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區:北拓東進中提質 「江漢明珠」重展新姿

沙市區:北拓東進中提質 “江漢明珠”重展新姿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湖北日報 時間:2018-10-16 08:53
沙市区:北拓东进中提质 “江汉明珠”重展新姿

圖為:沙北新區成為城市北擴新地標

荊江大堤,荊州港。長江滾滾東去,船舶在滔滔江水中,鳴笛奮進。北望,不到10公里,長湖寧靜而秀美。在這江湖之間,沙市猶如江中之舟,揚帆前行。

熟知沙市歷史的人會遙想到,曾經這裡車水馬龍,千帆競發,素有“三楚名鎮”“百年商埠”之美譽,一直就是長江中游工商名城。改革開放後,沙市被批准為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城市,號稱“江漢明珠”。沙松冰箱、荊江牌熱水瓶、鴛鴦牌床單、活力28洗衣粉等輕工品牌全國聞名,至今為沙市人所津津樂道。

近年來,沙市區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沙市”奮鬥目標和“提升城市經濟首位度、打造社會發展首善區”發展定位,著力推進“四個重振”戰略,譜寫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3.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7億元,財政總收入39.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7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現33720元、18000元,沙市連續六年獲評荊州市績效考核優勝單位。

沙市,長江邊上的這顆璀璨明珠,正在重新綻放屬於它的風姿!

沙市区:北拓东进中提质 “江汉明珠”重展新姿

圖為:沙市經濟開發區成為“雙百”園區

經濟高質量發展按下快進鍵

——三產業佔比首次超過50%

2017年,沙市區服務業首次超過50%。服務業佔比提高,說明沙市經濟發展結構更優,質量更高。

近年來,沙市區始終堅持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現代工業,加快發展現代城郊特色農業,形成了“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現代工業為支撐,現代城郊特色農業為基礎”的產業格局。

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五年出臺振興服務業的文件10多個。總部經濟、電商經濟、樓宇經濟、眾創經濟、品牌經濟競相發展。紅葉針織、透透商貿等一批電商企業線上銷售過億元;岑河鎮電商產業園獲得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稱號,產業集群產值超過50億元,今年線上銷售預計超過20億元。文化創意產業多元化發展,菁華眾創空間成為國家級眾創空間,並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荊州智谷新建成集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於一體的綜合性創業園區,今年上半年入駐創新企業已達40餘家。

與此同時,傳統服務業提檔升級步伐也不斷加快。北京中路“四縱三橫”主城區核心商圈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集聚了國內外大批知名商貿企業,為人們吃、穿、住、行、娛樂、休閒、住宿、購物提供了全方位服務,每天客流量30萬人次以上,成為全國知名商業街。荊州義烏小商品城、南國大家裝、荊州新天地、共創歐美龍、海洋世界、溫德姆酒店紛紛入駐,沙北新區加速融入主城區核心商圈。

工業轉型提速前進。機電裝備產業園、醫藥化工產業園、臨空臨鐵產業園規劃編制基本完成,醫藥化工等支柱產業持續壯大。產業集群效應不斷釋放,機電汽配產業產值超過100億元。園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沙市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達到100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4億元。骨幹企業加快發展,2017年江漢精細化工、東信藥業等28家骨幹企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76%,江漢精細化工、天宇汽配等獲評湖北省首批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

沙市区:北拓东进中提质 “江汉明珠”重展新姿

圖為:現代農業機械化生產

城郊特色農業加快發展。堅持把發展城郊特色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廣蝦稻共生、稻漁種養體系,全區發展蝦稻共生、稻漁種養8.7萬畝,培植了湖北荊香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荊州市荊楚富民農機聯社等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推動了秋收農莊、長湖錦繡、長湖花木大世界等一批田園綜合體提檔升級,加快了岑氏三相廣場、萬樹梨花工程等一批重大全域旅遊項目建設步伐,一幅具有沙市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在徐徐展開。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沙市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決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握“五大關係”,切實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實施四湖流域“三年行動”和長江大保護“九大行動”,強力推進“廁所革命”、鄉鎮生活汙水治理等“四個重大生態工程”,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加速推進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比翼齊飛”。

沙市区:北拓东进中提质 “江汉明珠”重展新姿

圖為:現代化的無菌包裝車間

改革開放跑出加速度

——197個重點改革項目打造新“窪地”

改革率先一步,發展才能領先一步。

2017年,102個重點改革項目圓滿完成,今年95個重點改革項目加速推進,一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境改革取得創新突破,改革開放活力不斷增強,紅利不斷釋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區級行政審批事項減少到89項,規範區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35項,確定“一次辦、網上辦”事項26項,將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12家單位集中到一個窗口服務,實現“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審批”。

經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紮實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稅降費”成效明顯,2017年減免小微企業所得稅、高新企業所得稅3886.6萬元,減徵社會保險費2145萬元。

行政體制改革效果凸顯。將農業、林業、水利、水產整合成一個部門,將政法委、維穩辦、綜治辦等機構整合,將發改局、物價局、行政服務中心整合為發改局,將商務局、糧食局整合為商務局,將區旅遊局併入文化體育旅遊局,將移民局併入民政局,將政府法制辦調整為區政府辦掛牌,將區直機關工委、區績考辦併入區委組織部。改革後,沙市區政府精簡一級部門13家,減少內設機構37個。

全面優化的政策、服務環境形成了“窪地效應”,一大批重大項目紛紛搶灘沙市。2017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3個,今年上半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8個,投資67億元的荊州健康體育部落刷新了招商引資新紀錄。荊州機場、沙公高速等一批重大項目進展順利,江漢精細化工擴建、新城吾悅廣場等2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群力金屬技改等8個項目竣工投產,沙市氣場持續升騰。

沙市区:北拓东进中提质 “江汉明珠”重展新姿

圖為:中心城區核心商圈輻射江漢平原

城鄉面貌展現新形象

——“北拓東進中提質”深入實施

沙北新區崛起,不僅改變了沙市,也改變了荊州。

這裡基礎設施完善,道路管網建好,綠化、亮化完工;這裡市政功能齊全,體育館、圖書館、沙市中學建成運營,市民之家、醫院也即將入駐;這裡新型小區物業成熟,楚天都市佳園、誠園、朗園,城市御園等小區成為荊州現代人居新典範;這裡商貿繁榮,溫德姆酒店、南國大家裝、共創歐美龍、義烏商品城等高檔酒店和專業市場生意火爆,新商圈加速構建。關沮新城日新月異,2017年以來沙市投入6億元加快關沮新城建設,“五縱四橫”道路框架基本成型,大城市骨架進一步拉開。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新區新城的加速推進,吸引了一大批重點項目落地。2015年荊州海洋世界落戶,2016年開建,2017年營業,一期水上樂園全年迎客50萬人次,二期海洋館和巨幕影院今年10月開業,三期風情街將在2020年建成。投資50億元的居然之家、投資35億元的新城·吾悅廣場、投資25億元的EPC工程總承包項目相繼落戶開建,文博園、希爾頓酒店、紅星美凱龍等一批重大項目紛紛進駐。

新區新城建設加速的同時,棚戶區改造步伐力度空前,惠及沙市區1/5居民。“這舊房終於被拆了!”在武漢讀大學的小余暑假回到荊州老家,發現自家房子被拆了,一家人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讓他驚訝的是,住在綠化村和紅門路親戚的舊房也被徵收,即將入住新居。

2016年至2017年,沙市區徵收房屋24225戶。今年底,危舊老式紅磚紅瓦房將全部拆完,沙北、十方庵、沙印沙棉等三處限價房建設也“快馬揚鞭”,昔日低矮破舊的棚戶區將變為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居”。

沙市区:北拓东进中提质 “江汉明珠”重展新姿

圖為:綠樹成蔭,高樓林立,荊襄南路成為沙市城區的風景線

民生改善交出新答卷

——今年將在荊州市率先實現整區脫貧

今年6月,來自沙市區的數萬只小龍蝦出征俄羅斯世界盃,成為轟動一時的大新聞。

全區蝦稻連作面積8萬多畝,年產小龍蝦1.6億斤,銷售20億元。小龍蝦、再生稻、蔬果等特色產業已經成為沙市區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沙市區原有貧困村13個,建檔立卡貧困戶3943戶、12855人。2017年底,全區已有3089戶脫貧,12個貧困村出列,貧困村脫貧率達92%,貧困人口脫貧率達80%。2018年將在荊州市率先實現整區脫貧。

沙市區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模式,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於獎補特色產業。岑河鎮依託富民農機合作社與農民簽訂土地託管協議,觀音壋鎮引進荊香緣、民華龍蝦等合作社,帶動發展蝦稻5萬畝。

脫貧的關鍵在於增收,增收的難點在於渠道。沙市區積極探索建立特色產業與貧困村、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企業聯鎮。轄區10家企業與3個鄉鎮對接,發展訂單農業。觀音壋鎮引進小胡鴨公司,建立土麻鴨養殖基地,以及蓮藕、黃瓜等種植基地,提供原材料。

——項目聯村。為貧困村投入400萬元幫助發展特色產業,將扶貧項目收益50%給貧困戶分紅。今年每個扶貧項目可產生50萬元收益,其中25萬元能給貧困戶戶均分紅2000元。

——能人聯戶。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農村鄉賢等能人與貧困戶一一對接,在項目引進、技術指導等諸多方面給予幫扶,使其精準脫貧。

目前沙市區將2個農業鄉鎮打造成特色小鎮,12個貧困村都將有一個特色產業,扶貧項目分紅將覆蓋所有貧苦戶,戶均增收4000元,全區整體脫貧指日可待。

沙市区:北拓东进中提质 “江汉明珠”重展新姿

圖為:2016年7月,惠工社區黨委召開黨員大會,通過社區陣地建設相關議題。

基層黨建

惠工記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沙市區崇文街道惠工社區與荊州旅遊碼頭只一堤之隔,歷史上就因“務材訓農,通商惠工”而出名。社區建有一個博物館,收藏著上百件市民的生活用品,從紐扣到冰箱,不一而足。

博物館建在社區居委會二樓,佔地約20平方米,從地上擺放著沙松冰箱、沙東洗衣機、蜜蜂牌縫紉機等大物件,櫃子裡放著活力28洗衣粉、鴛鴦牌床單、荊江牌熱水瓶等,牆上則掛滿了從建國初期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照片。“這裡100多件物品都是社區居民捐贈的,有些是沙市本地產品,有些是外地產品。”惠工社區黨委書記關文勇說,沙松冰箱是沙市與日本松下公司合資建設的品牌,沙東洗衣機是沙市與日本東芝合資建設的品牌,活力28洗衣粉、鴛鴦牌床單、荊江牌熱水瓶等都是當時全國著名品牌。沙市人至今對此都津津樂道。“為什麼要建這麼一個社區博物館?”“主要是為了黨建。”關文勇說,街道要求各社區打造黨建“一區一品”,惠工社區是沙市百年商埠的經歷者和見證者,把過去輝煌的歷史收藏起來,展示出來,既是紀念過去,激勵今人,也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如何體現?必須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載體。”關文勇說,社區博物館就是一個展示平臺,沒有口號,全部都是實物,而且來自老百姓生活用品,接地氣,深受群眾喜歡。

沙市区:北拓东进中提质 “江汉明珠”重展新姿

圖為:1988年10月,惠工居委會召開第七屆居民委員會選舉大會。

博物館於2107年建起後,不僅社區群眾經常過來逛,沙市區、荊州市的一些單位也經常組織黨員幹部群眾來參觀,大家給出的一致評價是“很獨特,很有認同感。”

關文勇說,惠工社區的黨建品牌是“惠工記憶”,除了這些生活物品展示的歷史記憶之外,社區還建立了黨建記憶、文化記憶兩個部分。黨建記憶主要是展示改革開放以來社區黨建陣地建設和支部建設的歷程,文化記憶展示了社區支部帶領群眾建設社區文化生活的歷程。

泛黃照片,點點滴滴,前後鮮明對比,讓人不禁感慨萬千。1984年惠工社區居委會是一棟兩層紅磚紅瓦的閣樓,現在則是1400平方米的四層樓。過去開會都是圍成一團,桌子椅子都沒有幾個,現在會議室寬敞明亮有空調。所以社區幹部們看了照片後都說:“跟過去比,現在條件好很多,沒有理由不把工作搞好。”

關文勇說,現在這個博物館有兩個作用,一是黨建教育作用,二是廉政教育作用。這些艱苦條件下保留下來的生活物品,能給我們現在黨員幹部起到教育作用,符合“倡儉戒奢”的要求。所以,這個社區博物館不僅是紅色教育陣地,還是廉政教育基地。

【點評】

40年曆程清晰表明,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成功的關鍵。如何加強黨建,持續推動改革開放深入,沙市區打造“一居一品”的做法很有借鑑意義。尤其是惠工社區黨建博物館別有新意,起到了“一舉三得”的效果:既是改革開放的紀念陣地,也是“不忘初心”的黨建陣地,還是“倡儉戒奢”的廉政陣地。以小見大,見物思人,接地氣,有認同感,非常實在。

沙市区:北拓东进中提质 “江汉明珠”重展新姿

圖為:江漢精細化工之前的車間

典型企業

江漢精細化工:唯有創新走得遠

從一家國營農場集體企業變成有機硅烷國際領先企業,江漢精細化工用了20年。從“醜小鴨”到“小天鵝”,用公司創始人甘書官的話說“主要得益於技術創新”。

上世紀70年代,江漢精細化工還是沙市市岑河農場一家集體企業,從事建築安裝,年收入200多萬元。1988年企業轉產,生產乳膠手套,出口到美國。當時實行大包乾,除了統購統銷部分,其餘企業自行生產銷售。一隻手套統購統銷價格是0.15元,市場價格是0.3元。企業一年能賺20多萬元。當時沙市有64條乳膠手套生產線,賺錢的就江漢精細化工一家。1989年以後,美國製裁中國,江漢精細化工不得不轉產,生產嬰兒智能搖床、地板磚、殺蟲劑等。

1995年,公司與荊州石油學院老師合作,生產油田潤滑劑。1998年,石油學院老師退出,江漢精細化工正式成立,專心生產有機硅烷。

2001年,江漢精細化工實行股份制改制,與武漢大學合作。學校以技術入股,提供5個產品的生產技術,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2002年公司有機硅烷生產量上萬噸,年收入突破3000萬元。

“因為股份制改革取得實效,荊州市政府把江漢精細化工作為改革典型進行宣傳。”甘書官說,當時一些作坊式小企業在改革浪潮中摸不到方向,政府希望通過宣傳江漢精細化工的成功經驗,幫助他們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2004年,武漢大學退出公司轉讓股份,拿走1000萬元。江漢精細化工從武漢大學引進一名博士幫助公司建起了科研平臺。後來公司又陸續引進幾名碩士,搭起國際貿易平臺,打開國際市場。“企業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新離不開人才。”甘書官說,武漢大學博士的股份一年分紅就達1000萬元。現在企業有博士2人,碩士10人,本科以上學歷220人,佔公司職工人數的30%以上。

公司每年拿出數千萬元進行科研,佔年收入3%以上。其中用於生產橡膠輪胎的某中間體就進行了四次改造,每次改造都減少成本1000至2000萬元以上,同時還大大降低環境汙染壓力;催化劑完成兩次工藝改造後,用水量下降90%,用電量下降90%,排汙量減少95%,增加產量1000萬噸,增效1500萬元,減少成本2000萬元。

甘書官介紹,2009年企業開始自主研發,目前獲得17項發明專利和6項實用新型專利,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銷售佔銷售總額的97.86%,高新技術產品比例佔99.5%,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評選為第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培育)企業。企業現有100多個產品,多個產品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遠銷86個國家、300多家企業,包括米其林、固特異、倍耐力、普利司通等世界十大輪胎企業。2017年江漢精細化工實現銷售收入12.5億元,上繳稅金1.5億元,是2002年的41.6倍。

【點評】

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江漢精細化工給出了答案——創新。40年來我國一直在謀求技術進步,各級政府和企業都作出了探索,也取得長足進展,但一些關鍵技術還是受制於人。這不得不讓人對我們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進行反思。不管如何改革,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市場主體,這一點毋庸置疑。

沙市区:北拓东进中提质 “江汉明珠”重展新姿

圖為:小胡鴨公司全貌

致富帶頭人

小胡鴨:帶動農民富起來

從一個小推車變成流水線,從小作坊變成大企業,小胡鴨公司董事長鬍秀容常常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的今天。”

1996年,胡秀容和丈夫王志勇從四川樂山老家來荊州做滷水鴨。丈夫在租房裡加工,她到大街上叫賣。

創業初期,人生地不熟,遇到很多困難。白天叫賣一天,晚上還要調配方、滷鴨子,忙到深夜一兩點,睡幾個鐘頭又趕早爬起來推車出攤子。雖然很累,但心裡有夢,也沒覺得苦,開業三個月就有了好口碑。

荊州本地人制作的滷鴨成本低,賣價便宜,一隻鴨要比胡秀容的便宜10元。胡秀容只好貼本賣,從老家帶來的幾萬元貼得差不多了,跟他們一起來荊州的老鄉回四川老家。在這種困難下,胡秀容和丈夫橫下一條心,堅決保證鴨子品質,不漲價。天道酬勤,天佑善行,經過半年苦熬,胡秀容的鴨子終於在沙市站穩腳跟,止虧為贏。

1997年,小胡鴨與沙市肉聯廠聯營。1999年,“小胡鴨”品牌成功註冊。2007年小胡鴨在關沮工業園買地70畝獨資建廠,之後10年,相繼完成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如今,公司年產值近3億元,繳稅2000多萬元,成為沙市區骨幹企業。“是沙市這一片熱土,讓我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我要回饋沙市,幫助更多人致富,帶動更多人就業。”

在養殖環節,與周邊鄉鎮200多貧困村民簽訂肉鴨與蓮藕、黃瓜等原料長期保底收購協議。同時,與觀音壋鎮坮林村、三洲村等村簽訂對口幫扶協議,在觀音壋坮林村建設蔬菜供應基地、三洲村建設肉鴨養殖基地,為三洲村糧食烘乾項目捐款3萬餘元,帶動貧困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水產養殖與蔬菜種植。

沙市区:北拓东进中提质 “江汉明珠”重展新姿

圖為:小胡鴨唐家墩店

在生產環節,聘請貧困戶參與車間勞務和季節性用工,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18個,解決季節性勞力1000個,發放工資70餘萬元,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過五萬元。600多號職工中有52個家庭、100多號人一家兩代同廠、夫妻同廠上班,這種極強的親和力和團結心讓小胡鴨更像一個大家庭。

在銷售環節,小胡鴨300多家門店,從荊州到武漢,再到安徽和深圳,也帶動400多人就業。

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小胡鴨多次組織開展為貧困戶送清涼、為貧困村送溫暖活動,惠及289戶貧困戶和10名貧困學生,投入愛心幫扶物資資金20餘萬元。“我必須把小胡鴨做的更好,企業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才能更好幫助他人,否則,一切都是空話。”胡秀容說,現在公司產品有三大系列70多個品種,榮獲中國著名商標,市場變得越來越大。

【點評】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胡秀容樸實無華,用雙手辛勤致富值得尊敬。我們紀念改革開放40年,不僅僅是紀念“勤勞致富”這種精神,更要弘揚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回饋大眾的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