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農村路」如何建?蘭州有了「計劃書」

“自2018至2020年,在全市開展為期三年的‘四好農村路’建設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到2020年,全面完成‘三個提升、三個全保障、八個100%’,實現‘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總體目標。”10月14日,蘭州晨報記者從蘭州市政府獲悉,為全面推進蘭州 “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全市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可持續發展,《蘭州市全面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於近日研究並通過。記者留意到,《意見》對“四好農村路”的建設重點、管理與養護、籌資渠道、市場運作模式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

計劃投資61.3億元新建、改建各類農村公路2030公里

根據《意見》,蘭州市計劃投資61.3億元,新建改建各類農村公路2030公里,實施大中修改造工程1496公里(含“油返砂”1300公里),危舊橋樑改造工程50座,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530公里,建設客貨運場站4個。

《意見》同時提出,農村公路建設規劃要注重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村鎮總體規劃相協調,與區域幹線公路網相銜接。要緊緊圍繞“交通+特色產業、交通+旅遊、交通+快遞”助力脫貧攻堅,建設一批產業路、旅遊路,著力打造一批技術等級較高、功能齊全、設施完善、通行條件良好的“四好農村路”建設示範工程,發揮農村公路建設的最大效益。

到2020年,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比例達到100%

對於已經建好的農村公路,《意見》明確,要按照“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客貨並舉、運郵結合”的總體思路,加快完善農村公路運輸服務網絡。大力發展城區至重點鄉鎮的農村公交線路,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對已經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的農村公路全部通客運班線,到2020年,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比例達到100%。

另外,《意見》還提出,在全市每個鄉鎮力爭建設一個集“鄉鎮路管所、養護道班、交通執法、客運停靠、電商物流”為主的“五位一體”管理機構。通客車的建制村2公里範圍內要建設農村客運站點(招呼站)。農村客運站點(招呼站)應與新改建農村公路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方便群眾出行和貨物運輸。

區級、市級財政分別按標準對道路養護費用予以補助

管理與養護方面,《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縣為主體、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養護工作機制。在養護經費投入方面,按照《甘肅省農村公路條例》的相關規定,區縣政府按每年每公里縣道14000元、鄉道7000元、村道2000元籌措,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安排。市級財政按每年每公里縣道7000元、鄉道3500元、村道1000元的標準分別予以補助。

同時,鼓勵採用設計、施工和驗收後一定時期養護工作合併實施的“建養一體化”模式,推行縣鄉道100%市場化養護。村組道路實行道班+農戶養護模式,對於日常保潔、綠化等非專業項目,鼓勵通過分段承包、定額包乾等辦法,吸引沿線群眾參與。

鼓勵各區縣政府採取PPP模式建設農村公路項目

《意見》明確,各區縣政府要優先保障農村公路資金投入,建立健全事權明晰、權責一致、各負其責、協同推進的農村公路建設資金投入體系。按照“公益性項目、市場化運作”理念,對符合PPP建設模式要求的農村公路項目,鼓勵各區縣政府將農村公路項目整體打包,採取PPP模式建設。資金按照“市級財政補助+區縣自籌配套+企業運營收益”方式解決,其中市級財政補助60%、區縣財政配套30%、項目運營收益10%,補助年限為15年。

市級財政在2018年財政預算農村公路建設補助資金基礎上,按照每年不低於16%的比例逐年遞增“四好農村路”建設補助資金。每年預算安排的農村公路建設補助資金主要用於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補助及農村公路PPP項目運營補助。對於不採取以PPP模式建設農村公路項目的區縣,按照農村公路事權劃分,以區縣為主,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財政支持,市級財政按年度給予一定補助,共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劉瓊 實習生陳雪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