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越金可冶:消費金融中美「同此涼熱」,大數據風控機遇挑戰並存

爆雷潮後,中國金融科技真的進入了下半場?

風潮正勁的消費金融,風控痛點在哪裡?

與成熟的美國市場相比,中國市場又有哪些不同?

消費金融大數據風控又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一個個問號,是金融科技發展中的一個個迷思,而業內資深從業者的深思,往往能夠帶來高屋建瓴的看法,襄助理順思路、廓清盲區。

9月6日-7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金融科技盛會“2018朗迪金融科技峰會”在上海召開。朗迪金融科技峰會作為全球金融精英交流的平臺和全球化頂尖金融科技智庫,已經連續三年在中國舉辦。

作為金融科技領軍企業,捷越聯合首席風控官金可冶受邀參會並發表主題演講,他分享了捷越在打造大數據智能風控平臺“聽風者”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分析了中美消費金融風控的差異及痛點以及智能風控的機遇與挑戰,引起嘉賓的廣泛關注。

捷越金可冶:消費金融中美“同此涼熱”,大數據風控機遇挑戰並存

金融科技基本進入中場

前路仍漫漫

前路何處?對於經歷過爆雷潮後的金融科技而言,震盪仍在,不少人看來金融科技已經進入下半場,但在金可冶看來:“現在我覺得基本到了中場。很多事情已經做起來了,但同時很多問題也暴露出來了。”

回顧起此次爆雷潮,金可冶說:“中國市場不光是金融科技,幾乎是任何的行業都有異常的跟風狀況。中國不管做任何東西,跟風非常嚴重。它既有好的一方面,對技術的應用實現得非常好。另一方面,跟風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資質不好的公司跟進來了。”

在他看來,這次的爆雷潮有兩類公司,一類公司是“進來的時候就沒想好好做,就純粹想騙一把走人的,這種公司這次是肯定爆出來的”。還有一類公司“是想好好做,但是實際上公司的能力不夠,或者應對行業變動的經驗不夠,所以對這種突發風險的準備不夠。這次我覺得很多公司也會從中吸取一些教訓”。

基本走入中場的金融科技,在金可冶看來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尤其是爆雷潮對行業提升自身風控水平的警示就極為突出。

談起自身的實踐,金可冶介紹作為頭部平臺的捷越,在成立五年來一直堅持小額分散、不忘初心,未曾因為行業的動盪就改變自己的經營理念,現在也在積極擁抱合規,他相信捷越會跟其他頭部公司一起度過這段時間,迎來行業下一輪更加健康積極的發展。

捷越金可冶:消費金融中美“同此涼熱”,大數據風控機遇挑戰並存

消費金融中美同此涼熱

大數據風控機遇與挑戰並存

前景遼闊的消費金融正成為群雄逐鹿的戰場,大數據風控帶來的智能變革,正加速行業的演變發展,帶來更大的機遇同時,也正面臨著新的挑戰。

在金可冶看來,在消費金融領域上,與發展更成熟的美國進行對比,東西互照,剖析市場上的差異和共通之處,更能洞見未來之路。

在行業摸爬滾打了20年,金可冶見證了美國消費金融風控20年的成長與發展,在這期間也經歷了十年前舉世矚目的金融危機,見證了美國消費金融市場一個以數據為驅動的風控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同時,他也親眼目睹最近幾年中國消費金融井噴式發展,感受到風控在蓬勃生長的神州市場上所面臨的挑戰。

與有著幾十年歷史相對比較完善成熟的美國徵信體系相比,中國的徵信體系顯得極為年輕。美國三大徵信公司,覆蓋了美國90%左右有經濟能力和金融需求的群體。才走過了十幾年歷史的中國徵信體系,“從嚴格意義上說,中國目前只有一家真正在運營的徵信機構,就是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它覆蓋了不到50%經濟活動和經濟需求這個群體,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金可冶打了一個比方:“美國的徵信體系,我形容成三個成年人帶著幾個為數不多的小朋友,三個成年人就是三大徵信公司,下面有不多的小規模三方數據商。中國的徵信體系則像一個大哥哥帶了一大群小朋友,一大群小朋友就是市場上形形色色各種各樣數據提供商。”在他看來,中國市場上,在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非金融屬性或者弱金融屬性的數據,電商、運營商、支付數據還有出行數據,個人在網上的一些行為數據等,在監管相對寬鬆的環境中,對於徵信體系建設是一個有力的補充。

但中美的消費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都一樣存在著問題,相對成熟的美國也並非一帆風順。

金可冶分析到,美國在消費金融發展初期,欺詐風險也是相當高的,只是說隨著徵信體系不斷完善,反欺詐能力不斷提升。第二,在對還款能力的評判上不夠精準。第三個痛點是數據洩露,美國市場上也曾出現幾起非常大的數據洩露事件,“有上百萬甚至千萬的客戶數據洩露,對行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而尚顯年輕的中國消費金融,有著不言自明的巨大機遇,但也呈現了“發育不足”的三個痛點,打通這些痛點則是大數據風控需要直面的挑戰。

第一是高欺詐,尤其團伙欺詐,是中國消費金融行業所面臨的非常獨特的現象。

第二是多頭借貸,在他看來主要是由徵信體系的欠缺所引起的,“很多金融機構無法瞭解一個借貸人到底負了多少債,今天在中國,包括四大行在內沒有任何一家金融機構,可以對借款人總體負債有一個十分清晰的瞭解”。

第三個行業痛點是失聯,“這是中國行業比較獨特的現象,一個金融公司花了大量的精力,不管是人工的方式還是系統的方式,對一個證件做了審批然後放款,一打電話客戶失聯。這個對風控是很大的挑戰,哪怕有再好的催收團隊、再高的催收技巧,找不到人的話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金可冶說。

捷越金可冶:消費金融中美“同此涼熱”,大數據風控機遇挑戰並存

從“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到全流程狙擊風險

對於目前整個中國消費金融行業,金可冶認為“金融公司要做風控,這個重點還是對的。”

在他看來,圍繞痛點所做的市場創新,“要從一個單獨、孤立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向全流程的解決方式轉變,金融風控一定要對全借貸週期的管控,貸前、貸中、貸後都要做好。”

前路儘管漫漫,但金可冶認為,大數據智能風控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它是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經驗的沉澱,需要數據的沉澱”,在他眼中,大數據風控的發展已經出現了明晰的四大趨勢。

第一是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對風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風控決策更加前瞻、更加有預防性,“不能把寶全壓在催收環節,要把風險預防前置”。此外,對風險決策的精準性和有效形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是科技與金融高度的融合,新技術與應用場景不斷湧現,如虹膜識別、靜脈識別等的落地。

第三是體系化的智能風控強度,正在成為金融機構長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從相對單一孤立的風險點到全信貸生命週期的管理的轉變。

最後,是對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近年來,市場上對風控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不少機構都加大了對人才方面的投入。“我覺得風控人才短期還會有很大的短缺,三、五年內應該會得到一個緩解。對人才的要求更高,要求風控人才從專才向全才進行轉變。不光要懂建模、規則,也要對所有業務流程、客戶體驗都有非常清晰的瞭解”,金可冶分析。

在實現全流程風控上,捷越成為國內金融科技企業的“模範生”,引進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回國精英、攬入國內頭部公司人才,整個團隊的風控素質表現得極其高,“在對數據的理解、加工、整合,怎麼產生變量等這些經驗上,我們這一團隊還是有優勢的。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捷越上線了‘聽風者’這一系統,站在行業的前列。”

捷越金可冶:消費金融中美“同此涼熱”,大數據風控機遇挑戰並存

在捷越的企業文化中,整個企業對風控這件事都非常認真、非常嚴肅。對於捷越而言,風控不只是風控團隊的事情。金可冶加入捷越以來,一直推動一個理念——風控是企業每個員工的責任,包括前部的銷售人員,每個人對風控都是有責任的。所以在整個企業文化上,捷越成為了一個務實、不事張揚的頭部公司。

捷越作為行業頭部企業,對智能風控有著清晰的規劃與定位。金可冶表示,未來捷越將在智能風控方面持續發力,在合規的基礎上,加強新技術的創新應用,提高風控的精準度和有效性,秉承普惠金融理念,切實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