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石牌坊又稱石牌樓,在封建社會是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以景園、街道、陵墓前為多。

在北京現存的明清時期65座牌樓中,石牌坊有17座。石牌坊的修建選用質地華貴的漢白玉、古樸的墨玉等石材,造價較高,所以在數量上比木牌樓會少一些。

石牌坊樣式很多,最常見的有三門三樓、三門五樓、三門七樓,也有一些兩門三樓、兩門五樓的石牌坊,甚至也有一些一門一樓的,但不多見。

除了樣式,石牌坊雕刻手法的多樣也盡顯石雕的藝術精髓,常見的雕刻手法有淺浮雕、深浮雕、平雕、鏤空雕、圓雕、引線刻等。浮雕圖案的選擇依照牌坊的位置和作用而定,這裡面充分體現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特色和設計者心思的精巧。

下面是幾座北京地區頗具名氣的石牌坊。

保衛和平石坊·見證民族榮辱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保衛和平石牌坊

保衛和平石坊坐落於中山公園南門內,是一座四柱三樓藍琉璃瓦頂的青石牌坊。牌坊正中鐫刻郭沫若題寫的“保衛和平”,字跡遒勁凝重。關於這座牌坊的來歷和見證榮辱的說法,還有一段歷史故事。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當時的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一行去總理衙門,轎子走到西總布衚衕西口,正在巡邏的神機營槍隊章京恩海令其停下檢查,但克林德卻從轎子裡開槍。出於自衛,恩海將克林德擊斃,這成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口實。為討好洋人,清政府竟在克林德被擊斃的地方,建了一座漢白玉的克林德牌坊賠禮道歉,作為對“克林德事件”的了結。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克林德石牌坊老照片

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這座牌坊被拆除,移到當時的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改稱“協約公理戰勝紀念坊”,以表示公理戰勝強權,額題為“公理戰勝”。後更名“保衛和平坊”。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公理戰勝石牌坊老照片

頤和園石坊·三座坊詩言志

1.諧趣園知魚橋石牌坊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諧趣園知魚橋石牌坊

諧趣園知魚橋頭有一座小巧的石牌坊,高2.57 米,廡殿式,二柱一樓,屋頂六獸,是北京最小的石牌坊。

諧趣園曾是乾隆心愛之地,在這裡,他不但手題“知魚橋”橋額,還手書楹聯刻於牌坊柱上。“迴翔鳧雁心含喜”“新茁蘋蒲意總閒”“月波瀲灩金為色”“風瀨琤琮石有聲”,這些詩句描繪的是觀賞著水上飛翔的水鳥,岸邊新長的蒲草,胸懷悠閒之趣,心含喜悅之情,見到的是日光下金光閃爍的湖水,聽到的是風吹水動擊石發出琤琮之聲。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梁枋上刻有乾隆的九首詩

此外,牌坊上還鐫刻著以“知不知道魚快樂”為命題抒寫的御製詩句。乾隆在知魚橋牌坊上的刻詩、題詞多達21處,其中題名一處、楹聯兩副(4處)、題詩16首。他一生寫的有關知魚橋的詩,一首不落都鐫刻在這座石牌坊上。

2.畫中游石牌坊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畫中游石牌坊

畫中游前的石牌坊小巧精緻,坐北朝南,高3.19米,廡殿頂,青石瓦,有垂吻獸戧獸。牌坊兩側與磚牆相鄰,牆心為實心磚花飾。

牌坊南面的橫額為“山川映發使人應接不暇”,楹聯為“幽籟靜中觀水動”“塵心息後覺涼來”。北面的橫額為“身所履歷自欣得此奇觀”,楹聯為“閒雲歸岫連峰暗”“飛瀑垂空漱石涼”。

3.五方閣石牌坊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五方閣石牌坊北側

五方閣建築群以寶雲閣(俗稱銅亭)為中心,影壁北面有一座四柱三樓的石牌坊,高3.83米。上額枋為八仙捧壽圖,體現了乾隆為其母祝壽的孝心。下額枋為三幅雲式樣。牌坊的柱、枋、椽、瓦、斗拱等,均用石材仿木製作,兩面精雕細琢著繁密但流暢的龍雲圖案。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石牌坊正面

牌坊兩面鐫刻乾隆御書的題額、聯句,詞句全部選自乾隆御製詩。正樓北側橫額為“側峰橫嶺盡來參”,楹聯“苕霅溪山吳苑畫”“瀟湘煙雨楚天雲”。南側橫額為“暮靄朝嵐常自寫”,楹聯為“境自遠塵皆入詠”“物含妙理總堪尋”。

次樓北側的橫額,東邊為“天地不言工”,西邊為“川巖獨鍾秀”,楹聯為“眾皺峰如能變化”“太空雲與作沉浮”。南側橫聯“山色因心遠”“泉聲入目涼”,楹聯為“幾許崇情言乇遠跡”“無邊清況愜幽襟”。

十三陵石坊·堪稱北京最大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明十三陵石牌坊

明十三陵作為陵門的石牌坊,是北京最大的石牌坊,總寬28.86米,高14米,是一座六柱五間十一樓的彩繪石牌坊。它建於明嘉靖十九年(1540),是明世宗朱厚熜下令建造的。朱厚熜以興王世子身份入承大統,為表示自己是個敬神法祖的皇帝,他花費大量銀兩,對天壽山祖先的陵寢進行修飾和增建,以展示自己的“孝思”。

除了造型規格有講究,這座牌坊的位置也別有一番深意。東面有龍山前後延伸,西則有虎山左右伸展,造就了陵區東西兩面,龍、虎砂山的左右聯繫之勢。特別是牌坊北面正對天壽山主峰,又形成了“巧於因借”的“借景”之美。天氣晴朗的日子站在牌坊前,從牌坊中門門洞可以清晰地看到天壽山主峰高高聳立的威嚴氣勢。

這座珍貴的石牌坊使用巨大的漢白玉材料,配有堪稱一絕的精美石雕,其高大、巍峨、莊重顯示出明朝陵寢的磅礴氣勢。石牌坊的夾杆石上面立體雕刻了12只活靈活現的麒麟和獅子,下面浮雕生動活潑地展示了雙獅戲綵球以及麒麟送子的形象,處處體現著“壽與天齊”的吉祥寓意。

碧雲寺石坊·雕著八位古人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雲寺石牌坊老照片

碧雲寺的石牌坊修建於乾隆年間,為四柱三間沖天柱式,兩側共有四座石雕影壁屏風,石坊屏風的芯板刻有佛像、石獅。牌坊石柱滿雕雲紋,柱頂為石獸。夾杆抱鼓石,雕刻細膩渾圓,在北京的抱鼓石中堪稱第一。樓頂的瓦簷及斗拱均為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其雕刻技法和風格與金剛寶座塔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北京石牌坊坐看歷史風塵


​老照片 透過石牌坊可以看到磚牌坊和金剛寶塔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在《香山碧雲寺漫記》中寫道:“從正殿向後面去,便會碰到一座石牌坊,那上面雕的麒麟和北海鐵影壁的浮雕是一脈相傳的。後面雕著八仙過海,前面雕著八位古人,這八位古人最可注意。他雕的是:狄仁傑,文添(天)祥,趙必(?),謝玄,陶遠(淵)明,諸葛(亮),李蜜(密),(藺)相汝(如),從這上面的別字看來,可以斷定這完全都是按照石刻工匠自己傳授的圖譜來雕刻的,這個牌坊不僅是人物雕得如生,而整個白石牌坊都是用雲紋填滿,在半山腰的綠樹叢中,它真的就像是由山裡白雲堆就的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