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的故事——市場的奇妙之處

鉛筆的故事——市場的奇妙之處

1.神奇的鉛筆

你看它挺簡單的,一根木杆裡面有個筆芯,上面有個鐵圈,捆著一塊橡皮。這麼一支簡單的鉛筆,它的故事可多,可神奇了。

首先,它的原料就非常複雜。這個木杆不是普通的木杆,它是專門用一種叫做雪松木的木材做的。它上面的油漆不是一層,而是6層,這漆是蓖麻油做的,深究起來,它還不僅僅是蓖麻油,它裡面還有很多複雜的元素,我也說不清楚。

這筆芯裡的石墨,還要加上黏土和石蠟,再往細,我也說不清楚了;你看上面那鐵圈,據說是用黃銅做的,今天的技術是不是還用黃銅,我也不知道;還有那橡皮,它是紅色的,紅色的顏料,據說是硫化鎘,為什麼要用硫化鎘來做?我也不知道。

不管怎樣,它的原料非常複雜,它的產地來自世界各個角落。

再有就是它的製造工藝也非常複雜。細細地深究下去,一支鉛筆的生產規模,你說有多大?有多少人曾經參與生產一支鉛筆?50人,100人,1000人?都不對,是成千上萬的人。

你想想看,要生產木杆就要鋸樹,要鋸樹就要有鋼鐵,要有鋼鐵就得鍊鋼,要鍊鋼就得挖礦,要挖礦工人就得吃飯。工人不僅要吃飯,還得喝咖啡,要喝咖啡,咖啡得航運,要航運就得有人造船,船隻要遠航得先發明一個精確的時鐘。這涉及多少人?這涉及成千上萬人一代一代的努力。

鉛筆的故事——市場的奇妙之處

2.市場力量造就鉛筆神話

一支鉛筆如此神奇,它到底有幾個意思?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掌握了製造一支鉛筆所需要的全部知識。怎麼樣才能造一支鉛筆,這些知識從來不可能集中在一個人的大腦裡面。沒有單個人知道怎麼做鉛筆,但是這支鉛筆卻做出來了。這是它神奇的第一個地方。

每一個參與生產鉛筆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會導致一支鉛筆的產生,每個人只是做他手頭上的事情。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鉛筆是什麼,有些人根本就不需要鉛筆,但是他們的努力,卻使得鉛筆能夠自動自覺地生產出來了。

生產鉛筆的這些人,生活在世界各個不同的角落,他們互相不認識,說著不同的語言,信仰不同的宗教,互相不理解,有時候互相看不起,有時候互相敵視,甚至可能互相打過仗。但這沒關係,他們能夠共同合作,把一支鉛筆造出來。

更神奇的是,雖然一支鉛筆凝聚著成千上萬人的努力,積聚著一代一代人的知識,但是我們購買一支鉛筆,所要支付的代價是微乎其微的。

鉛筆的故事——市場的奇妙之處

3.獵人與老虎的故事

北大的周其仁老師也曾經講過這樣的故事,他說他當年,在完達山打了10年的獵,跟他的師父兩個人住在山上,什麼都沒有,什麼都得靠自己做。他說他的師父啊,非常厲害,手非常的巧,什麼都能做。肥皂,他能做;子彈,他也能做。

他說,就這麼一個那麼能幹的師父生活卻非常的窮,衣服補了又補,生活非常的困頓。然後他再比較一下城裡人的生活,城裡人的本事比他的師傅差多了,懂得事情少多了,但是城裡人過的日子要比他師父過的好多了。

我自己還喜歡舉一個老虎的例子。我挺喜歡老虎的,我從小就喜歡到動物園看老虎,覺得老虎非常厲害:它的爪子很利,跑得很快,能夠爬樹,還能游泳,它白天能看見東西,晚上也能看見東西。

就是這麼厲害的老虎,它卻非常窮,身無旁物,身邊一件東西都沒有,孤家寡人,家徒四壁。人比老虎的本事差多了,但是人比老虎富裕得多。哪怕是路邊的乞丐,他身邊也有許多財物,而且他同時也極大地依賴著周圍的公共設施。

人比老虎要富裕很多,這是為什麼?這是怎麼造成的?這是分工合作造成的,這是市場的結果。所以這個神奇的鉛筆的故事,有一個人把它寫成了一篇短文,名字叫《我,鉛筆( I, PENCIL ) 》,作者名字叫倫納德·裡德( Leonard E. Read ),文章發表在1958年,我一直都很喜歡這篇文章,後來這篇文章被我們國內的學者秋風翻譯成了中文。

鉛筆的故事——市場的奇妙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