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時代》初評:底牌比大牌更重要

暗中觀察了幾天《創業時代》,沒有想象中的好,但也沒有傳說中的差。這部劇不缺大牌,但所有大牌都只是代言,那張底牌才是成敗的關鍵。

《創業時代》初評:底牌比大牌更重要

黃軒週一圍共同飾演創業者

首先說說好的一面。《創業時代》確實是在開門見山講創業,而不像《合夥人》那樣打著創業的幌子東拉西扯。黃軒和週一圍,一個是連續創業者,一個是首次創業者。楊穎和宋軼,風投公司直接看項目的主管。王學圻,早在大眾創業時代來臨前就已經成功了的創業者。尚未登場的王耀慶,中生代成熟創業者。啜妮,風雲人物背後的堅定追隨者。張曉謙,平凡卻能創造時代的碼農……

重要角色基本涵蓋了創業領域的典型樣本,但是問題也來了——開局階段節奏太慢,這是國產劇的通病;回放的鏡頭太多,這是偶像劇的通病。導演還是對觀眾沒信心,生怕那些一邊刷手機一邊看劇的觀眾遺漏了重要劇情。

不過,有那張底牌在,這些都能忍。

《創業時代》初評:底牌比大牌更重要

楊穎宋軼飾演投資人

《如懿傳》今晚大結局,在接下來的檔期裡,《創業時代》可能是陣容最強的一部國產劇了。可是,陣容強未必就是品質劇,《美好生活》和《遠大前程》都是反面典型。《創業時代》的品質如何,目前也在兩可之間,因為這幾位大牌,都需要證明自己。

宋軼前不久在《我就是演員》中表示,自己一直想撕下於曼麗的標籤。其實宋軼缺的不是機會,而是好機會。她演的戲不算少,但是真正經典的目前只有《偽裝者》。現在,一部陣容同樣強大的《創業時代》擺在宋軼面前,宋軼能否超越於曼麗,滿倉大兄弟只能是先祝她好運。

同樣需要證明自己的還有黃軒和週一圍。創業劇,是一個覆蓋面廣、備受關注卻鮮有佳作的領域。這是黃軒和週一圍的機遇,也是他們共同的挑戰。他們都演過好作品,但還沒到品質免檢的地步。這一次,也祝他們好運。

最需要證明自己的,就是楊穎。

《創業時代》初評:底牌比大牌更重要

楊穎飾演風投公司經理人

打開手機,只要是《創業時代》的相關文章,尤其是自媒體的,幾乎都在說楊穎沒演技。真是這樣嗎?我們先來看看楊穎的兩次相對複雜的微表情。

上面這張圖是她面對不靠譜項目的糾纏,既要保持禮節性的微笑,又心生厭倦的狀態。楊穎飾演的那藍,是頂級風投公司的高級經理人,每天都要和大量商業計劃書打交道。她可以在短時間內根據幾個關鍵維度判斷出一個項目是否值得投,否則她就白混了。可是她已經告知對方問題出在哪了,對方還在進行無意義的辯解。這就是在無視那藍的專業性,因此那藍一定會很煩,但她又不能失了風度。

《創業時代》初評:底牌比大牌更重要

那藍與男友鬧分手

這張圖是那藍被富二代男友反唇相譏時的表情。男友“像蛆一樣活著”,不僅亂搞而且遊手好閒。那藍表達了自己的失望,卻被對方譏諷為“你們還在起跑線,我已經到終點了”。

如果你評價一個人的演技,你好歹要拿出一場具體的戲來證明。可是地溝油自媒體們不管這些,他們看到只要罵楊穎就能帶來流量,就能迎合一部分讀者的胃口,所以他們可以什麼話都說,而且從不舉例子。實際上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舉例子,但只要跟風罵就對了。

楊穎的演技肯定還有提高的空間,但她在這部劇裡的表現,遠不至於像傳說的那麼糟糕。滿倉大兄弟希望楊穎可以有越來越好的表現,希望她也能撕下自己不會演戲的標籤。

《創業時代》初評:底牌比大牌更重要

黃軒喝咖啡又吐回去

《創業時代》目前播到第五集,有兩場戲比較打動我。一場是黃軒在咖啡館裡,一杯咖啡喝一天。在不知道可以免費續杯以前,他為了省錢,喝了一口吐回去,吐完了又喝回去。

確實夠噁心、夠誇張,但我相信現實中的創業者肯定幹過比這更誇張的事兒。不光是創業者,包括很多背井離鄉去打拼的人,一開始都是靠夢想撐著,才從潦倒的現狀裡爬出來的。

另一場也是黃軒的戲。他在創業失敗又遭遇離婚之後,獨自騎車去西藏。他給楊穎打電話時說了一句,“我是實在不知道該給誰打電話了”。這句話是他內心孤獨苦悶的真實寫照。當然,這也是撩妹的新套路。

《創業時代》初評:底牌比大牌更重要

黃軒給楊穎打電話

狹義的創業是做項目,廣義的創業就是奮鬥。一部主講創業的電視劇想要獲得共鳴,就是要通過大量源於現實的細節,讓更多奮鬥過的人看到,“那就是我”。

《創業時代》的原著作者付遙,曾在多家跨國公司從事過銷售和培訓工作,且業績出色。如果他的這份超過20年的從業履歷不是包裝出來的,而是真的在深耕的話,那麼他拿出來的故事,肯定要比那些只用三五個月體驗生活就編造出來的劇本,更能貢獻大量乾貨和生活化的細節。

《創業時代》初評:底牌比大牌更重要

那藍髮現郭鑫年的創意被剽竊

國產劇的另一個通病是利用誤會推進劇情。《創業時代》開局階段也出現了兩場誤會,一是黃軒飾演的郭鑫年錯把宋軼飾演的溫迪當成了楊穎飾演的那藍;二是那藍從男友家負氣離開之後,將郭鑫年的商業計劃書落下了,導致郭鑫年的創意被剽竊。

但是這兩個誤會,都有存在的價值。如果沒有認錯人,以那藍的身份和時間成本,她很難去深入瞭解一個創業失敗、婚姻失敗且新項目又不成熟的陌生人。這可以用緣分來解釋,並不算是徹底的生造誤會。

第二個誤會就更有價值了。即使那藍沒把郭鑫年的項目書搞丟,郭鑫年的創意也很難不被剽竊。因為郭鑫年是種子創業者,他會經常找投資人談合作,會頻繁對外界講解自己的創意並投遞自己的商業計劃書,而創業點子被人剽竊,幾乎是創投圈無法迴避的現實。這就是《創業時代》給出的第一個共性矛盾。

《創業時代》初評:底牌比大牌更重要

王學圻飾演成功創業者

共性矛盾來了,解決之道就是關鍵了。能否提供更多幹貨、共鳴和解決方案,才是《創業時代》的成敗關鍵,是全劇的最後底牌。

既然《創業時代》的原著作者是有著20多年銷售和培訓經驗的資深業內人士,那麼他手裡最不缺的就是案例。如果這些案例不是他現學現賣,而是既有親身經歷又有學習體會的話,那麼這些案例就是創業者們極為難得的乾貨和解決方案。行業劇的核心就是真實案例,只要這一塊給力,演技和節奏感都是次要的。

現在我們看到,王學圻飾演的金總,作為一個城府極深的成功創業者,已經開始懷疑自己兒子剽竊他人創意的事了。他會如何解題,又會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這是劇情走向深水區的開始。

《創業時代》初評:底牌比大牌更重要

那藍將成為郭鑫年的指路明燈

最後我們來說說《創業時代》的愛情。按照百科詞條裡的介紹,郭鑫年是勇於進取的創業者,而那藍是他的指路明燈。我很喜歡這樣的組合,因為創業成功的秘籍不是找到捷徑或者找到錢,而是儘量少踩坑。因此,那藍不僅是郭鑫年的指路明燈,更是屏幕前所有關注創業的觀眾們的指路明燈。現在,一部好劇的框架已經齊活了。《創業時代》能否成為精品,就看大牌與底牌們,怎麼出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