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如何抗過金融危機的?

最近A股市場由於連續下行,出現了流動性危機。不僅兩融投資者大量爆倉,連質押股權的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也都面臨質押平倉風險,因此一些地方政府比如深圳等地方旗下的國資平臺開啟了救市措施。

金融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幾乎每過一段時間都會頻繁發生,比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就引發了全球金融動盪。那麼美國又是如何針對這個危機來救市的呢?

說到次貸危機,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但卻不一定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其實這個詞是個簡稱,全稱是叫次級房貸危機。次貸危機爆發於2008年,但根子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埋下。

2000年美國爆發了納斯達克科技股股災,刺破了美國的科技產業泡沫,而2001年911事件更是讓美國經濟遭到沉重打擊。整個美國風聲鶴唳進行反恐,居民喪失安全感,整個經濟也徹底陷入蕭條之中。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為了刺激經濟發展,將利率降到了1%,這麼低廉的利率讓華爾街的銀行可以向美聯儲大量借錢,而投資者們則可以極低利率向銀行借錢。

大量借貸自然形成了強大的金融槓桿,推動美國經濟從911中迅速復甦。這輪經濟復甦的推動力量就是房地產。因為銀行借錢利率非常低,吸引了大量個人藉助房貸買房,推動房產市場欣欣向榮。

這些個人投資者向銀行申請貸款購買房子,然後銀行轉手把這些房貸賣給了華爾街投行,獲取現金流。而這些華爾街投行,再把這些房貸打包成產品盒子,成為抵押債務債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CDO。

要把這些債券賣給注重風險評估的投資者,就先進行切割分級成三塊:安全、尚可、危險。因為這些產品盒子是帶槓桿的,所以可以獲得比1%的銀行利息高的多的收益。其中第一層級(安全級)回報率在4%左右,第三層(危險級)可以獲得高達10%的收益。

對於第一層級的債券可以賣給風險厭惡偏好的機構投資者,對於第二層級的債券可以其他銀行,第三層級的債券則是賣給對沖基金和其他激進投資者。

嚐到甜頭的華爾街想找銀行要更多的房貸好作為金融產品的原料,但經過幾年發展,能貸款買房的人差不多都買了。那怎麼辦呢?不要緊,房價不是一直在漲嗎?即使買房的人還不起貸款銀行也可以把房子收回去,不會有虧損。

在這種思想支配下,銀行開始放寬房貸資格,甚至不需要首付,不需要還款能力證明,就可以放出房貸。如果說之前的合格投資者的房貸被稱為主要房貸(Prime Mortgage),那麼這些不合格的購房房貸就被稱為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次級房貸進入市場,延續了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活躍度,但也給美國金融市場埋下了炸彈。

當一部分次級房貸違約後,銀行和CDO的持有者可以不在乎,還有拍賣房產這個安全閥,房屋拍賣後一樣可以償還CDO債券的本金甚至利息。可是當越來越多的拍賣房產進入市場後,買房者開始觀望了。供給增多需求卻減少,拍賣房產賣不出價格,甚至開始下跌了!一些零首付才開始還款的購房者發現,自己手上的房子價格還比不上欠銀漢的剩餘欠款,於是果然選擇了斷供棄房。

那麼風險就來了,風險傳遞鏈條首先從次級房貸購房者傳導到了華爾街投行身上,因為他們的CDO裡裝的是一些價值下跌的房子。即使是風格激進的對沖基金都不願再接盤這些風險級債券了。

接著風險從華爾街投行身上傳遞到了銀行身上,因為華爾街投行是付錢給銀行購買的這些房貸。但到了後期,投行購買這些房貸並不是現結,而是在將這些CDO售出後才給予銀行回款。

於是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國曆史上的五大投行之一雷曼兄弟轟然倒下,成為第一個破產的大機構,從此美國只剩四大投行。而負責主導美國房地產貸款併發行MBS債券的房地美和房利美這兩家大型私企也雙雙瀕臨倒閉。無數的中小銀行和投行也都在倒閉邊緣。

美國是如何抗過金融危機的?

這場次貸危機其實就是一場信貸違約導致的流動性危機。小部分次級房貸違約造成的影響,被金融槓桿不斷放大,造成房價下跌,金融市場崩盤。最後萬億級別的巨無霸企業一樣跟著倒塌。

關鍵時刻美國政府出手了。先是美聯儲發現大量債券,獲取現金,提供給商業銀行,避免了銀行的破產潮,然後收購了房地美和房利美這兩家房貸抵押企業,控制住了CDO違約的連鎖反應。當然這波次貸危機一樣倒閉了大量的企業,但活下來的銀行、投行和金融機構都有效降低了槓桿和次貸風險。股價開始反彈,政府的救市資金得以有序撤出。

這場次貸危機給全世界都帶來了深遠影響,房地美房利美的發行的數萬億美元債券還被很多國家的主權基金認購,在次貸危機中貶的分文不值。但美國政府在這場危機中的表現也值得稱道,出手果斷,直插問題的要害根源,在2009年2月美國股市就開始全面大漲,走出了一波10年的大牛市!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右上角的按鈕,轉發至朋友圈,謝謝大家關注A股樞密院。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