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範文、刷真題、看新聞,怎麼申論分數還是上不去?

背範文、刷真題、看新聞,怎麼申論分數還是上不去?

最近有朋友反映:我在申論上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背範文、刷真題、看新聞……考完對幾個培訓機構的答案,也感覺要點到了。然而成績出來,申論53分,我的目標是70分啊……傷心欲絕!!!

申論寫作一直是很多人的心病,不好把握,一旦偏題,分數會特別低,這裡小編根據自己的經驗,談談申論。

一、幾個誤區

背範文、刷真題、看新聞,怎麼申論分數還是上不去?

1.申論拿高分全是靠死記硬背

借鑑範文沒有錯,錯就錯在教條死板,考試時情不自禁的默寫範文,而不考慮是否契合主題,哪些該靈活變通,思維僵化。

2.申論和行測一樣多刷題就能拿高分

這個邏輯是不對的,行測主要是壓力測試,考查在有限時間內反應能力,而申論則更注重考查閱讀理解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不注重深度閱讀思考而盲目加量反而會南轅北轍,刷再多真題也枉然。

3.把培訓機構的答案奉若神明

無論是國考還是省考,國家都沒有公佈過答案,不像高考有標準的答案,所以培訓機構的答案,最多也就是一個參考,不要迷信。而且考官也不喜他們的套路文,工廠化產品,千篇一律,沒有新意。

二、總體心得

背範文、刷真題、看新聞,怎麼申論分數還是上不去?

對材料認知理解的深度,決定申論最後分數的高低

申論最重要的就是要會讀材料、讀懂材料、加工材料、運用材料,一切都要從材料中來,無論是概括、分析、對策、作文,都不能偏離材料的軌道。

有些要結合工作的實際情況,即使不是直接從材料中來,但是也是對已有材料的引申或深加工,基本上都是有根有據的。就連大作文也是根據材料中的問題、表現、原因、價值取向等歸納出觀點,然後進行論證的,論證的時候一些措施也是可以從材料引用和總結,不是空穴來風。

材料就像實際工作中的組織意圖,你只有心領神會了,才能圓滿完成組織交辦的任務。不宜脫離材料,無視組織要求,非按照自己的想法蠻幹。申論不是單純考你已有的知識儲備,寫論文那一套不是組織想要的,組織或許想要的只是這山的一株灌木,而你給的卻是那山的整座森林,輸出再多再精闢又如何能得到認同呢?

三、幾條建議

背範文、刷真題、看新聞,怎麼申論分數還是上不去?

1.三遍閱讀法

材料很重要,建議安排35分鐘左右。

第一遍,掃描問題後,用20分鐘精讀全部材料,邊讀邊勾畫每段材料的重點句、觀點句、核心句,這些關鍵句大多數是開頭總起句、結尾總結句、政府專家態度句、中間承接句轉折局、數據證明句等等。

第二遍,用10分鐘左右歸納幾個材料的主旨,從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出題人的套路,某個論題的背景和重要意義,目前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表現與原因,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政府官方的文件態度或價值導向、採取的政策措施等,我們可以逐一對應。

第三遍,用5分鐘左右歸納各個材料之間的聯繫,站在更高的角度,以全局的眼光重新審視全文。

這樣三遍下來,是不是感覺材料很簡單,後面的問題我們讀懂讀透後,也好像迎刃而解了。

2.命題者思維

材料是命題者思想的反應,我們如果通過精讀材料,以材料為“橋樑”反過來揣測和把握出題者的思維,肯定有利於我們快速準確答題。

如何推敲命題者的思維呢?主要是問自己三個問題:命題者告訴了我們什麼?命題者的聚焦點在哪裡?命題者的價值導向是什麼?(即想要我們從哪個角色定位做什麼)

3.大作文“引議策合”

“引議策合”分別是指引用——議論——對策——總結。因為我們政策理論水平都有限,還沒有達到寫政論文的程度,一般考場上寫的都是策論文,這個“四字訣”是用得最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