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國和蘇聯實力相當,爲什麼日本只敢跟美國動手?

唐那人


問題描述太簡單了,

在瞭解地理的人眼中美國與蘇聯的實力相去甚遠!同時,在日本的角度看它能接收的來自美蘇俄壓力是不一樣的。美國是一隻頭的海雕,它的地理環境決定它可以將自己的力量集中在一處,既可以傾全力對日本付諸戰爭,也能全力經營歐洲方向;

(美國白頭海雕頭向著和平的橄欖枝)

而蘇聯是雙頭鷹,雖然陸軍實力強大但是分散為兩部分,再加上蘇聯的大部分精華都在歐洲的地理現狀,日本面對來自蘇聯方向的壓力小之又小。紅軍在遠東的22個西伯利亞師,遠不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大。


(雙頭鷹在遠東的勢力不足以威脅日本)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諾門罕戰役中日軍傷亡1.9萬人,而蘇軍卻損失了2.2萬餘人,蘇軍還損失了8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而日軍僅損失了90輛坦克而已,這就說明蘇聯在亞洲施加給日本的壓力是很小的。既然如此,日本為什麼不挑軟柿子捏呢?

(諾門罕一戰讓日本認為解決中國才能有下一步行動)

其實,日本陸軍確實想捏蘇聯這個軟柿子。以石原莞爾為首的陸軍戰略家,一致要求不能與中國爆發全面戰爭,而應該集中精力摧垮勢單力薄的蘇聯遠東力量,將西伯利亞收入囊中在做下一步打算。然而事態的發展超出了陸軍們的想象,中國的抵抗太過強烈,導致日軍無力北上作戰,諾門罕和張古峰兩次攻蘇都以日本失敗告終。



(蘇軍在諾門罕一戰打出了自己的安全,代價是中國更艱苦了,只有搞定中國日軍才能集中力量北上)

從1940年結束的諾門罕戰役之後,日本軍徹底怕了蘇聯,確切的說在沒有解決中國大陸的抵抗,抽出全部兵力北上之前陸軍不再把蘇聯當作軟柿子,中國反而成了陸軍眼中的軟柿子。


就當日本全力攻取大陸之時,美國人開始了對日本的制裁,美國的鋼材、石油、精密儀器和飛機零件以及大型炸彈,都是日軍侵華、攻蘇的基本保障,既然美國都開始針對日本了,它在遠東為所欲為的好日子徹底結束了。

(陸軍在大陸上苦苦支撐)

但是,野心勃勃的海軍不這樣認為,海軍的狂妄自大是日本敢於進攻美國的重要原因,很多電影裡都把山本五十六塑造成反戰主義者,這其實是在美化他,山本日出很擔心對美作戰會拖垮日本,但是1941年美國社會的反戰情緒高漲,以及法國將印度支那拱手讓給日本,都讓山本大將燃起了捨命一搏的衝動。


(主張對美國宣戰的將領搞的山本騎虎難下)

而當美國展開石油禁運,眼看著大陸上的日軍陷入困境之後,山本五十六再也不反對對美國開戰了!一方面是陸軍急切著獲得南洋的石油繼續侵華戰爭、另一方面海軍在印度支那登陸惹得美國暴跳如雷,海軍好不容易拿到的一點戰果有吐出去的可能,再加上蘇聯已經停止與日本的敵對行為,全面停止了軍事對抗和對華援助,來自北方的威脅沒有了!為了維持在大陸獲得的戰果,對美國冒險是唯一的選擇。


(美國逼著日本退出海軍攻佔的印度支那,就是在逼著日本向自己宣戰)


兵器世界


二戰時美國和蘇聯實力相當?題主大概是在開玩笑吧,如果蘇聯能有美國的實力,抗衡德國時就不會那麼費力,付出那麼可怕的傷亡代價了,還有必要下達227號指令嗎。


1941年時的蘇聯狀況十分不好,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行動讓蘇聯的煤產量下降了57%,生鐵產量下降了68%,讓蘇聯失去了年產8億多普特糧食的產糧區和年產1000多萬噸鋼材的能力,因此斯大林迫切希望英美能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可見形勢是十分急迫的。更要注意的是,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並未像蘇聯那樣壓縮國民經濟中民用部門的生產來支持軍事工業,所以美國的生活水平和人均產值都要遠遠高於蘇聯,甚至到了1950年時還是這樣。


那麼接下來我來回答主要問題,為什麼日本和美國而不是蘇聯動手。

首先就是1939年爆發的諾門坎戰役,這讓日本高估了蘇聯的軍事力量。斯大林明白這是日軍的試探所以下令要以最快的速度擊敗集結在蒙古邊境的日軍。

戰役的結果和損失很明顯不像當時蘇聯當局公佈的那樣簡單,日本陸軍和他們所提倡的北進計劃逐漸受到了否定,以海軍為主的南進計劃開始佔據海陸鬥爭的上風。日本開始考慮緩和和蘇聯之間的關係,最終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

第二點,就是抗日戰爭中中國的抵抗之頑強遠遠超過了日軍的預估。原本預估只能持續一個星期的淞滬會戰,竟然持續了三個月,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被狠狠抽了一巴掌,所以說,需要加速對東南亞國家的侵略,掠奪戰略資源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而如果中國都需要投入這麼多兵力的話,那麼就更加沒有力量分散出去進擊蘇聯,攻佔貝加爾地區了。

第三點,就是日本的經濟和資源短板的弱點一直都被美國緊緊拿捏著,美國一直緊盯著日本不能容許其勢力在東亞和太平洋無限制地擴張。

美國人在1941年8月對日本實行了石油禁運,緊接著在11月提出了一份赫爾備忘錄——“只要日本不再向南進軍,美國將緩和對日本的經濟制裁,並且不干涉中日之間的戰爭。”當然有效期只有三個月,因為歐洲的局勢還無法看清。

後來在丘吉爾的努力勸說下,美國加嚴了談判標準,要求日本必須從中國和印度支那撤軍,並且共同承認中國重慶政府。

這很明顯是不可能的,所以日本必須對美國宣戰了。所以說,並不是日本只敢跟美國動手,而是日本不得不跟美國動手。


大唐安西節度使


回答這題目,得先幫題主把蘇美實力相當的話圓回來,嗯,在收拾日本這件事上,這兩個實力確實差不太多,反正都是虐。日本也不是隻敢跟美國動手,反而是先跟蘇聯動手的,結果發現,如果說大家都是野獸的話,日本屬於家養被遺棄,自己在野外活下來的,人蘇聯屬於從來就沒被馴化過,一直就滋潤的生活在野外的,這還是正常的野獸,要是先前野獸曾經擁有過三、四百克酒精,那肯定還具備狂化變身成洪荒兇獸的進化能力,那玩藝,就不是欺負日本人的,是欺負日本八岐大蛇的!




日本人多聰明啊,得了,打美國去吧,輸了也不過是輸給流氓一點的人。蘇聯大爺惹不起,雖然蘇聯人,美國人都會用坦克壓人,但蘇聯人會來回倒幾次車,確保沒有沒軋到的地方的態度,才能讓深具工匠精神的日本人深深敬畏,美國人那種大大咧咧,攔腰壓過去就算了的馬大哈就弱爆了。日本政府從國聯時期,就以厚顏無恥而著稱,對戰爭期間佔領地也足夠兇橫,可是面對著問他討要贖回戰俘,他赤裸裸給你送一船骨灰上門的蘇聯政府,以日本人的無恥,都深感足夠自卑的差距。


美國也有拿人不當人的變態,但跟蘇聯那種瘋起來拿自己都不當人的變態比起來,也只有日本變態才能比所有人都更能體會其中殘酷差距。對中國,現在都敢踢慰安婦銅像,對美國,佔理時也敢遊個行抗議一下美軍強暴沖繩少女什麼的,對大露西亞帝國,無論人家怎麼落魄,自己怎麼有理,都必須強忍尿意,嚴謹的保持五體投地姿態!


李三萬的三萬裡


問這個問題的人對歷史一知半解!首先說,戰爭需要什麼?戰爭的目的是什麼?答案是資源和利益!

日本不是沒打蘇聯的主意,但第二次諾門坎事件日本明白,對蘇聯動手耗資大,得不到便宜,說白了是賠本的買賣,反而選擇東南亞方向好打,資源豐富掠奪快速,好以戰養戰!老蔣出動遠征軍和老英聯手,為何老英不給力,老美派空軍和軍事顧問援助,為何還戰不過日本,因為老美的目的是讓戰爭持續下去,繼續發財,因為日本的戰爭資源依賴美國,美國同時向老蔣貸款,用我國資源抵押!

但美國不能坐看日本佔領東亞啊,因為日本佔領東亞成功,就不需要美國的資源了,它還怎麼發財?所以在東方子戰場相持階段,老美及時的切斷日本後勤供應,日本後勤沒了怎麼辦?只能被迫孤注一擲打美國的注意,先下手為強,策劃了珍珠港事件!

老美被迫對日宣戰,結果當然日本窮途末路,投降只是時間問題,此時羅斯福去世,杜魯門當家,老美老蘇都想登日本島,杜魯門策劃了波次坦公告,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並解除一切武裝!無條件投降日本其實同意,但解除武裝不是扯淡嗎?日本怎麼會同意,是誰也不會同意啊,解除了豈不像死豬別人想怎麼割都行!公告老英追隨老美簽字發出,中國老蔣也同意,蘇聯其實不同意,蘇聯的簽字是有美國的間諜系統發出的,也就是蘇聯被坑了。結果日本被逼繼續開戰,美國有理由以正義的名義給它倆原子彈,蘇聯只好退出,老美登島一直控制日本到現在!


Grimmor


二戰期間日本不是沒有個蘇聯開戰,在1939年日本在諾門罕與蘇聯進行了一場戰鬥,史稱諾門罕戰役。戰事結局是日本關東軍慘敗,蘇聯勝利。這次戰役的失敗日本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被迫放棄了北侵蘇聯的戰略。

而當時歐洲現場中日本加入了德意軸心國,德國橫掃歐洲,蘇聯岌岌可危,意大利佔領非洲。日本不甘落後,夢想加緊瓜分世界,佔據亞洲,大洋洲,控制太平洋。

由於日本的能源嚴重依賴進口,在1941年美國改變中立政策,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這對日本是致命打擊,日本一方面想教訓美國,另一方面使用武力迫使美國屈服,重新供應日本石油。

當時日本的戰爭機器還是很強大的,實力與美國相差不大,唯一欠缺的是軍艦比美國少一些。因此日夢想發動偷襲就可以打敗美國,把美軍趕出太平洋,從而強迫美國給日本提供石油。

但日本忘了美國的戰爭動員能力遠遠大於日本,日本敢於同美國開戰,實在是自我膨脹,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圈子裡的牛牛


起初的日本是北進戰略,第一步佔領東北。獲取戰略資源進而發動全面侵略中國,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但七七事變後中國誓死抗戰,日本苦戰三年也沒實現其佔領全中國,以中國的資源而北攻蘇聯,與德國會師的北進戰略。而日本國內海軍崛起,在其內閣海軍佔了上風,大為推行其南下戰略,以獲取戰略資源,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最終實現其戰略野心,但南下戰略必須面對當時還沒參戰的美國,所以爆發了太平洋戰爭,這就走日本為什麼選擇美國的原因,是其戰略轉變的必然選擇!


巴山布衣1881


已經是十四年抗戰了,看時間緯度要稍微長一點。

比如期間有一個諾門坎事件。

是日本打不過蘇聯才去打美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