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台北市竟然是一個微縮版的中國,背後原因令人啼笑皆非

出人意料,臺北市竟然是一個微縮版的中國,背後原因令人啼笑皆非

臺北城市風光

臺北市能看到很多以大陸城市命名的街道,比如南京路、上海路、成都路、濟南路、青島路……這些道路的位置與大陸各省的地理基本一致,比如哈爾濱路在臺北市東北部,青島路在臺北市東部,成都路和重慶路在臺北市西南部!可是為何,臺北的街道要以大陸城市來命名呢?

1947年,蔣介石派一位名叫鄭定邦的上海建築師來臺北命名街道,以替換日本人在臺北留下的印記,此人倒也聰明,乾脆攤開大陸地圖按照城市方位逐一命名。換言之,一個臺北市“概括”了全中國!但鄭定邦沒有想到,兩年後蔣介石就被趕出大陸,來到臺灣組建了“小朝廷”!

出人意料,臺北市竟然是一個微縮版的中國,背後原因令人啼笑皆非

臺北故宮

蔣介石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當過民國的“大總統”,因此高高在上的架子一直放不下來,但此時“反攻大陸”無望,怎麼辦?就只有發揚阿Q精神:“我們的一切措施,乃是以一省的範圍,為全國的規模來實施的。”嘿,鄭定邦的命名竟然一語成讖!這也罷了,更有意思的是臺北出現了兩套行政班子,一套是“國府”的行政班子,一套是“地方政府”的行政班子——也就是說,在臺北一個省城就設置了35個省、12個院轄市的“政府機構”(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名義上已經統轄大陸35個省,12個院轄市)!於是蔣介石對著一個臺北實行“全國的統治”!

出人意料,臺北市竟然是一個微縮版的中國,背後原因令人啼笑皆非

臺北街景

可是,滿足虛榮心很容易,運作一個“政府機構”是要花錢的。一個省怎麼也得設立一個省長官,省裡面還有很多縣市,也得有“負責”的長官。更何況一個機構不僅僅找幾個人這樣簡單,還要有一座“辦公大樓”!當然,這也好辦。但有了大樓還要進行管理維護……以所謂的“福建省機構”為例,一年動用臺幣也要八九百萬甚至上千萬元。這筆錢用在哪裡?無非是人員的工資、維修費、交通費、補助費和各類獎金!一個沒有省的“省政府”還能幹什麼?

出人意料,臺北市竟然是一個微縮版的中國,背後原因令人啼笑皆非

臺北夜市

龐雜重複的政府機構終於讓蔣介石不堪負重了。50年代,蔣介石開始精簡政府機構,他說道:“雖然我們只有臺灣一省和澎湖、金門、馬祖以及東沙等幾百個島嶼,雖說制度上要有‘中央’和地方的區別,但在工作業務上,實可以化繁為簡。”“行政院長可以兼任臺灣省長官,內政、財政、教育、經濟各部長,也可以兼任臺灣省的民政、財政、教育等業務。”“使一些不甚合理、不切實際、形同浪費的組織……能逐一調整精簡。”此時蔣介石終於醒悟,也完全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出人意料,臺北市竟然是一個微縮版的中國,背後原因令人啼笑皆非

臺北孔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