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桂邊境雲開大山虎患記

雲開大山虎患記

摘要:

過了不久,我家的一隻大花貓也被老虎叼走,也是第二天在屋背山腰發現被叼走的大花貓,奇怪的是,大花貓全身被老虎壓扁,就是沒有被吃掉。龍睹鄉群眾捕獲大老虎 1953年,我在信宜農校讀書。

粵桂邊境雲開大山虎患記

雲開大山地處粵桂邊境,其地域包括廣東鬱南、羅定、信宜等市縣和廣西蒼梧、岑溪、容縣、北流、陸川等,為廣東、廣西兩省界山。20世紀50年代前,這裡虎患頻發。老虎害人最多的村莊是黃沙鎮木路鄉的羅林、佛水、虎跳、林握,貴子鎮綠湖村的大坑尾、寧子崗,雲世村的石壙,貴子圩附近的石馬、廻龍、貴龍等。

1932年,我出生於信宜貴子鎮,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都是在虎患區度過,聽前輩講述老虎的故事頗多,老虎傷害人畜之事也常目睹。

老虎傷人事件時有發生

上世紀20年代,我的胞伯陳萬芳得知貴子云世口山上有老虎出沒,便與我父親陳朝芳等人到雲世口趕虎。胞伯他們從雲世口趁圩路從下往上搜,我父親則在雲世口河對面山坡上觀望。當萬芳伯等人搜索到半山腰一小橫路時,便停下來觀察情況。萬芳伯覺得情況有異,便對大家說:“注意,老虎就在附近!”剛說完,只見小橫路一鬆樹旁,一隻猛虎在身邊咆哮著站了起來,萬芳伯來不及開槍,情急之中只能用槍托猛打老虎。同行的四十二伯相當機靈,“轟”的一聲,從後面向老虎開了一槍,可惜當時用的是土槍,未能打死老虎。老虎聽到槍響,“嗷”地叫了一聲,便沒命地逃跑了。

我父親當時年紀尚小,只站在對面山觀望,聽見槍聲一響,便看見老虎豎著尾巴飛快地向黃欖潭方向逃跑了。

上世紀40年代初,這天正值農曆八月初二,貴子鎮上石塘大瓦屋村有一戶範姓人家,當晚吃飯時分,小孩子正圍著桌子吃飯,女主人則為孩子們添飯。突然一隻老虎從門外撲進屋內,把她的一個兒子叼走了。女主人急中生智,立即連飯帶碗砸向老虎,老虎見狀向外逃跑,男主人眼疾手快,拿起凳子跑出門外追趕。老虎由於被人追得緊,跑到屋巷拐彎處便丟下小孩逃走了。

小孩頭部被老虎咬穿了幾個孔,流血不止,家人連忙把他送到十多里外的綠湖佛子坑,請名醫呂雄搶救。幸好搶救及時,小孩保住了性命。

上世紀60年代,我休假返鄉探親期間,曾遇到石塘大瓦屋村的一個年青人,打聽起來,這年青人恰巧就是那個被虎叼走的小孩的弟弟。他說:“我哥哥名叫範裕進,因為當年差點被老虎吃了,所以事後大家都叫他‘老虎屎’,哥哥現在已遷居到廣西柳州了。”

1947年冬的一個深夜,我家鄉貴子鎮廻龍河角灣村的張疇伍家發生火災,眾鄉鄰都前往救火。但就在救火過程中,有人發現我家的一隻大白狗被老虎叼走了,第二天我父親才在屋背山腰上發現被老虎吃剩的狗骨。人們都說:“真危險哪,幸虧有這條狗頂著,否則又有人要遭殃了。”過了不久,我家的一隻大花貓也被老虎叼走,也是第二天在屋背山腰發現被叼走的大花貓,奇怪的是,大花貓全身被老虎壓扁,就是沒有被吃掉。

龍睹鄉群眾捕獲大老虎

1953年,我在信宜農校讀書。信宜縣第六區龍睹鄉(今高州市的古丁、馬貴)的群眾利用陷阱捕獲了一隻老虎。龍睹鄉地處雲開大山山區,從信宜去龍睹鄉要途經信宜錢排鄉的達垌、長坑,翻山越嶺,交通極為不便。信宜縣公安局接到群眾報告後,只好從高州的長坡(當時未建水庫,屬茂名縣石骨墟)進入龍睹鄉,將老虎運出來。

一天,老虎被大鐵籠關著,在公安局球場(原三小,今墟尾橋頭市場地方)讓群眾參觀。那天我也去看了,只見一隻大黃斑虎伏在鐵籠內,虎視眈眈,十分威猛。籠內吊著一大塊牛肉,可老虎就是不開口尋食。據說後來信宜縣政府根據群眾的意見,把這隻虎運往北京動物園。但因老虎野性過強,閉口絕食,在運輸途中餓死了。

從上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當地政府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特地從廣西請來了打虎隊除虎患。在當地群眾的配合下,打虎隊打死了一雌一雄兩隻大老虎,大虎300多斤,小虎200多斤。後來群眾又在山上捉到兩隻小虎。至此,虎患逐年減少,到上世紀70年代老虎已經絕跡。

(本文是杜觀水根據陳粵新老人的回憶錄《雲開大山虎患記》一書改寫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