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環衛車現世 環衛工人可能解放?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有那麼一群人,嚴寒酷暑、風吹日曬以及塵土飛揚是他們的工作區域,乾淨整潔的街道、公共場所是他們的勞動成果。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然知道小編說的是何人了,沒錯,就是環保工人。不過,就在近日,小編看到一則消息,還是無人車,不過這次的無人車卻是無人駕駛環衛車輛。據報道,由北京環衛集團環衛裝備有限公司與百度Apollo等推出的7款無人駕駛環衛車輛設備28日在北京亮相。今後,北京的部分廣場、高鐵和機場、街區、展館等將出現無人駕駛環衛車的身影。

無人駕駛環衛車現世 環衛工人可能解放?

此次發佈的產品集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圖像識別、精準定位等多種人工智能技術於一體,充分發揮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網絡平臺作用,在環衛領域首次實現了全自動、全工況、精細化、高效率清潔作業,實現了平臺式網絡化管理。北京環衛集團環衛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振東介紹,產品擁有“眼睛”和“大腦”,集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圖像識別、精準定位等技術於一體。“眼睛”即傳感器,分別位於車頂和車身,能360度感知周邊物體;“大腦”即深度學習算法控制技術,能根據實時感知的環境信息,結合高精度地圖,制定最優的路徑規劃,完成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清運轉運任務。

無人駕駛環衛車現世 環衛工人可能解放?

據介紹,無人駕駛環衛車輛應用於環衛作業後,可以使傳統的環衛作業更加綠色、安全、高效、便捷。薛振東說,以無人駕駛掃路車為例,平均1個小時能清掃2.5萬平方米的道路面積,這大約是10至20個環衛工人的工作量。此外,由於沒有傳統的駕駛艙,“小身材大容量”的無人駕駛環衛車輛能夠進入傳統環衛機械無法通行的背街小巷。

無人駕駛環衛車現世 環衛工人可能解放?

與傳統的環衛車輛設備相比,此次發佈的七款無人駕駛系列產品全部帶有“眼睛”和“大腦”,從而真正實現了無人工干預的全自動駕駛,提高了產品安全係數。能夠精準定位,通過大數據平臺,與“無人駕駛掃路機”“智能垃圾桶”實現數據交互,真正完成垃圾清掃→垃圾收集→垃圾轉運等環節的智能作業,是智慧環衛運營的重要環節。並且更好地適應背街小巷環境治理要求,將城市管理的死角“一網打盡”。

其更大意義在於將環衛工人從嚴寒酷暑、風吹日曬以及塵土飛揚的惡劣環境中解放出來,還可以避免因各種原因造成的人員傷害事故。另外也可為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工成本。不過,大多數人所做之事皆為生計,環衛工人被解放的同時也意味著要失業。所以,位置不同,各家言論不同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