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當下人的生活,離不開三件東西:手機、鑰匙和外賣。

外賣作為O2O領域裡的兵家必爭之地,先後誕生出餓了麼、美團外賣和滴滴外賣。

美團外賣佔據老大哥的位置,看似風光,但在某些時候,同樣支持“中國人願意用隱私來換取便利”的觀點。

你點的外賣 正在洩露你的隱私

如果你一直在用美團外賣點餐,可能會發現首頁有一個好友頭條。

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當你點進去後,裡面會顯示每一位好友點過哪一家外賣,都寫過哪些評價,十分清晰:

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看上去很簡單,好友只是在分享美食,沒什麼問題,但它已經把你的隱私都洩露乾淨了。

只要是你的微信好友,當他登錄美團外賣的App後,很方便地看到你都吃了什麼,寫了哪些評價。

如果點擊好友評論過的外賣店鋪,就能看到商家的店鋪地址,並能推測出你的大概位置了。

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點評美食的評價,被好友看到似乎沒什麼問題,但美團外賣可不僅僅侷限於餐飲外賣,它還有超市、藥品等閃購功能,更提供了跑腿代購服務。

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像避孕套、衛生巾等這些敏感物品,如果你點評了服務,那麼在美團外賣上買過什麼東西,你的微信好友都一清二楚。

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如果你心很大,不介意這些隱私的洩露,那你是否願意讓好友知道自己都在什麼時候住過哪家酒店嗎?

美團旗下的大眾點評,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裡面有一個“好友去哪”的功能,會及時向你推送好友的各種“精彩動態”:

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可怕的是,你以為這些信息只有自己能看到,但其實所有的微信好友登錄App後,都對你的“動態”瞭如指掌。

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看到這裡,估計大部分美團用戶都坐不住了,現在你如果打開App,會發現美團已經快人一步地關閉這個功能了。

因為在7月9號,人民網發佈了一篇文章:《為什麼微信好友能看到我去過的餐廳和酒店?》

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當天,美團外賣就把App裡的“好友頭條”功能下架了,大眾點評App也做了整改,並做出回應:

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就在文章發佈的前一天,Sumi還打開了美團外賣,看到同事林師傅點評過一家外賣商家,估計他也不知道吧......

你的隱私 真的是自願洩露的嗎?

美團真的是良心發現嗎?還是被人民日報的“公開批評”嚇到了?

事實上,早在2017年4月份,就有一大批媒體曝光過美團洩露隱私的問題。

只是美團這邊堅持一個滴水不漏的說辭:“這些信息都是通過用戶的授權的,他們是自願公開自己的隱私獲取便利的。

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這種說辭是否能服眾?

App一般在授權登錄前,都會彈出一個獲取權限的提醒,但是提醒文案千變一律:“

獲取你的公開信息(暱稱、頭像等)。

收到一條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這個“等”字,可謂讓人意味深長啊,誰會知道開發者要獲取哪些信息呢?誰知道開發者用這些信息幹什麼呢?

甚至誰會知道,還有多少App以同樣的方式洩露著我們的隱私呢?

中國的許多互聯網企業,似乎總有一顆“社交夢”,恨不得每個App都要添加社交元素,好增加用戶黏性。

但是跨領域的社交,往往比朋友圈還可怕,在不知不覺中視奸著每一個人的生活,自己還一無所知。

正是因為“中國人願意用隱私來換取便利”,才導致無數同行有了榜樣,爭先恐後地利用隱私來牟利,成為行業的潛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