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帖時間久了沒有進步怎麼辦

學習書法,臨帖是必須的。那麼,怎麼臨帖才能出現好的效果呢?

臨帖不正確,就是寫古人的字,練自己的毛病,而且是用功越多,毛病越多。當你臨帖時遇到瓶頸了,或許你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方式:

一、改變思維,換點玩法

1、選臨:即有選擇性地臨習,如選相同偏旁的字,選相同結構的字,選自己喜歡的字,選難寫的字,選自己喜愛的幾頁。

2、創作式臨寫:即把臨帖當成一次次創作,如可以把帖的每一頁當成一幅作品,把帖的每兩行當作一副對聯來完成。這種創作式臨習方法不但可以使我們以嚴謹的態度對待臨帖,提高臨帖興趣,而且便於我們將臨作與原帖進行比較,發現臨作在筆法、字法、章法上的欠缺,提高臨帖的精微程度,促進創作。


二、研究揣摩,中得心源

日常生活中有句話“距離產生美”,當我們臨習某帖產生厭倦心理時,我們不妨進行冷處理,暫時將該帖束之高閣。

這時我們可以間或地以其他帖(當然最好是一脈相承的)來調劑一下心情,但最好是利用此時的閒情靜下心來對該帖悉心研究一番。可以廣泛地收集該帖的有關資料,如刊物上對該帖的賞評.該帖書寫的時代背景,該帖講述的主要內容,該帖臨寫的指導文章,該帖相關的收藏軼事等,這些相關內容可以使我們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所臨之帖,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該帖的風神、氣韻,提高臨寫質量。

臨帖時間久了沒有進步怎麼辦


三、營造氛圍,激發情趣

孫過庭《書譜》中闡述書法的功能“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這雖然指的是書法創作,但臨帖時我們也應盡力契合於原帖的“性”、“哀樂”,因為這樣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表現原帖的形、神。

蔡邕也在《筆論》中言:“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由此可見,古人作書是十分講究一個好心境的。這一點對臨帖當然也具有借鑑價值。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了解字帖內容及時代背景的原因。

臨帖時間久了沒有進步怎麼辦


四、尋師訪友,開啟思路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吾師焉。”當我們臨習某帖產生寫不下去心理的時候,可以帶上自己的幾紙臨作尋師訪友。去他們中尋求一劑良方。

書法前輩蘇東坡有一千古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將自己的迷惘、困惑向師友傾訴時,他們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點撥,這其間也許便有金玉良言令你茅塞頓開。更何況師友間的聚會可以開闊心境,可以取長補短,可以相互激勵,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