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粹出現在珠寶上——景泰藍

歡迎閱讀"牧雲唐卡"頭條號文章,此篇為大家呈現的是中國傳統的特種工藝——景泰藍,歷史上此類工藝常出現在瓷器上,起輔助裝飾作用,也會在珠寶首飾上進行裝點,這篇文章重點是把這類傳統工藝和中國風的首飾結合。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還請點擊右上角持續關注我們,每天精彩持續不斷

當國粹出現在珠寶上——景泰藍

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

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當國粹出現在珠寶上——景泰藍

中國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即使這種以金屬為胎填敷琺琅釉料燒製而成的作品是舶來品,但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藝術土壤上,也很快就融會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當國粹出現在珠寶上——景泰藍

"景泰藍"這個稱謂最先見於清宮造辦處檔案,這是所見"景泰藍"稱謂的最早文字記錄。

當國粹出現在珠寶上——景泰藍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琅"

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製而成的瓷器器物 。

當國粹出現在珠寶上——景泰藍

關於景泰藍的起源,考古界沒有統一的答案

一種觀點認為景泰藍誕生於唐代;另一種說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時,從西亞、阿拉伯一帶傳進中國,先在雲南一帶流行,後得到京城人士喜愛,才傳入中原。但有一點是學術界公認:明代宣德年間是中國景泰藍製作工藝優點,並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時期,"景泰藍"一詞也從此誕生。釉色均肥,絲工粗獷,飾紋豐富。

當國粹出現在珠寶上——景泰藍

北京是中國景泰藍的發祥地,也是最為重要的產地

北京景泰藍以典雅雄渾的造型、繁富的紋樣、清麗莊重的色彩著稱,給人以圓潤堅實、細膩工整、金碧輝煌、繁花似錦的藝術感受,成為馳名世界的傳統手工藝品。景泰藍工藝的藝術特點可用形、紋、色、光四字來概括。

當國粹出現在珠寶上——景泰藍

一件精美的景泰藍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這取決於制胎

還要有優美的裝飾花紋,這決定於掐絲;華麗的色彩決定於藍料的配製;輝煌的光澤完成於打磨和鍍金。所以,它是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鍊、冶金等專業技術為一體,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深刻文化內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