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上的絕路(圖文原創)

懸崖上的路

攝影人有句話: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沒有去過太行山,沒有看過太行山的掛壁公路,你就不能完全領會這句話。

懸崖上的絕路(圖文原創)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南方人從愚公移山知道了太行山。太行山橫跨北京、河北、山西和河南四省,綿延400餘公里,太行山以西,便是黃土高原,以東便是廣袤的華東平原。太行山山脈海拔在一二千米之間。古時候,為躲避戰亂,中原大地的先民從太行峽谷間進入大山深處,擇地而居,耕種繁衍,逐漸形成這樣的原始村落。由於太行山陡峭的山崖,縱深的峽谷,基本沒有道路可走。他們便在岩石邊鑿梯,懸崖上鑿洞,在大山深處曲折繞行。

懸崖上的絕路(圖文原創)

太行山知名的掛壁公路有七條,屬於山西境內的有五條:錫崖溝掛壁公路、陳家園掛壁公路、崑山掛壁公路、虹梯關掛壁公路、穽底掛壁公路;

屬於河南界的有:郭亮掛壁公路、回龍村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公路是太行山脈中掛壁公路的先驅,開鑿最早,工程量最大,施工難度最高,開鑿時間最長。

懸崖上的絕路(圖文原創)

山西陵川縣最東邊的小村錫崖溝,大山阻隔,不僅引不來媳婦,連村姑也紛紛遠嫁。上世紀60年代開始,錫崖溝人,憑藉愚公移山精神,幾代人流血流汗,前赴後繼,歷三十年。靠自己的一雙手,用錘子釺子,在北邊的王莽嶺堅硬的石壁上摳出鑿出一條綿延8公里長的道路。鑿成的掛壁公路在絕壁上曲折三層,寫成"之"字,直攀上山頂。創造了中國鄉村築路史的人間奇觀。 “錫崖溝掛壁公路"也因此成為唯一被編入《中國公路譜》的鄉村級公路,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懸崖上的絕路(圖文原創)

懸崖上的絕路(圖文原創)

位於太行山王莽嶺背面的崑山,三面環山。從前,當地的人想要出村買東西,必須先從安在懸崖邊的吊籃吊下山。採購回來的日用品,還得通過吊籃吊上山,然後自己再爬山數十里回村。正是這種困境,太行山人用雙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開鑿時,施工人要從山頭上吊到山腰,先在山腰間開鑿出一個可供人進行施工的小洞,然後再分別向山腰的兩頭橫向開鑿,等到這十米左右的施工點貫通後,再移至另一個山腰開鑿,分段施工。他們使用的工具很原始,都是錘子加鋼釺,鑿下來的碎石,還得通過吊籃吊上山頂後靠人力運走。崑山隧道的長度約有3000多米,從山頂的懸崖邊上,逐步延伸至山腰下,連接公路。

懸崖上的絕路(圖文原創)

  回龍掛壁公路位於青峰圍南邊的輝縣回龍村。青峰圍的“老爺頂”是當地旅遊景點。自古以來,村民走的是掛在絕壁上的“猴爬梯”,出入靠一種是像猴子-樣爬沿的梯子,稍有不慎就會摔下深淵。九十年代末,回龍村黨支部率村民在峭壁上開出一條數公里長的掛壁公路,和錫崖溝的公路連接起來,成為山西與河南間的一條跨省坦途。隧洞還在大山的腹部裡轉了個千多米長“s”形彎,然後爬上山另一面山嶺的脊背。值得敲黑板的是,回龍掛壁公路隧道用水泥鋪地,水泥固頂,還用條石裝飾了側窗,成為掛壁公路中僅有的精心雕琢的精品。

懸崖上的絕路(圖文原創)

郭亮掛壁公路位於河南新鄉市輝縣沙窯鄉郭亮村,又稱郭亮洞,郭亮村絕壁長廊,。由於姜文的電影(鬼子來了)中,郭達趕著小驢車在這裡走了一趟,它的名聲就開掛了。郭亮洞掛壁公路於1972年開工建設,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獨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負責開鑿的十三位村民被稱為郭亮洞“十三壯士”。郭亮洞被稱為“世界最險要十條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條公路”之一,現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

懸崖上的絕路(圖文原創)

靠山吃山,先人用雙手創造的奇蹟為後人帶來碩果。現在,掛壁公路成為世界矚目的旅遊勝地,不同國度不同膚色皈人們不遠萬里之遙,來這裡一睹掛壁公路鬼斧神工的風采。

懸崖上的絕路(圖文原創)

世界上本來沒有路,因為有了人,便造出了路 。

懸崖上的絕路(圖文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