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出一道題,此人作出千古絕對,被欽點狀元,40年後創北京大學

咸豐出一道題,此人作出千古絕對,被欽點狀元,40年後創北京大學

咸豐九年(1859),時局動盪,早已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清朝的統治岌岌可危,面對越來越強大的起義軍,皇帝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通過天天喝酒,來將憂愁、惶恐等情緒勉強壓下去。

而學過歷史的我們,則知道太平天國運動有其失敗的必然性,所以,年初的時候,前線便開始取得勝利,消息傳到皇帝耳朵裡,才讓他稍微安了心。

咸豐出一道題,此人作出千古絕對,被欽點狀元,40年後創北京大學

而因為戰爭,咸豐皇帝原本想取消在春天舉辦的科舉考試,也因為前線的勝利,皇帝心情稍微好一點,才又下旨讓考試按時順利進行。

軍機大臣肅順受皇命監考,而這位本該公平公正的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清朝重臣,卻偏偏擅於利用自己的身份,暗地裡貪汙受賄。

當時參加考試的,有個叫高心夔的人,學問不怎麼樣卻精通逢迎拍馬屁的一套,為了能在考試中拔得頭籌,這人便想盡辦法,花大筆錢買通了肅順。

咸豐出一道題,此人作出千古絕對,被欽點狀元,40年後創北京大學

拿人錢財的肅順自然要替高心夔解決問題,而在考試之前,監考官要宣讀考試的規則,肅順就故意對臺下的學子們說考試的時間不多,讓大家儘快答題。

而肅順說這些話真正的意味是要告訴高心夔,讓他快點根據提前準備好的參考答案寫,等高心夔寫完,他就會立刻開始收卷,這樣的話,其他的考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完試卷,而寫完正確答案的高心夔,就非常可能是第一名。

其實在那時的科舉考試中,考試結束的規矩是等到天黑,或者是最後一位考生考完,肅順的做法,顯然不合常理,一些通世故的考生也已經知道,監考官的心已經偏了。

咸豐出一道題,此人作出千古絕對,被欽點狀元,40年後創北京大學

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提出異議,誰敢當場質疑考試的監考官和朝廷重臣呢?輕點的可能會被扣上個作弊的帽子,永遠不能參加考試;重的還可能威脅到性命,畢竟他們也只是一群無還手之力的書生。

大家都交完卷子之後,就會由負責閱卷的大臣們一起決定本次考試的前十名,然後報給皇帝,由皇帝來決定誰是第一名。

以為自己肯定是頭名的高心夔,在最後卻得知,自己竟然連前十都沒進,眼看大把的銀票就打了水漂,他肯定不依,於是,又找到了肅順,肅順面子上也很掛不住,就不依不饒地找到了咸豐皇帝,汙衊各閱卷大臣存有私心,主張重新閱卷。

本來就因為戰事煩心的皇帝,實在是受不了大臣們的吵吵嚷嚷,一生氣,乾脆就讓人把前十名帶到大殿上,他親自出題,答得好的人,當場就封狀元。

咸豐出一道題,此人作出千古絕對,被欽點狀元,40年後創北京大學

這下連肅順都慌了,皇帝親考,以高心夔的水平肯定過不去,而且高心夔壓根連前十都沒進,也根本不可能被帶到大殿上來,但皇帝已經說了要親自考核,事情已經可以商量的餘地了。

那最後,這場考試的第一名會是誰呢?這狀元啊,歸在了一個叫孫家鼐的人頭上,這人連續幾次參加科舉考試,卻都落榜了,但他不放棄,一直下苦功夫讀書,這才得了狀元的榮耀。

咸豐出一道題,此人作出千古絕對,被欽點狀元,40年後創北京大學

而當時咸豐帝出的是一道對聯題,內容要包含“清朝的興盛”,在大家都緊張兮兮地冥思苦想時,孫家鼐第一個走出來,答道:億萬年濟濟繩繩,順天心,康民意,雍和其體,乾見其行,嘉氣遍九州,道統繼羲皇舜堯;二百載綿綿奕奕,治績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慶雲飛五色,光華照日月星辰。

這副對聯不僅描述了清朝百年來興盛的場景,還包含了對未來盛景的祝願,最妙的是,這幅對聯裡還列出了清朝歷代皇帝的年號——“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

咸豐出一道題,此人作出千古絕對,被欽點狀元,40年後創北京大學

而這位孫家鼐中狀元之後,一路升官至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1898年,孫家鼐被光緒皇帝任命為管學大臣,負責管理新創辦的京師大學堂,而這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如今我們熟知的,北京大學的前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