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汽車交付量大漲58%,代工廠江淮仍面臨「卸磨殺驢」?

自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收到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上個月,蔚來汽車(NIO)赴美上市,加速了國內新能源造車的資本推動,也讓這家造車企業受到行業的更多審視。


蔚來汽車交付量大漲58%,代工廠江淮仍面臨“卸磨殺驢”?


10月15日晚間,蔚來汽車宣佈:截至2018年9月30日,該公司已累計交付3368輛ES8電動汽車。其中,今年第三季度交付量為3268輛。此外,蔚來汽車9月份單月交付量為1766輛,較前一個月增長約58%。

“第三財季我們交付了3268輛ES8,較公司之前預期的2900輛至3000輛高出約9%,我們對此感到很高興。”蔚來汽車首席財務官謝東螢表示,並預計2018年下半年實現累計交付1萬輛ES8的目標保持不變。

交付增長成股價強心劑


受交付增長消息影響,蔚來汽車(NYSE:NIO)盤中漲超8%,股價達到8.06美元。對於蔚來汽車來說,量產交付的緩解終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的結果。

去年12月16日,蔚來ES8正式上市,獲得萬輛訂單。自今年年初,蔚來旗下首款量產車ES8就深陷量產交付困難的傳聞之中,從最初交付延期,從3月拖到4月下旬,直到5月31日僅向內部員工交付了10輛新車,都不由得引起了外界對於蔚來汽車量產能力的質疑。

首批量產車型的交付,是對於新造車企業最大的挑戰,因為這不僅是企業生產製造能力的檢驗,同樣也是對於企業誠信的考量。倘若首批交付與預期想去甚遠,很容易讓造車企業資金信譽雙雙破產,遭遇早夭的命運。

所以,蔚來汽車才如此急於將三季度交付量公諸於眾,以打消行業內對於其交付能力的質疑,有助於恢復行業與投資人信心,推動其股價上揚。

天平兩端 偃旗息鼓的江淮蔚來


對於蔚來汽車來說,能夠順利量產,從結果來看,應該與其代工的江淮汽車關係緩和有著密切關係。


蔚來汽車交付量大漲58%,代工廠江淮仍面臨“卸磨殺驢”?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 李斌

目前,蔚來汽車並未有明確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意向,將採用代工生產的模式,主要與江淮汽車達成代工合作協議。但在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的眼中,一方面擔心受江淮作為老牌車廠的口碑所累;另一方面又覺得“代工”又不夠體面,不利於蔚來汽車樹立高端品牌形象。

蔚來一直對於在車尾貼製造商標識還是心存芥蒂。以至於在蔚來汽車體驗中心的展車上,向來不見“江淮蔚來”的漢字標識,在發佈會上李斌更是對“江淮”隻字未提。此外,蔚來也並不願提及“與江淮共線生產”、“江淮代工”,統一採用“與江淮進行深度合作”這個統一口徑

因此,作為蔚來汽車代工廠的江淮,看著蔚來想要獨吞成果,自然心有不滿,坊間也不斷傳出兩家“分手”的謠言。但無奈兩家如今已經如同栓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倘若無法完成蔚來的交付,作為代工廠的江淮必將在口碑中受損。

雖然蔚來不斷闢謠稱分手傳言不實,但上海嘉定區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榮文偉透露,蔚來汽車的整車基地將搬到嘉定,目前已選址在外岡鎮,規劃土地800畝左右。蔚來汽車相關人士表示:“外岡將成為蔚來繼合肥基地後的第二個工廠。”還是做實了蔚來想要自己獨立的心,雖不會短期出現與江淮分家的魯莽舉動,但恐怕已經進入蔚來的倒計時中。

“先品牌、後生產”


限制蔚來與江淮“獨立”的,一方面原因仍然是前者在短期內沒有自己獨立的汽車產線,必須依賴後者的資質。而另一方面則取決於蔚來“先品牌、後生產”的策略。

今年5月,李斌首次對於蔚來汽車申請資質的節奏進行了解釋,他表示““資質肯定是要申請的,但現在主要是搶佔時間窗口,儘快向市場推出產品。”畢竟對於50多家造車“新勢力”企業來說,率先以品牌佔領市場是重中之重。造車是長期項目,如果先搞定研發生產,再打造市場品牌,很可能市場格局已定,到時候爭奪市場每一場都是硬仗。


蔚來汽車交付量大漲58%,代工廠江淮仍面臨“卸磨殺驢”?


另外,李斌也對於收購資質表示不贊同,認為“收購資質解決不了生產問題,因為還得建工廠。既然建工廠了,就自己去申請,何必再多花五六億?此外,收購資質後車屁股上還得寫某某蔚來。”看得出,李斌對於捨棄江淮其實早有規劃,只是如果沒有產品上市,蔚來就無法摘下“PPT造車”的帽子,就無法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與持續投入。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造車新勢力一眾企業產品逐漸亮相併走下生產線,首批的交付將成為各家能否繼續走得長遠的“生死考驗”。2018年剩下的時間已經不足3個月,不只是蔚來,還有其他造車新勢力品牌也將迎來交付的關鍵節點,這個冬天過去之後,還有多少企業能購依舊光鮮,想必很快就會有答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