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以毛坦廠中學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仍然難以考上一本?

馬鵬堃


為什麼以毛坦廠中學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仍然難以考上一本?
毛坦廠中學2018年招收的補習生數量近乎兩萬,招生過程非常順利,其強大的吸引力來自毛中多年來加工的源源不斷地高校錄取學生,和毛中2018年高考成績。從毛坦廠中學的喜報我們可以看出,毛中的高考上線人數連續五年來突破萬人大關。一本上線率為66%,本科達線率為95.7%,用當地家長的話說,只要進入毛中,孩子的一隻腳就踏進了大學。
這主要得益於毛中嚴苛的管理。毛坦廠中學被坊間稱之為“高考加工廠”、“監獄”,稱其教育模式泯滅人性。在這裡,學生6點開始早讀,晚上10點50才下自習。回到宿舍後,洗漱、作業,凌晨一兩點睡覺是很正常的事情。午飯、晚飯從下課到回來就半個小時,吃飯時間就10來分鐘,陪讀的家長帶好盒飯在校門等候,孩子出來後隨便蹲在地上吃過飯,又匆匆回去。
教師對學生的監管十分嚴格,用官方的話來說就是“全方位立體式無死角無縫隙的管理”,說白了就是盯死學生,不讓他們有一點干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的時間。而且教師如果發現你有不學習的蛛絲馬跡,他會要你們家的鑰匙,目的是突然襲擊,消滅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別說學校,整個六安鎮都沒有一家網吧,據說有人試圖開網吧,都讓家長和老師“搗毀”了。
如此艱辛的付出,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但是如果和教育發達的地區相比,這所神校和人家的差距還是很大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1.生源問題。毛坦廠中學地處大別山區的毛坦廠鎮,絕大數孩子都是來自附近的農村,從小所受教育不僅僅和發達地區的孩子相比,就算與附近的六安縣城相比,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再說毛坦廠中學的考生以復讀生為主,已經經過了一次高考的選拔,成績優秀的孩子都沒大學錄取了。只有個別上了本科線的學生和大量在二本線下幾十乃至一百分的孩子,他們的學習狀況更是沒法和真正優秀的孩子相比。
2.教師質量。因為地處大別山區,教師的待遇和環境肯定沒法吸引那些特別優秀的教師。而像北京十一學校這樣的巨無霸,2015年在全校400多名教師中,特級教師就佔28人,來自北大、清華,甚至中科院和耶魯這樣名校的博士就達60人,這種華麗的數據,足以讓任何一所其他省份的省示範學校感到汗顏。
3.地區差異。安徽還算是一個教育大省,其教育實力還是很雄厚的。但是它的一本率僅10.12%,不到北京的一半;211錄取率為3.5%,而北京達到12.5%,差距實在是太大。
正因為以上原因,所以有人說“毛坦廠中學是當下偏遠農村最佳的教育模式”,很多因各種原因在高考中失利的孩子,因為像毛坦廠中學一樣管理嚴格的學校,而圓了自己的大學夢。而那些艱難的歲月,成為他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通過高考這一跳板,他們的人生也擁有了超越父輩,迎來更美好生活的資本和可能。

最好的教育


我在毛毯呆過一個月左右,第一,生源問題,進毛毯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像我這種學習比較差的學生,而真正的好學生大多數因為一個馬虎或者一些其他情況可能沒考到自己想要的分數而選擇復讀,他們一般都會選擇本地學校去復讀,誰沒事不願在家了?第二,教學模式問題,毛毯教的是習慣,很多人考不上大學並不是因為不聰明,而是學習習慣,在毛毯教的就是學習習慣,強行把之前習慣改掉,注意是強行,一年時間把一個不愛學習的人讓他愛上學習,怎麼可能?這就牽扯到第三個問題,時間問題,只有一年,你把三年的東西強行塞到一年中消化,填鴨式教學只會帶來更不好的效果,很多東西都是強行背下來,根本都沒有融會貫通。第四個問題,管理模式,學生基本都是自主學習,被強行學習,或許你前幾個月因為高考失利埋頭苦讀,但是後面幾個月真的受不了,開始看漫畫看小說,所以真正學習的最好的時間就是前幾個月和後幾個月。最後祝考生高考順利,復讀不復讀看你自己。讀書不是唯一出路,一個已經畢了業找不到工作的老學長。


陳燁霖



峰迴路轉j


對於這個問題,我曾經深入研究過。多年的走南闖北讓我造訪過很多學校,發現的一個驚人的事實是:再差的初中,往往都會出幾個尖子,哪怕只有一個,但這個尖子生的中考成績可以進入全市前幾十名,甚至十幾名。

而與之相反的情況是:哪怕是稍微差了那麼一點的學校,高考成績根本無法和頂尖的學校相提並論,其中的尖子生連全市100名都很難排到。

當然了,以上的情況只適用於像毛坦廠中學所在地這樣的三線城市,不包括一二線城市,像北京的話,頂尖的學校或許有五六所,次頂尖的學校十幾所,照樣幾十個北大清華,這個根本沒法比——我說的是普通的三線四線城市,如果排名第一的高中,一年是個北大清華,那麼排名第二的高中,或許十幾年才會出一個北大清華。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呢?

用一個心理學名詞可以解釋:就是鯰魚效應。

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水平不高的環境中,一個或許很有潛力的學生,他的各方面也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這種影響實際上是潛移默化的,長此以往,你也就慢慢地被這個環境同化。

我認識一對雙胞胎姐妹,中考成績差不多,中等偏上吧,可以進全市最好的高中,叫做XX市一中,但是需要花錢,進入另外一個差一點省重點,XX市二中,則不需要花錢,但是她家經濟條件有限,只能負擔一個,於是就讓妹妹進了一中。

三年之後,妹妹考上了985,而姐姐只考上了一所好一點的二本——實際上姐妹二人的年級排名都是年級前100左右,但是最後的高考成績卻差了幾十分,檔次也差了好幾檔。

也就是說,同樣的排名,在不同的學校,含金量是不一樣的。有點類似於同樣是刷盤子,在小縣城的餐館和在上海的飯店,和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酒店,報酬是完全不同的。搞清楚這個概念,也就明白為什麼八九十年代會有那麼多人在美國日本打黑工給人刷盤子,不少在國內還是知識分子。

反觀毛坦廠中學,也是一樣的道理。

毛坦廠中學的生源,本身就不是頂尖的。就像開頭說的,再差的初中,也有逆襲的機會,因為從小學到初中這一環節,很多學霸沒有篩選出來,可塑性很強,但是中考一結束,則基本上定了型,最好的學生不可能不去最好的學校,也就是說被篩選完了。剩下的什麼生源質量,可想而知。

龐大數量的非優秀學生,在軍事化管理的環境中被壓榨,毫無自主性可言,剩下來的基本上就是看造化,無非也就是好一點差一點,而不會發生奇蹟。

想想看,如果你在人大附中的精英班級,周圍的同學一小半世界名校(加州理工斯坦福),一小半北大清華,剩下的都是C7(清北復交浙南肥),你考個985估計都嫌丟人,211估計都要跳樓。

而在毛坦廠呢?周圍的論調普遍是“二本萬歲,一本燒高香”,因此能考上211就已經是奇蹟了。這種心理暗示,本質上就扼殺了一個人的潛力,你不知道怎麼提高,更不知道如何拓展自己的思維深度,對於考試,也無法站在更高的維度去思考。戰鬥力自然很難和真正的考霸精英們相提並論。


所以你問:是否該按照學校的步調來完成自己的高三?

實際上你是想跳出這個週期律。

那麼我要告訴你:基本沒戲。

為什麼呢?

因為你只要在學校,你就很難做到自主學習,你也說了學校是毛坦廠模式,那麼學校佈置的作業你做不做?課上不上?各種規定遵不遵守?

既然如此,你也就很難擺脫這個宿命。除非你是天才,擁有極高的智商,或者乾脆退學,否則,你還是會像你大多數的同學一樣,每一屆都重複這個宿命。

堅持優質原創,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毛坦廠中學80%以上的本科上線率,可以說是創造了中國高考神話,甚至是亞洲高考神話。慕名而去的學生絡繹不絕,每年萬人去高考的畫面,可以說是盛況空前,讓人百感交集。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牛B的學校,考上一本的學生為什麼卻很少呢?

首先,正如很多網友說的那樣,毛坦廠中學收的大部分學生都是農村頭年高考落榜者,這些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也較差,欠賬太多,經過短短一年時間的複習,要想來個“逆襲”,那是很難的,能考上二、三本就已經很不錯了。

其次,我個人認為,全國人民都知道毛坦廠中學上本科率高達80%以上,每年高考都非常關注,上本率必須守住不下滑。那麼必定把師資重心放在複習生中中偏後的孩子身上,對這些孩子惡補基礎,進行“魔鬼式訓練”來提升成績。換句話說,毛坦廠中學的工作重心有可能放在了上本率上,而非一本率。

個人看法,不當之處請諒。

祝毛坦廠中學今年高考再創佳績。



此心安處是吾鄉


毛坦廠作為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其取得的成就也是十分令人矚目的,而至於說毛坦廠中學的學習模式仍然難以考上一本,我覺得任何學校的學生都是難以考上一本的,我們來看一下一本的分數線。

一本的分數線基本都是在500分以上,這樣的成績上在全國都不好往上考的,當然衡水中學這樣的奇葩也是很少見。而他們最大的不一樣就是生源。

毛坦廠中學坐落於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深處的毛坦廠鎮,校名為六安縣第二初級中學,也就是六安二中,也就是三線城市的二中,這也就表明這所中學註定沒有一流的生源了,一流的生源已經去了一中,剩下的才是二中的。就算是如此這所中學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就讓人不能不佩服了。比如本科上線率過了萬人大關,本科上線率連續三年80%,同樣也被稱之為“地獄”。


動漫二三三


毛坦廠中學本質上是老百姓在教育資源缺乏條件下為改變命運採取的方法。其上一本難本質上也是教育資源嚴重缺乏造成的。







北京的一本率大致為三十上下,安徽一本率百分之十四。山西一本率為百分之十。所以你上一本有難簡單問題,要是告訴你北京很多孩子,直接高考就去國外了,你會發現他們上一本更簡單。

如果你在復旦大學讀研究生,你會經常疑問他從那個學院來的,他從那個學院來的。你會詫異為什麼他們本科要讀二本大學呢?高中不是一本率百分之九十七嗎?

何不食肉糜。就是這個意思。

(學歷歧視者忽略了教育資源分配)
如果你讀的北京四中,你會詫異你的同學怎麼還能考上南開大學,最次不應該是人大嗎?

如果你是天津耀華一中,你會詫異怎麼還能考不上一本,學校一本率百分之九十九?

如果你是太原第五中學,你會詫異你的同學怎麼考不上本科,學校二本率百分之九十六?

如果你是河南駐馬店內鄉縣第二高中,你會說我有個同學好厲害,他考了一本。

(在安徽100個才能去一個985,在天津可以六個)

這並不是學生本身的差距,而是教育資源分配的區別。進而產生了認識的差距。

如果你生在直轄市,你有十分之一的概率進入211大學。

如果你生在山東,沒高考移民,你只有百分之三的概率。

如果你生在山東某個農村,這個概率打個對摺除以二都不算低。

我當年所在的高中,應屆生1200個只有50個達二本線。大家經常說,哇,那屆誰好厲害,考了一本。

高二的時候老師對我說,你要好好學英語,考個及格分,就能考上二本。我那老師交了十五年書,到了我們這屆終於出了二本了。(以前最好的三本)。

經常有句話:我是村裡第一個大學生,第一個研究生。我從沒有放棄過你努力,但我什麼都不是。

這本質上不是個人的問題,是教育資源的問題。

教育資源不充分不均衡,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感謝國家的專項政策,給了農村子弟難得的機會。

現在有一些專家四處鼓吹,要素質教育,要自主招生,要獨立招生。

素質教育,下午四點放學。有錢人家裡請名師上課,中產給孩子報補習班,你回家玩土(幸虧我那時候沒有素質教育,玩土時間不多)

自主招生,人大前幾年自主招的招生處長受賄一億。我滴個神。

獨立招生,那不就是民國嗎?民國範就是大學壓根沒有泥腿子。

教育這個東西,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就三件事公平,公平,還tm的是公平。

地域要公平,階層要公平。


一枚明粉


這幾年來,復讀生一直是高考的主力軍,但這主要指的是人數, 要說考生水平,依然是應屆生的天下。就以毛坦廠中學2018年高考為例,全校僅有一人考入清華大學,讓大眾感到意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校的整體學生水平。

其實,要是看毛坦廠中的二本上線率,自然是非常之高的,這也正體現出了復讀的最大價值——再讀一年,上二本。作為一名帶過復讀班的高中班主任,深知距離二本線下一百分左右的學生,只要刻苦學,復讀上二本基本是預料之中的事。但是,復讀要上一本的難度卻非常大,這和學生的潛力關係密切,除非這個學生應屆已經上了二本線,那他復讀上一本的幾率將極大,但這類學生在毛坦廠並不多。

因此,毛坦廠中學一本學生很少?高中班主任:復讀生考一本哪裡都很難。

像很多地方的復讀班一樣,毛坦廠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二本線下幾十分到一百多分的,他們考取二本的可能性很大,但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何讓不確定性變成必然?學生拼命學,老師拼命教師,學校拼命管。而毛坦廠正是把這幾種拼命做到了極致,於是才會把在其他地方不肯能上二本的學生,在那裡上了二本。

特別是嚴格的管理,過於嚴苛的紀律要求,使得學生的學習行為得到很大的規範,可以說,只要接受並積極去按照學校要求做,都會在學習上有很大的收穫。

另外,毛坦廠的軍事化管理,也體現在對違紀學生的嚴厲懲罰上,一旦學生違紀,家長無論在哪裡,都會要求到校配合處理。

這樣的模式確保了學生的學習規範,也提高了時間利用率,但是卻無法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尤其從二本水平提高到一本水平,這中間查著60分左右,但也是能力水平從中等到較高的差距。一定程度上,這種差距是由學生多年學習而形成的,不會靠一朝一夕的努力而得來,尤其是距離一本線十分左右,聚集著數量相當的復讀生,那看似是運氣,實則是能力水平的問題。



上一本才是真正的選拔,現行的高考命題完全是能力立意,總分能達到一本線的, 除了刻苦,還要有強大的理解能力、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這樣的標準,還是那句話,需要漫長的積累,復讀的一年,很難。


正因如此,即使在毛坦廠如何管理嚴格、學風濃厚的學校,也難有很多人考入一本,因為他們都是復讀生。於是就有了復讀生上一本到底有多難?神回覆:毛坦廠中學也考不了幾個。

回答系原創,權益受保護,請勿抄襲、搬運。


優學優考策略


每年高考季,毛坦廠中學送考生的場面很壯觀。經過一年的刻苦洗禮,學生們終於又可以站上高考的戰場上“戰場”。但我有個學生第一年高考考上三本不甘心,第二年進入毛坦廠“進修”一年,最終只考上了二本。他非常苦惱。那麼以毛坦廠中學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為什麼仍然難以考上一本?



一、生源問題

每年落榜或者考得不理想的學生,都有機會毛坦廠中學“回爐重造”。但總體來說,生源並不是很好。大家的成績處於同一水平,不但底子較差,而且學習習慣不太好,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老師管理和引導。學生如果想獲得理想的成績或者一直保持優秀,必須依靠內在的學習驅動力,僅僅藉助外在的推動力不是有效的長久之計。



二、特殊的管理模式

毛坦廠中學的模式,以半軍事化的管理制度,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和訓練而出名。學生心理素質較差根本沒辦法進去。而且進入這所學校,還要看你的高考成績,分數太低,根本進不去。差多少分就要花多少錢。我有的學生在毛坦廠塑造過。據他所說,如果毛坦廠學習特別嚴,他連班級的同學都沒時間認全。如果班級學生有談戀愛,不僅要全校通報,甚至還要體罰。毛坦廠以極其嚴苛的管理制度和繁重的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高壓訓練,藉助外力推著學生不停向前跑,而這種長期高壓的管理模式,學生很難堅持下來。



綜上,教育資源不公讓一些學習資質較差的孩子受苦,進入毛坦廠中學學習,看似是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但學習不單是藉助外力督促,更重要的是內在驅動力。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以我的親身經歷對復讀生說句心裡話。我有兩個親弟弟和一個堂弟是1985年到1992年考的大學,其中有兩個是復讀考上的,1985年考上的那個學習很好,直接超過錄取線60多分,他的幾個要好的同學中有兩個沒有考上,都是復讀一年考上的(當時這個學校是我們這個800萬人口的地級市升學率最高的學校),復讀一年分數提高12′和18分。後來兩個弟弟復讀一年一個提高了9分,一個提高了15分。他們也說平常努力學習的復讀一年大部分就是這個水平,最多20來分,也有提高几十分的,那是很個別的了。2002年有個朋友的孩子,高考距離錄取線50多分,我就跟他說了我知道的經驗,他不服,說他們學校復讀一年有提高80多分的還有更多的,他自己屬於沒有用心學的哪一種,所以只要復讀好好學就有可能提高一大截成績,一年後成績距離錄取線居然差了100多分,最後走了個民辦學醫,現在自己村裡開診所。

其實學習是個很辛苦的活,成績也是有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就和中國芯片一樣,沒有經過經驗積累的過程拿什麼彎道超車?所以復讀一年要想取得好成績除非根本改變原來的學習方式,而管理嚴格的毛中和教學認真的教師就是一個最理想的平臺,能使沒有考上大學的復讀生和普通成績的學生,通過嚴格管理和刻苦的學習使學生髮揮自己的潛能踏進大學的大門,這樣的考分當然不可能很高,大部分達到二本就已經很理想了。

以上這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看法,不代表全局,大家隨便看看也別太當真。也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把親身經歷說出來,給學子們提供一個參考。在這裡衷心祝願莘莘學子們心想事成取得好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