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碩考研答題技巧匯總詳細版

法碩考研答題技巧彙總詳細版

法碩考研答題技巧彙總詳細版

摘要:相對來說法律碩士是考試難度比較低的一種考研專業,大家只要踏實背誦,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實現過線是很簡單的,今天不說背誦的知識點,咱們來談談答題技巧吧。

一、2019法律碩士聯考答題技巧之選擇題

選擇題也是一種客觀性試題,具有標準答案。選擇題可分為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單項選擇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項選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正確答案。考生在做選擇題時要特別注意看清題意和要求,弄清究竟屬於哪種情況,千萬不要尚未理解題意便匆匆做題,造成不應有的失分。做選擇題最重要的方法是順推法,即根據你的記憶從備選答案挑出正確答案;如果你記憶不夠準確,可以採用排除法,即排除不正確的備選答案,然後所剩下的就是正確答案了。排除法最好與順推法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更佳。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選出答案,可以採用對比法,即將本題目與相關的內容(相反或相近的內容)進行對比,從而確定正確答案。

再次提請考生注意,做選擇題時一定要看清題意、要求和備選項,確定是單項選擇還是多項選擇。

二、2019法律碩士聯考答題技巧之簡答題

簡答題是一種常見的主觀性試題,題目可大可小,內容可深可淺,伸縮性較大。簡答題大多數是法律條文有明確規定,或教材上有相關內容,只需考生進行簡單的總結、歸納即可。簡答題相對於論述題而言,關鍵在於一個“簡”字,答題應做到全面、準確、簡練。答簡答題的

1.步驟

(1)找出核心詞彙——進行名詞解釋——要點概念——分點論述一到兩句話

核心詞彙是整個題目的中心,確定了大體的中心思想後,知道我們要回憶那部分的內容以及這部分的關聯知識點,如果這個正好是我不會的那個,就想與他相關聯的那個概念。

(2)名詞解釋這步,很多同學認為沒有必要,也沒有這個習慣,直接是題目問什麼就直接答什麼,這個習慣很不好,做題的第一步必須要進行名詞解釋,這個解釋往往是一個得分點,同時含義確定了,為整道題的解答提供了一個座標。

(3)根據上一步含義中出現的關鍵點進行分別的解釋,也就是把整個題目的核心詞彙分解。

(4)對於各個分解的點進行一到兩句的論述。

2.簡答題的兩種類型

(1)以兩個概念對比的方式出現的簡答題:例如:物權與債權的區別(2008)

a.先分別闡述概念。如物權是指……;債權是指……。

b.再分點闡述各自區別。如①性質不同;②權利效力範圍不同;③權利客體不同,等等

(2)以非對比形式出現的簡答題,單個概念及特點:例如:民事法律行為的含義和特徵(2012)

a.完整闡述概念。如民事法律行為是……;

b.分點列出特點。如①②③④

c.構成要件或適用情況(如果分析上有的話)

d.意義(如果分析上有的話)

三、2019法律碩士聯考答題技巧之案例分析題

案例分析題本身的特點要求大家不僅要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更應當注意如何運用這些基本理論來對具體案情進行分析、判斷,並針對題目的要求提出正確的答案。而要做到這一點,光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

案例分析題是讓很多考生望而生畏的題型,很多考生在答題時往往感覺茫無邊際,不知從何下手,因而丟分的可能性最大。案例分析題實際上是法律碩士考試中最簡單的題型,只要抓住規律,就非常容易作答。

1、案例分析題的特徵

第一,就其命題的方法來看,這種題目一般是從法條到案例,而不是像實踐中的案例,是先有案例再找法條,也就是說,比起實踐中的案例,這類題目要容易得多,因此,考生可以相信,這類題日涉及的知識點或法規一定是複習過的,只要能明白它究竟是考什麼的,就為理清解題思路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第二,這類題目同實踐中的案例相比,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考試的科目範圍很容易確定,而不像實踐中的案例,法律關係複雜,因此,根據這一點,又大大縮小了思考的範圍。

第三,案例分析題一般都是考本科目最重要的內容,即最基本的概念或法律規定,只要把概念和法律規定理解透徹,做起題來就會十拿九穩。總之,案例分析題的命題規律就是就最重要的內容“因法設題”,所以,考試的時候,考生唯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因題找法”。

2、如何“因題找法”?

首先要閱讀一下問題,看其究竟要考什麼,這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定要認真完成;

其次,在閱讀案例內容時,要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地閱讀,看該案例有幾個基本的內容,然後考慮每個內容涉及的概念或法規,將這些概念或法規明確地回憶起來;

最後,根據試題的要求,將考到的內容和法規做一個三段論的推理,即法規作為大前提,內容作為小前提,然後得出正確的答案。

四、2019法律碩士聯考答題技巧之辨析題

辨析題是2002年新增加的題型,其特點是給出一個小的案例,某一當事人提出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讓考生根據某個法律原理和我國的法律規定分析此種說法是否成立。對廣大非法律專業考生而言,此種題型具有很大的難度。在準備此類題型時,首先應當根據案情和當事人的說法確定本題要考察的是哪部分的內容,是繼承、合同、物權還是訴訟時效,然後再確定在該部分內容中,它具體考察的是哪一項制度,是代位繼承、合同的訂立、善意取得,還是訴訟時效中斷,然後再根據答題的要求給出答

根據2002年樣題參考答案的要求,此類題目的答案包括以下內容:

對題目中當事人的說法給出一個概括性的回答,即此種說法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或者是不一定的。如果是不一定的,你還要繼續說明如果此種說法能夠成立,理由何在;

根據民法原理分析此題涉及的基本理論問題,用簡明的語言點出本題涉及的理論;

我國法律對此問題是怎麼規定的。此部分佔分比較多,所以要答得全面、準確、具體;

根據民法原理和我國法律規定對此種說法作一較為全面的總結。

只有符合上述內容的答案才是全面的,才能夠得到高分。漏掉任何一項都會丟分。

1、傳統四步驟模式

(1)該說法錯誤/不完全正確/正確。(判斷正誤。通常是不完全正確/錯誤,但09出現了正確。)

(2)該說法反映了……問題/原則/制度。……是指……。(指出反映的問題並闡述概念。

(3)……,從這個角度上看,該說法是正確的。(分析正確的一面)

……,從這個角度上看,該說法是錯誤的。(分析錯誤的一面或特例)

(4)可見,該說法沒有考慮到……,因此是不完全正確的。(總結)

2、辨析題的兩種類型

(1)通俗說法型(諺語型):

例如:“白底黑字不可抵賴”“父債子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步驟:

讀題1~2遍——轉化成法律術語,得出考點(最難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整理知識點並在整體上對諺語有個判斷——準備答題:判斷對錯或者半對半錯——理論知識點論述——結合諺語論述——得出正確結論。(注:因為很多諺語從不同的法律角度都可以論述,所以,一定要看清楚題目要求,如有時候要求“結合XX法XX理論展開辨析”。)

(2)小型案例型:

類似於大型案例題,但因為不像大案例題一樣是分部問的,所以抓住“題眼”後,要有個大致的答題模架:“判別-理論-具體法律事實-結論歸納-細節補充完善”等幾個部分,以免心裡知道如何解答這個題目卻沒有能夠儘量的多拿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