋插刀),義氣千秋”傳世佳話。

程咬金劫皇綱,秦瓊替他頂罪,這就是福氣。

還有,程咬金因打死人命被投進死牢,就在午時三刻受斬之時,突遇救星尤俊達而倖免一死,再度入獄之後,恰逢無道昏君隋煬帝楊廣登基,大赦天下,致使程咬金絕處逢生。從而由一個一文不名的市井無賴,成為瓦崗山大魔國的混世魔王,十八路反王的盟主。直到官封大唐驃騎大將軍盧國公。

他活到120歲無疾而終,直到薛剛反唐報了薛家滅門之仇,推翻了武則天政權,程咬金放聲大笑,一命歸西。他歷經高祖、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六朝,被尊奉為六朝元老,實乃隋唐英雄中頭號福將。待到大唐開國功臣全部作古了,程咬金依然健在,盡享養頤之福。

類似的描述程咬金福氣的故事很多,它深深地烙進了民間的記憶之中。

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

然而,歷史上的程咬金又是怎樣的呢?

筆者研讀了《舊唐書》和《新唐書》有關程咬金的記載,發現正史與民間流傳的小說、戲曲等各種文藝形式的程咬金形象大相徑庭。

《舊唐書?列傳第十八?程知節》雲:“程知節,本名咬金,濟州東阿人也。少驍勇,善用馬槊。大業末,聚徒數百,共保鄉里,以備他盜。後依李密,署為內軍驃騎。時密于軍中簡勇士尤異者八千人,隸四驃騎,分為左右以自衛,號為內軍。自雲:‘此八千人可當百萬。’知節既領其一,甚被恩遇。”

《舊唐書》記載:程咬金後來改名為程知節,是濟州東阿人,少年時就驍勇善戰,擅長騎馬用槊打仗(而非板斧),隋朝末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程咬金召集數百位英雄好漢,保衛鄉里,以防外來偷盜搶掠。後來投奔李密,參加瓦崗寨農民起義軍。被任命為內軍驃騎。當時李密在軍中挑選出八千個精壯的勇士,隸屬四位驃騎將軍,作為自己左右護衛,號稱為內軍。李密常說:“這八千人頂得上百萬大軍。”程咬金是四驃騎之一,得到李密優厚的禮遇。

《舊唐書》和《新唐書》對程咬金的身世及其英勇無畏、屢立戰功都有記載。“世充來襲雄信營,密遣知節及裴行儼助之。行儼先馳赴敵,為流矢所中,墜於地。知節救之,殺數人,世充軍披靡,乃抱行儼重騎而還。為世充騎所逐,刺槊洞過,知節回身捩折其槊,兼斬獲追者,於是與行儼俱免。”(《舊唐書?列傳第十八?程知節》)這就是對程咬金身負重傷冒死營救裴行儼的記載。

新舊唐書裡都有對程咬金窺破王世充心胸狹窄、難成大業,勸秦瓊等人改投明君的記錄,“及密敗,世充得之,接遇甚厚。知節謂秦叔寶曰:‘世充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乃巫師老嫗耳,豈是撥亂主乎?’及世充拒王師於九曲,知節領兵在其陣,與秦叔寶等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極欲報恩。公性猜貳,傍多扇惑,非僕託身之所,今謹奉辭。’於是躍馬與左右數十人歸國,世充懼,不敢追之。授秦王府左三統軍。”(《舊唐書?列傳第十八?程知節》)“後密敗,為世充所獲。惡其為人,與秦叔寶來奔,授秦王府左三統軍。”(《新唐書?程咬金傳》)。

新舊唐書都有對程咬金遭貶到康州做刺史,他寧死不從並建議李世民剷除皇太子的記載。“七年,隱太子譖之,出為康州刺史,白秦王曰:“大王去左右手矣,身欲久全,得乎?知節有死,不敢去!”事平,拜太子右衛率。”(《新唐書?程咬金傳》)。

新舊唐書也有對程咬金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並被封為盧國公的記載:“ 六月四日,從太宗討建成、元吉。事定,拜太子右衛率,遷右武衛大將軍,賜實封七百戶。貞觀中,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與長孫無忌等代襲刺史,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舊唐書?列傳第十八?程知節》)。

唯獨沒有盛傳與民間的那些關於程咬金臉皮厚、耍無賴、心胸窄、愛整人、三板斧打天下的記錄。

【結束語】

被民間戲虐和扭曲的歷史人物

中國人,只要提起程咬金,都會懷著不敬和不屑的心理報之一笑。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究其原因,程咬金是一個被民間文藝文學藝術作品所戲虐、扭曲甚至妖魔化了的人物。

其實,流傳於民間的程咬金的藝術形象,是不符合邏輯、充滿矛盾的,是個具有明顯的人格分裂症候的人物形象。

尤俊達想拉程咬金做綠林響馬,教他學習斧法,可是無論怎麼教程咬金也學不會。他僅有的那三招半還是夢中一位奇人教的,這就說明了程咬金笨,智商不高;程咬金初次劫皇綱,居然向官兵如實報出了自己和尤俊達的姓名,也說明程咬金傻,情商不高。

程咬金為了給秦母送壽禮隻身去截道,首先遭遇了羅成的戲耍,在他身上紮下十幾個槍眼,接著又捱了單雄信一頓暴打,程咬金一直耿耿於懷,總想出口氣以報心頭之恨。

在賈柳樓秦母六十大壽的宴席上,程咬金在羅成和單雄信之間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最後使兩人互相殘殺、反目成仇。

就這麼個智商和情商都不甚高的“笨蛋”,居然,憑其三寸不爛之舌,讓精明能幹、武藝非凡的羅成和單雄信在宴席上大打出手、當眾出醜!

這是需要一個具有較高的情商和智商的人,才有可能實現這個陰謀。這與前面描述的五大三粗、缺心眼甚至有點傻不拉幾的程咬金的形象儼然不符。

我查閱過《唐書》和《二十四史》,發現正史對程咬金的人品毫無微詞,

更沒有發現程咬金與板斧與絲毫相關。《舊唐書》記載:“程知節,本名咬金,濟州東阿人也。少驍勇,善用馬槊。”《新唐書》寫道“程知節本名咬金,濟州東阿人。善馬槊。”史書記載程咬金使的兵器是長槊,並不是板斧。為什麼民間會一代又一代地以訛傳訛呢?

始作俑者就是小說家、梨園人、說書者等民間藝人。

之所以把程咬金描述一個虎頭虎腦、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丑式的人物,同時又讓他拿著大板斧而不是長槊。這應該是受眾渴望效應使然,也就是說著書者、說唱演藝人考慮到讀者、聽眾和觀眾的心理需求,而將程咬金設計成“藍腦袋、靛臉朱眉、銅盔鐵甲、騎著大紅馬、端著大斧子、嗷嗷直叫喚,這好比瘟神相似,看著都瘮人。”(單田芳評書《隋唐演義》)。

大家就是覺著這樣一個與瘟神相似的傻大個,掄著大板斧更具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力、震撼力和戲劇效果。也就是說這樣的藝術形象更叫座,更有人氣,更具市場價值。

縱觀古今小說、戲劇、曲藝和當今的電影、電視劇,都少不了一個插科打諢的滑稽小丑似的人物。譬如:《水滸傳》裡有李逵,《岳飛傳》裡有牛皋,《大明英烈傳》裡有胡大海,《七傑小五義》》裡有房書安,《隋唐演義》裡有程咬金……

不管是隋唐英雄程咬金,還是南宋抗金名將牛皋、明代開過元帥胡大海……他們都是被一代代民間藝人套上一張張理想化的戲劇臉譜,都是被民間慾望所戲虐和扭曲的人物,他們真實的面目被深藏在古字堆裡,漸漸被今人所遺忘,從而被湮沒於歷史長河之中。

【參考文獻】:

1、(清) 如蓮居士 著《說唐》華夏出版社,2013版。

2、(清) 褚人獲 著《隋唐演義》華夏出版社,2013版。

3、於賡哲 著《大唐英雄傳》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版。

4、評書《隋唐演義》原著(清) 褚人獲,單田芳改編、播音,2015版。

5、 (宋)歐陽修、(宋)宋祁 撰《新唐書》中華書局 ,1975版。

6、後晉 劉昫等撰《舊唐書》現代教育出版社,2011版。

7、龔書鐸主編《白話精編二十四史(第7卷新唐書·新五代史)》巴蜀書社,201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