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寵」的圓通:阿里系股東瘋狂減持,股價三個月跌透

以“快遞第一股”的身份登陸A股的圓通快遞,如今掉隊的傾向越發明顯。市場份額、毛利率下滑,業績增長出現疲態,圓通速遞在行業競爭中落於下乘。雪上加霜的是,阿里系股東拋售圓通的股份、入股中通快遞,一步步向市場傳達了“拋棄”圓通速遞的信號……

繼15日近4%的跌幅之後,圓通速遞10月16日高開低走,盤中一度觸及跌停,最終還是沒能守住11元的價格,以10.97元/股的價格收盤,跌幅達9.79%。


失寵”的圓通:阿里系股東瘋狂減持,股價三個月跌透


這場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大跌,大概是緣起於阿里系股東的減持。

10月10日,圓通速遞發佈關於股東減持公司股份的進展公告。公告稱,“阿里系”上海雲鋒新創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 “雲鋒新創”)在7月10日至10月9日間,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圓通速遞股份共計12,166,719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0.43%。

事實上,這場減持從6月份就對外公佈了。據圓通速遞6月16日披露,自2018年7月10日起六個月內,雲鋒新創將減持上市公司不超過1.98%的股份。


失寵”的圓通:阿里系股東瘋狂減持,股價三個月跌透


減持計劃的實施進展 來源:圓通速遞公告

公告顯示,本次減持計劃實施前,雲鋒新創持有圓通速遞6.41%的股份。截止目前,減持時間過半,雲鋒新創持有圓通速遞股份169,180,431股,佔5.98%。

阿里“扶植”中通


圓通速遞稱,雲鋒新創減持系據自身資金需要自主決定,但由於帶有阿里色彩,雲鋒新創的減持行為難免被市場解讀為阿里不看好圓通的發展。

於是,減持公告發出之後的首個交易日,疊加A股整體的下行走勢,圓通速遞以9.99%的跌幅,創下借殼上市以來的最低價,也是當日快遞股中跌幅最大的企業。

在10月10日的減持進展公告之後,圓通速遞三個交易日內,累計跌幅逾6%。

據東財Choice數據顯示,自6月的減持公告以來,圓通速遞的股價已累計下跌29.62%,

股價從15元/股以上跌到10元/股附近。

市場對“阿里系不看好”這一觀點似乎深信不疑。不過,有分析指出,雲鋒新創作為一家投資公司,進入圓通速遞已逾兩年,謀求獲利退出,減持是正常的舉動。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10月,圓通速遞借殼大楊創世上市時,以7.72元/股的價格,向雲峰新創發行1.8億股;在募集配套資金時,雲峰新創的一致行動人光銳投資以每股10.25元的價格獲得3756萬股。

以當前的股價來看,雲鋒新創尚有利可圖,而其一致行動人光銳投資的盈利空間則較為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在募集配套資金時,阿里創投同樣以10.25元/股的價格入股了圓通速遞,後者上市後,阿里創投持股11.09%。

不過,讓圓通速遞跌跌不休的,或許不只是阿里系減持這一點。

在雲鋒新創公佈其減持計劃前不久,5月29日,阿里巴巴聯手菜鳥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有中通快遞約10%的股份。而在此之前,“通達系”快遞公司中,阿里僅向圓通速遞一家公司拋出了橄欖枝。

公開信息顯示,國內約7成快遞訂單都來自網購,而淘寶、天貓又佔據了電商行業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由此,獲得阿里系的青睞,對圓通速遞、中通快遞來說,意義自然非同一般。

在阿里巴巴看上圓通速遞的2015年,後者以30.3億件的業務量,在快遞業排名第一,佔行業整體的15%。

好景不長,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卻被中通快遞搶了去。2018年二季度,中通快遞的市場佔有率達到17.4%,同期圓通速遞的市場佔有率為12.74%。

阿里向中通快遞拋出橄欖枝,或許是因圓通速遞在行業發展中逐漸顯出弱勢。

行業競爭落於下乘


9月中旬,摩根大通將圓通速遞的股票評級從“中性”下調至“減持”,並表示對後者近期盈利承壓和市場定位表示擔憂。

摩根大通的擔憂在圓通速遞2018年半年報中得到了反映。

截至2018年6月底,圓通速遞以120.66億元的營收,位居“三通一達”首位,同比增幅達到46.95%。然而,

報告期內,其淨利潤為8.02億元,同比增幅為15.69%,兩項指標在“三通一達”均墊底。

其中,韻達股份同期的營收僅為59億元,淨利潤卻達到10億元。也就是說,營收幾乎是韻達股份兩倍的情況下,圓通的淨利潤卻仍然低於前者,其盈利能力堪憂。

事實上,圓通速遞的發展頹勢在2017年便已顯現。數據顯示,圓通速遞在2017年完成快遞業務量50.6億件,增速13%。同期,行業整體的業務量增速為28%,中通快遞更是以62.1億件的業務量超越圓通,韻達以47.2億件的業務量逼近圓通。

造成這種情況的關鍵因素在於2017年爆發的一系列加盟商風波。媒體報道顯示,2017年年初圓通速遞部分站點出現快件積壓、癱瘓,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價格戰持續,而圓通總部不補貼,卻罰款依舊,造成快遞加盟網點出現虧損。

此種情況下,圓通速遞為了恢復元氣,讓利加盟商。據圓通速遞2017年年報顯示,圓通對中轉費收費標準作出調整,單件派費上漲0.08元、單件面單費上漲0.01元、單件中轉費下降0.15元,最終導致單件毛利下降0.08元的情況,降幅達到18.28%。

這一狀態的影響延續到了2018年。

據2018年半年報顯示,圓通速遞報告期內的單票收入為3.57元,同比減少0.06元,降幅為1.60%;單票成本降幅則僅為1%,致使單票毛利僅為0.39元,同比跌幅達到6.24%。8月份的運營數據顯示,圓通速遞的單票收入為3.27元,同比跌幅為10.31%。

此外,圓通速遞在“三通一達”中擁有最多的員工。根據2017年年報,圓通速遞員工總數約2.36萬人。這也被摩根大通認為是將對圓通速遞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之一。

廣泛佈局,壓力增大


事實上,扶植中通快遞,或許也是阿里巴巴有意為之,畢竟圓通速遞若最終一家獨大,阿里巴巴對其話語權也難免被削弱。

或許是預見到了這種可能,或許是想逐步擺脫對淘寶、天貓的依賴,圓通速遞很早就開始在航空領域佈局。

圓通速遞旗下全資子公司圓通航空於2015年10月開航運營,是繼順豐後第二家自有飛機的民營快遞公司,起初以B737貨機機型開展航空運輸業務。

根據圓通2018年半年報,圓通速遞目前自有航空機隊12架。不過,其規模與另一家擁有航空公司的順豐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數據顯示,順豐全貨機數量已達到47架。

近年來,圓通先後在廣西、陝西、廣東等地建立航空基地,進入2018年更是動作頻頻。

4月,杭州國土資源局公告顯示,圓通速遞以3.04億元的價格拍得杭州蕭山空港物流園航空總部基地地塊,用於建設圓通航空總部、航空分撥轉運中心。

7月,圓通速遞母公司圓通集團與嘉興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投資協議,圓通集團將投資122億元在嘉興機場建設全球航空物流樞紐。該項目計劃2021年投入使用。

同時,圓通速遞還通過收購快速拓展國際市場。2017年5月,圓通速遞以10.41億港元的價格,將港股上市公司先達國際61.87%的股權收入囊中,並將其更名為“圓通速遞國際”。據悉,先達國際是一家國際貨運代理服務供貨商。

今年6月初,圓通速遞全資子公司香港翠柏與菜鳥、中國航空等聯合中標中國香港機場,擬投資約120億港元在貨運空港香港國際機場啟動建設一個高端物流中心項目。

不過,有分析指出,航空業務負載量大、回報率歷史週期長,對圓通速遞的業務量和資金來說,都有不小的壓力。事實上,高性價比的航空業務,意味著巨大的業務量。

目前圓通速遞的業務量已經明顯落後於韻達,增速也較慢。8月份的運營數據顯示,圓通業務完成量5.15億票,同比增長35.17%;韻達業務量達到5.74億件,同比增長49.48%。

此外,自購飛機不僅意味著大量的資本開支,還面臨著運營成本等問題。目前的快遞行業依然處於同質化競爭中,控制成本是在競爭中取得優勢的關鍵因素。過大的開支無疑將削弱圓通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