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糠咽菜:八路軍戰士真實的敵後生活!

對於人類而言,衣食住行生理上的需要是最基本的,只有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維持生存的物質條件,才有可能去談論更高層次的需求。那麼對於普通的士兵當然也不例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孤懸敵後,物質條件異常艱苦,連年不斷地災荒和敵人的瘋狂掃蕩更加劇了部隊後勤供應的困難。

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革命先烈仍然堅持同侵略者戰鬥,最終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居安思危,值此特殊的時間,走進當時普通士兵的生活,瞭解他們的生活條件,也是我們緬懷歷史的一種方式。

吃糠咽菜:八路軍戰士真實的敵後生活!

根據現存的檔案,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晉綏軍區普通戰士的供給標準(1937—1947年):糧食1.5斤;油3錢;鹽3錢;菜1斤;炭1斤;肉(每月)1.5斤。這是在抗戰初期晉綏軍區為普通士兵提供的伙食標準。華北其他幾個軍區也與此相類似,根據現在的計算,上述標準只能勉強維持生活的溫飽,對於平時作戰異常艱辛的士兵而言,這樣的條件標準顯然有些勉強。

然而隨著抗戰進入到相持階段,日本侵略者將進攻的主要目標轉變為華北地區中共領導的八路軍以及江淮一帶的新四軍。同時隨著部隊人數的進一步擴張,加上天災,敵人的封鎖和頑固的破壞,戰士的生存條件越來越惡劣。

吃糠咽菜:八路軍戰士真實的敵後生活!

根據時任晉冀魯豫邊區副主席戎子和的回憶錄:規定的糧食供給一般能夠保持穩定,如果遇到災荒年或者徵糧工作做得不好的時候,就要減少供給。比如在1943年初,水東獨立團因災荒出現財政困難,菜金停止,紅芋葉子、大糠、麥苗也吃不到,兩天發了四兩糧食就算是優待,如果有人吃個窩窩頭,都要面臨被鬥爭的危險。1943年10月份起,太行區部隊吃飯均摻雜野菜樹葉,吃米的戰鬥部隊從一斤半減到一斤五兩,游擊隊從一斤半兩減為一斤三兩。在晉綏,1940年糧食發放一斤半,其中80%是黑豆,20%的小米或者雜糧,而且就這樣有時候發放都不夠額……以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吃糠咽菜:八路軍戰士真實的敵後生活!

根據當時擔任八路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的陸定一所做的《加強體力,加強技術》的報告所提供的一份士兵所需的營養統計表顯示,當時軍人每天需要的滋養品分別為蛋白質118,脂肪56,含水碳素(碳水化合物)500(單位瓦)。而半斤小米所含的營養分別為蛋白質106.5,脂肪24.6,碳水化合物409.5(單位瓦)。按照這樣一份表格,每日半斤小米遠遠不能滿足士兵的最低需要,因而需要其他的食品,比如油或者肉,豆製品等。然而當小米都是非常稀缺的東西時,哪裡還有條件談油和肉呢!

戰士們除了要克服惡劣的物質條件之外,還要同裝備精良的日本人作戰,由於身體條件跟不上,常常使得部隊中的非戰鬥減員非常多。

吃糠咽菜:八路軍戰士真實的敵後生活!

同樣在晉綏軍區,1938年春發生感冒30%,1940年發生腸胃病的佔20%,冬季患皮膚病佔30%以上。1941年上半年晉察冀軍區兵員高達6588名,甚至在一些連隊從連長到伙伕全部都病倒,連煮水燒飯都找不到人。1944年5月,太嶽軍區傷病員達2000多人,有的部隊甚至病倒的人數佔到全部人數的三分之二。1948年春,晉察冀軍區二旅患各種疾病者佔總人數的26%。

物質供給困難,疾病頻發,士兵的體質很弱。1943年晉察冀軍區三個團1615人平均體重是97.78斤,貧血人數為408人,佔總人數的25%。士兵的體質總體偏弱,因此在戰鬥中發生我們現在難以想象到的事情——累死。看現在保存在河北檔案館的一份檔案:

吃糠咽菜:八路軍戰士真實的敵後生活!

累死的現象頗為嚴重,臨南部隊在衝鋒時累死2名,刑濟路被某連一天之內累死3名,刑濟路難反掃蕩中累死2名……(不在列舉)這些戰士累死的事件發生在春天,軍區很擔心到炎熱的夏天會加重。分析原因,一是擴展的一些新戰士來自於難民,體質本來就很差。但是不對營養不良,身體削弱,體力降低,是主要的原因,部隊因為過分的疲勞,急行軍則更危險,衝鋒時距離長,轉移時跑步過於激烈,體力弱沒有休息時間因而跑死。

曾經也在晉察冀軍區擔任職務的姚依林也回憶起這一段歷史,:“(由於體質弱)我們穿草鞋,布鞋,輕裝爬山也比不上日本人穿大皮鞋,背重物跑得快”。

吃糠咽菜:八路軍戰士真實的敵後生活!

或許現在我們難以深切體會到上述數字所體現出的真實情況,但是確實是實實在在影響著當時每一個戰士的生命。困難的物質生活,頻繁的疾病,對於戰士的情緒影響非常大,部分戰士因此在思想上產生了動搖。1938年,三五九旅七一八團十一連二班長王章說:“家裡過年有大米吃,有削麵吃,當八路軍每天吃小米”。1939年,一二九師騎兵團有戰士說:“油鹽沒有吃的,連飯都吃不飽”。三八五旅個別戰士說:“衣服鞋子弄不到,不如當皇協軍”。1943年,魯中一新戰士對部隊生活有意見:“八路軍說什麼我都相信,就是說每月一斤肉不相信,來了三個月還沒有吃著”。

吃糠咽菜:八路軍戰士真實的敵後生活!

對於這些狀況中共的將領以及領導人都有很明確的認識,提出努力改善部隊的物質生活,愛護戰士,關心戰士,照顧戰士的切身利益,注意對其困難的解決。從而來鞏固部隊的戰鬥力。

外敵入侵,保家衛國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革命先烈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不懈,不怕犧牲戰勝了強大的敵人,並最終實現了國家的對立,維護民族的尊嚴。

來稿/素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