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北周宇文氏爲何迅速滅亡?爲何楊堅篡位屠殺宇文皇族,而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選擇圍觀?

俄聯邦海軍元帥


北魏末年的時候權臣高歡專擅和孝武帝元修的矛盾水火不容,於是這位北魏末帝與本來就有心引誘的關中勢力領袖宇文泰一拍即合,上演了一場出逃的戲碼。孝武帝西出,被宇文泰奉於長安,後來因為和宇文泰又產生矛盾而被宇文泰毒死。

宇文泰另立新帝元寶炬仍用“魏”的國號,後稱西魏。高歡遷都於鄴城,立新帝元善見,也用“魏”的國號,後稱東魏。高歡本來就是北魏的權臣,沒有人的勢力能比及,所以一家獨控東魏。宇文泰自己剛剛從被刺殺的原來關隴領袖賀拔嶽手裡按過兵權,本身還立足未穩,又建立新朝,各方面需要平衡的勢力很多。

宇文泰治理西魏用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包括建立府兵制。這是一種軍政相結合的體制。宇文泰以八柱國督十二大將軍控制府兵的軍事權力,這就是後來關隴軍事集團的基礎。八柱國其中包括:宇文泰、元欣、獨孤信、侯莫陳崇、李虎、李弼、趙貴、於謹。八柱國是宇文泰平衡及融合各方勢力制衡形成的領導集團,宇文泰在世的時候以個人威望壓得住,宇文泰死後這些根基很深的家族沒有必要非效忠宇文氏。

宇文泰死後,侄子宇文護殺西魏末帝元廓,立宇文泰之子宇文覺為周天王。後來宇文護屢殺宇文泰的兒子,最終自己被宇文泰幼子宇文邕所殺。宇文邕就是北周武帝,是北周史上最英明神武的皇帝。宇文邕英年早逝,宇文邕的兒子宇文贇繼位成為北周皇帝。宇文贇是個非常昏庸荒淫的皇帝。

如果宇文氏能代表關隴軍事集團的利益,當然可以擁立宇文氏,如果不能,完全可以再換一個關隴集團的代表來做皇帝。這時候的皇帝遠沒有那麼大的權威,對於關隴集團內部的家族來說,利益也更重於坐上皇位的吸引力。

如果說宇文贇的荒淫、昏庸是讓北周滅亡的一個關鍵原因,其實宇文護的跋扈專斷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原因。八柱國裡趙貴、侯莫陳崇、獨孤信都死於宇文護之手。宇文護的個人威望遠不及宇文泰,在沒有給關隴集團謀求利益並且還帶著敵對性質的情況下,關隴集團當然不會擁護宇文護。後來的宇文氏已經被關隴集團放棄了。

當楊堅通過恩威並施,拉攏和清除之後,作為關隴集團新的領袖人物得到認可的時候,改朝換代已經是註定了的事,關隴集團當然不會再支持宇文氏。


沅汰


北周宇文氏興也勃焉,亡也忽焉,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除了宇文泰、宇文護兩人,剩下的都太短命。楊堅向宇文氏舉起屠刀時,關隴軍事集團也並不都是作壁上觀,尉遲迥、司馬消難及王謙等人都舉旗反對楊堅,聲勢最盛之時,“半天之下,洶洶鼎沸”,差點就把楊堅幹掉——可惜沒有成功。

一、宇文家三代,沒活過楊堅一個人

宇文泰,西魏權臣,北周的奠基者,軍事家、政治家(不是亂說的),生卒年為507-556年,活50歲。超級牛人,我曾在一篇回答裡認為他的智慧、手段可以在魏晉南北朝接近400年的歷史中,排名前三。

除胡化運動是開歷史倒車外,他創立的府兵制到唐朝都還在用,他創建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壟斷了北周、隋、唐三個朝代的皇位。

宇文護,北周權臣,宇文泰的侄子,生卒年為513-572年,活60歲。在宇文泰死後掌權,壓服了關隴集團中的驕兵悍將,八大柱國中碩果僅存的侯莫陳崇、趙貴、獨孤信三人全部栽在他的手上,其手腕及能力,雖無宇文泰厲害,但也堪稱恐怖。

其次,他威逼西魏恭帝禪位於宇文泰三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這應該是宇文泰一生的心願,他活著時要做周文王,但他一死,心領神會的宇文護便幫他達成了心願。

然後他殺了三個皇帝,分別是西魏末帝元廓,堂弟宇文覺,堂弟宇文毓。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子,572年殺宇文護後親政,其生卒年為543-578年,虛歲36歲。他最重要的功績是滅掉了北齊,統一北方,又在淮南之地擊敗陳軍,正要統一天下,可惜英年早逝。

宇文贇(竟yun),沉湎酒色,暴虐荒淫,生卒年為559-580年,虛歲22歲。他是北周宣帝,宇文邕的長子,剛即位沒幾天就殺掉了五叔宇文憲,自壞長城。

宇文闡,北周靜帝,生卒年為573-581年,虛歲9歲。楊堅走完全套掌權、封王、禪位程序後,很乾脆的殺了外孫。

楊堅,生卒年541-604年,篡周建隋,統一全國。

從543年到581年,北周三代皇帝,走完了他們的人生旅程。三人虛歲相加,不過67年;按實歲,不過64歲。楊堅實歲63,三個人才跟他打平。

後世有位十全老人活了89歲,宇文邕一代英主,別說活到89歲了,即使讓他活到40或45歲,帶領剛滅了北齊的百戰精銳,奔騰如虎煙雲舉,平突厥、定江南正是意料中事。

宇文贇雖然胡亂折騰,但把皇權牢牢抓著,在古代皇權大過天的情況下,只消他一直活著,楊堅別說輕舉妄動了,就是在家睡覺,都要提心吊膽怕被幹掉,要知道宇文贇可是向楊堅的女兒楊皇后立了一個大大的Flag,“必族滅爾家!

身體好、活得久,這就是楊堅最大的優勢。

至於楊堅為什麼能代周,沒別的,就是命好,太好了!

宇文邕、宇文贇父子,都對楊堅起過殺心,但楊堅最終都逃過了一劫。

宇文贇病重將死,其近臣鄭譯、劉昉偽造詔書,將楊堅詔入輔政。

楊堅不敢,但劉昉很明白的告訴他:

若為,當速為之;如不為,昉自為也。

你要願意,就快點,不願意,我可上了。

你們看,這都有趕鴨子上架的。上哪說理去?

人在家中坐,好事天上來,楊堅就這樣被歷史選中了。

他進入宮中,馬上就把軍國大權盡握於手。七個月後,就成為了皇帝。


二、關隴軍團的反楊

楊堅剛輔政不久,就向宇文皇族舉起了屠刀。

他怕周室諸王在藩地生變,瞞過了宣帝死訊,而託詞稱趙王宇文招要嫁女給突厥,把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音you,同“悠”。五人均宇文泰子)徵召回來。不久,就把周室五王和明帝、武帝諸子陸續殺死。

宇文皇族為之一空。

一時間天下皆反:

1、相州總管尉遲迥(宇文泰的外甥)在鄴城;

2、滎州刺史宇文胄(宇文泰的侄孫)在滎州;

3、石愻(音xun,同“遜”)在建州;

4、席毗在沛郡;

5、叉羅在兗州;

6、鄖州總管司馬消難在淮南;

7、荊、郢間群蠻也乘釁而起;

8、益州總管王謙在蜀地;

9、尉遲迥起兵時,將兒子送入南朝陳為質子,以求援……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在這四方沸騰之際,楊堅竟是有條不紊。

他“先革除了宣帝時的苛酷之政,刪略舊律,一切更為寬大,取得了人民和下級官吏對他的好評(王仲犖先生語)”。

然後允許僧侶重新在寺院修唸佛,緩和了社會矛盾。但這其實也是開歷史的倒車,北周武帝滅佛,是歷史上很正面的事件。

各地起兵反楊,基本上在三個方向。東邊,以尉遲迥為首;南邊,以司馬消難為首;西邊,以王謙為首。

於是東戰場,他派出了曾在玉璧之戰中擊退並氣死東魏權相高歡的老帥韋孝寬,並以他最重要的心腹高熲為監軍。韋孝寬何等厲害,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接戰而勝之,斬之,傳首京師。尉遲迥從起兵到被殺,歷時僅六十八天。

南戰場,襄州總管王誼討平,司馬消難逃奔陳朝。

荊、郢群蠻,亳州總管賀若誼討平。

西戰場,上柱國樑睿討平,斬之,傳首京師。

三方從擾亂天下到失敗,不到四個月時間。

就這麼簡單。

什麼是天命所歸?

這就是。

也許我們不得不相信,這世上是有天意的。


但是天意自古渺難問,我還是寧願相信,天意即人心。

楊堅是識人用人的高手,他只是用對了人,也不瞎指揮,也不瞎折騰,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人才去應付。

事實證明,這些專業人才無一讓他失望。


————完————

率意談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歷史、武俠中的歷史及神話歷史,認真的扯淡,認真的考證。歡迎點贊、轉發、評論及關注~~~~


王事情


其實並不是宇文氏迅速滅亡,而是宇文泰創立的關隴集團內部不斷換位,包括出將入相,也包括當皇帝。

楊廣最終被宇文化及所殺,宇文化及是北周上柱國宇文盛之孫,楊家篡了宇文家的皇位,最後還是死在了宇文氏手中。


關隴集團影響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代,最終勝出者是李淵,其祖父同樣是北周八柱國之一。

宇文泰的府兵制包括八柱國,十二大將軍,是當時關中最顯赫的二十大家族。


八柱國包括宇文泰家族、元欣家族、獨孤信家族、李虎家族(李淵祖父)、李弼家族(李密曾祖父)、趙貴家族、於謹家族、侯莫陳崇家族。

而楊堅之父楊忠是十二大將軍之一。


心向青山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楊堅也遇到部分關隴貴族的反對只是被楊堅鎮壓,楊堅將大部分的關隴貴族集結到自己身邊;

其次宇文家本身威望不足,後期同其他王朝一樣,暴虐腐化,宗族互相殘害,另宇文家暴虐失去關隴貴族人心;

最後楊堅掌權後一兩年內將宇文家幾乎殺盡。

1、楊堅籠絡人心,關隴貴族轉向支持楊堅。

楊堅妻子與北周明帝的妻子都是獨孤信的女兒,楊堅女兒又是北周宣帝的皇后,所以與宇文氏是非常親密的姻親關係,楊堅以外戚身份掌權。

楊堅家族本就是關隴貴族之一, 掌握朝政之後,立即把“司兵事多計略”的高穎以及名望高影響大的蘇威、李德林等人引入府內,凡事“無不與謀議,然後行之”。

高、蘇二人已成楊堅的左右手,同時拉攏一批漢族官僚如韋孝寬、柳裘、皇甫績、盧賁等,和漢化較深的鮮卑貴族大官僚如元諧、元胄、宇文忻等為其附庸,結成政治實力集團。

又拉攏梁睿、李穆、於義等一批周室勳貴和重臣,大造輿論使他們傾心於支持楊堅,從而孤立了周宣帝。對於不服從自己的政治對手則,進行打壓,排擠。

2、宇文家族本身在關隴貴族中威望不足,又經過宇文護的殘害,宇文家衰弱。後期皇帝暴虐不得人心。

宇文泰與武川鎮豪帥的關係比較複雜。宇文泰是賀拔嶽死後因為自身威望被賀拔嶽部眾擁立而得位,但是並不代表,趙貴、李虎等武川鎮豪帥就是他的心腹,所以宇文泰一方面用自己的威望收復這些豪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給與他們特殊地位。

宇文泰在時,憑藉威望尚可,但是宇文泰死後,繼承人並沒有十分得到原八柱國十二將軍的尊重。宇文護掌權後,三次廢立皇帝,逼殺趙貴、獨孤信,嚴重打擊了宇文家族的統治基礎,偏偏宇文護對外武功膽略不足,無法重新樹立威望。

北周武帝之後,宇文家族武功方面到了一個鼎盛時期,但是繼位的周宣帝偏偏打壓周武帝的舊臣,託孤班底,宗室長老,宇文家族經過自己的折騰,原本就鎮壓不住的情況,更加不穩固。

3、楊堅清晰宇文家族,自身又是關隴集團最為合適的代表。

在周宣帝死後發葬之前,楊堅就把周室諸王以趙王宇文招將嫁女於突厥為詞,徵入京師,加以控制。以畢王宇文賢為首的五王“陰謀作亂”,則首先“執賢斬之”,其後又用陰謀手段將周室諸王全部殺光,徹底孤立宇文氏集團。

楊堅掌權期間平息三總管之亂,收復了江北失地,取得了全國勝利,取得赫赫武功更加堅固了政治地位。

此時的楊堅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終於與581年迫使幼帝退位,取而代之。

楊堅代周,其實不是宇文家族衰弱太強,也不是楊氏崛起太盛,而是關隴貴族集團選擇的利益代表人。


妖鬼雜談錄


公元581年,掌權的外戚楊堅篡奪北周政權,改國號隋,北周亡。

北周末年,天元皇帝寵臣鄭譯矯詔以楊堅入朝輔政。此時的天元皇后楊氏也高興自己父親掌握權柄,以免他姓權臣或皇族中野心大的人篡位。殊不料,這位楊堅奪起外孫的皇位來毫不手軟(宇文闡親生母親姓朱,與楊堅之女是名義上的母子),不到兩年,就遍誅宇文皇族,共計殺周朝文帝子孫二十五家,孝閔帝子孫及明帝子孫6家,武帝子孫12家,荒唐皇帝宇文贇的兒子宇文闡禪位後即被殺,時年不到9歲。宇文贇另外兩個幼子還在懷抱之中,為斬草除根,也被楊堅誅殺。加之其餘宇文氏的宗室疏屬,幾乎為楊堅誅殺無遺,成千上萬的鳳子龍孫均於一年多內慘遭屠戮。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楊廣見天下大亂,無法挽回,命修治丹陽宮(今南京),準備遷居那裡。從駕的都是關中衛士,他們懷念家鄉,紛紛逃歸。這時,虎賁郎將元禮等,與直閣裴虔通共謀,利用衛士們思念家鄉的怨恨情緒,推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宇文化及逼縊隋煬帝。

北周的皇室是姓宇文,那是公元518年以前的事情,楊廣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他死的時候,北周已經滅亡了幾十年了。看史料我們能知道,宇文家在隋朝是做官的,應該都不是北周皇帝的近親了,那些近親已經被屠殺完畢了。


微觀小諸葛


北周政權從建立到滅亡,歷經五帝,僅存活了24年。宇文家政權為何如此快覆滅?我們可以從外患、內憂兩個方面分析。

外患:南北朝時期,群雄崛起、戰火不斷,人心惶惶,王朝更替頻繁,皇位易主更是常事。與北周同期建國的北齊高家政權也只存活了27年。

內憂:

權臣干政

公元557年,孝閔帝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成立北周政權。然而,皇帝年幼,實際大權都掌握在宇文覺的堂兄宇文護手裡。當年九月,宇文護就殺了宇文覺,立宇文毓為帝,即北周明帝。

宇文毓不滿宇文覺干政,欲奪回實權,宇文護髮覺後毒死了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即北周武帝。

武帝登基吸取哥哥明帝失敗的教訓,臥薪嚐膽十二年令宇文護放鬆警惕,將其除去,重掌大權。

權臣宇文護執政期間,為了穩穩掌握政權,排除異己,誅殺皇室宗親,導致宇文家族子嗣單薄,人丁不濟。

末代皇帝昏庸

與北齊高家君王世代昏庸無道不同,宇文泰的兒子都是有帝王能力的,宇文覺登基時尚且年幼卻也想著奪回宇文護手裡的政權,被宇文護察覺後將其殺了。

長子宇文毓,明敏有主見,在位三年勵精圖治,深受百姓愛戴,即使被宇文護毒害,臨終前當著群臣面,用最後的力氣大聲口傳遺詔:傳位於自己的弟弟宇文邕,使得宇文護無法篡位。

宇文邕登基後,除掉了宇文護,肅清朝綱,有勇有謀滅掉北齊,統一北方,然而在班師回朝的途中染病不治身亡。

宇文邕死後長子宇文贇即位,驕奢淫逸、荒唐無道,使得北周國力一落千丈,逐漸走向滅亡之路。宇文贇即位之初,北周內憂外患已平,如若他能像他父親般英明神武,那後來一統天下的就是北周不是隋朝了。


至於楊堅稱帝后大肆屠殺宇文家族子嗣的問題

宇文護統治時期,宇文氏族子嗣就凋零了,所以在朝任職的宇文家子弟稀少,朝廷覆滅,就只能為刀俎,任人宰割。

宇文贇登基後荒淫無道,也迫害了朝臣利益,要知道關隴軍事集團和宇文皇家不是當年八大柱國和宇文泰生死之交的感情了,皇帝英明我們就捧你,皇帝無能我們也不能陪你送死啊,所以在楊堅殺盡前朝皇室子弟時,雖然覺得殘忍,但也只能選擇袖手旁觀,畢竟不能得罪新主子啊!

還有一點,楊堅之父楊忠是當年八大柱國之一,多年以來楊家一直在拉攏各方關隴門閥勢力,建立隋朝時,楊家已經是關隴集團的中流砥柱,既然楊堅執意要殺,還指望誰來阻攔呢?


史論縱橫


我們從一下幾個方面回答~

1,關隴集團的由來。

北魏初年,太武帝拓跋燾為抵禦北方柔然,在北方邊境設了六座軍鎮。初期六鎮邊軍官都是國家顯貴,享有較高的特權。 然而,隨著孝文帝大力推行漢化政策以及遷都洛陽,北方六鎮的作用日漸式微,軍鎮將領也逐步失去原有的榮耀以及優厚的待遇,加之六鎮地區並沒有自給自足的自然條件,六鎮軍民便有了生存危機,於是造反便產生了,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爾朱榮高歡相繼崛起,為了牽制高歡,北魏孝武帝密令賀拔嶽整合關隴地區軍事力量,隨後賀拔嶽的地位由宇文泰繼承,由此便形成了所謂的關隴集團。



2,關隴集團的組織結構

關隴集團並沒有嚴格的效忠體系,而是一群軍閥所形成的利益集團,是以宇文家族為首的西魏北周上層統治者組成的政治集團,集團的成員是“融冶關隴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其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徒之事”。宇文泰在世時善於撫循,關隴集團尚能精誠團結,一致對外,其間雖有矛盾和摩擦,但彼此間的融洽合作尚居於主導地位。說白了就是創業打江山的時候大家能夠一致對外,但宇文泰死後,矛盾便開始發生,但總體來說宇文護宇文邕也算是雄主梟雄,尚能撐住場面,到了酒色之徒宇文贇,場面終於撐不住了,楊堅與其矛盾激化,便有了隋代北周。楊堅本身也出自關隴集團,他本身代表的就是關隴集團的利益,一個雄才大略一個酒囊飯袋,很明顯前者能夠為集團帶來更多的利益,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支持楊堅的,反對的也不是沒有隻不過被楊堅給收拾了。他們其實不在乎是楊堅還是宇文堅在位,誰能給更多的利益就跟著誰,楊堅上臺後不也想法設法削弱關隴的力量。

3,宇文家族的覆滅

如果宇文邕能夠多活幾年,或者有一個精明強幹的繼承人,宇文家族也不會覆滅如此之快,沒辦法,後繼無人,楊堅不也就折騰了兩代麼,所以黎叔說的對,最重要的還是人才



二飛寫字


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

北周建立起了以八柱國十二將軍為支柱的軍事貴族政權,出於對抗北齊的需要,北周政權核心裡,漢人的地位有一定提高,並且佔據了越發重要的地位。



宇文泰當然是北周政權的靈魂人物,但他死後北周政權出了宇文護這樣的權臣,皇族內部鬥爭,宇文邕清洗了宇文護以後,北周的國力也達到鼎盛,但宇文邕壽命不長,以後繼任的皇帝大多年少孱弱。而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向來聯姻,歷史上最強老丈人獨孤信就是楊堅的老丈人,楊堅與李淵的父親還是連襟,而楊堅又成為北周宣帝的老丈人,於是楊堅成為關隴軍事貴族代表,也成為外戚,成為政權實際掌控者。


宇文家族再無其他人能與他爭鋒。

楊堅是漢族人,關隴軍事貴族中也有很多漢人,加上以往的聯姻,實際上與楊堅在同一艘戰船上的並不在少數。宇文泰是鮮卑族,西魏北周政權也很有進一步鮮卑化的趨勢,比如楊堅被賜胡姓,但宇文泰只是八柱國中最強的一支,他也需要安撫其他柱國將軍。

自五胡亂華以來,少數民族輪番登場,漢人出於水深火熱中,因此身為漢人的楊堅振臂一呼,建立屬於漢人的政權,自然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關隴貴族集團的很多人,楊堅也會以利益進行分化拉攏,在現實利益面前,大多數人是識時務的。


當然,北周政權和宇文家族也有追隨者,楊堅大權獨攬以後,遭來尉遲迥的反抗,但很快就被平定了。於是,隋朝代替北周也成為天命所歸了。


生說


楊堅祖上為弘農楊氏,是著名的世家大族。後居武川鎮,累世有功於北魏王朝。其父親楊忠在西魏時,屢有戰功,賜姓普六茹氏。北周代魏,進位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楊堅因父有功,15歲便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後襲父封隨國公。在滅齊時,立有大功。楊堅之妻為鮮卑大貴族、柱國大將軍獨孤信之女,楊堅長女是宣帝的皇后。所以楊堅在宣帝時,已官高權大,地位尊崇。楊堅輔政時,曾經引起宇文氏貴族和皇親國戚的疑忌,有的曾起兵反對,但都被鎮壓了下去。楊堅在掌握政權以後,進行了很多改革。這時,周取消左、右丞相之制,封楊堅為大丞相,又加大冢宰之稱號。十二月,晉爵為王。次年(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楊堅廢靜帝而自立,國號為隋。從此以後,北朝結束,隋朝便開始了。


喵喵歷史君


這個結局應該算是宇文泰在創立八大柱國為基礎的關隴集團的時候就註定了,西魏能從弱小的開局,越戰越強,也得益於這個軍事模式。真因為這種平分權利,才使每個柱國,每個將軍,到每個將軍的士兵有那種為了自己而戰的動力。但是這就決定了,皇帝一族只是領導者,當皇帝缺少領導力,缺少領袖氣質,無力再領導一群虎狼的時候,那這群虎狼只能自己重新選擇一個帶頭大哥了。同理,隋末,這個集團同樣拋棄了楊氏。當然,隋末的農民起義同時也極大的削弱了關隴集團對國家的掌控力,加上科舉制度造成的新貴集團和關東大族的競爭,武后能從根除這個利益集團也是有這個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