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百萬年收入回鄉創業 河南男子把家鄉從「空心村」變旅遊勝地

放弃百万年收入回乡创业 河南男子把家乡从“空心村”变旅游胜地

改造後的西河灣古建築受訪者供圖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郝楠楠

27年前,張思恩離開家鄉,去北京做起了建築工程工人;幾年後,他創立了自己的建築勞務公司,最輝煌的時候,他的年收入達百萬元……但5年前,張思恩跟故鄉之間有了更深的羈絆:放棄百萬元年收入,回鄉創業。

迴歸

他放棄百萬年收入扛起建設家鄉的大旗

1991年,信陽市新縣周河鄉西河灣村的張思恩19歲,到北京做工程工,1999年組建建築勞務團隊,之後成立了公司,到2013年,張思恩的個人年收入已達百萬元。與此同時,張思恩的家鄉越發破敗。

2013年,張思恩回到家鄉,發現童年時的一切徹底變了。“真的就是‘空心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張思恩說,“回家的路上長滿了灌木,車都開不進去,走到家,手機也沒有信號。看著眼前的一切,我很心痛。”瞭解到新縣提出“英雄夢、新縣夢”規劃設計公益行活動暨美麗鄉村建設,西河灣被納入打造紅色歷史、綠色生態、古色鄉村三條精品旅遊線路規劃後,張思恩看到了希望,主動要求成為一名志願者,並放棄公司,全身心投入到西河灣建設中去。

張思恩的信心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他對這片土地瞭如指掌,“周河鄉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村裡保留了不少古建築。新縣有厚重的紅色歷史,植被覆蓋率達到90%以上,森林覆蓋率近80%,這些都是財富。”張思恩說,另外,政府在政策和規劃上也給予了很大支持。2014年1月,張思恩聯繫了村裡其他幾名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新縣周河鄉西河農耕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至此翻開了西河灣變化的新篇章。

發展

把“空心村”建設成為國家AAA級旅遊區

張思恩的設想很豐富,但萬事開頭難,“很多人覺得我們這是瞎折騰,不太願意來跟我們做這個工作。我找到村裡能幹活的人,先承諾給他們支付勞動費用,之後慢慢告訴他們我的計劃,大家就對我們有了信心。”張思恩說。

清理河道、灌木叢等先後用了20多天時間,其間產生的五六萬元費用都由張思恩和幾位合作社成員支付,這次行動為合作社贏得了公信力。在第二次進行近180家旱廁、牛棚拆除時,村裡、縣裡有不少人開始不要報酬來幫忙,只用7天就拆除完畢。此後,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

有了政府和村民的雙重支持,之後的工作推進得很順利。修橋修路、建設景區基礎設施、開發民宿、餐飲、旅遊產品的衍生等水到渠成。

2015年,得益於遊客的自發宣傳,西河灣旅遊優勢在自媒體上快速引爆。2016年首屆中國(新縣)鄉村復興論壇在西河灣召開,也讓西河灣得到認可。張思恩稱,預計西河灣今年旅遊人數30萬左右。

西河灣成功了,曾經的“空心村”變成了“中國景觀村落”、國家AAA級旅遊區,併成功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更讓張思恩驕傲的是,越來越多的原住村民回來了。“最近兩年,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回到西河灣,做文創店、開民宿、開餐廳,西河灣成了他們的驕傲。”張思恩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