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大山深處的「盤龍」 村民致富的通道

如今,走進廣元市朝天區花石鄉,山巒已有了深秋的模樣,風順著逼窄的道道溝谷奔湧,把樹上的葉子吹得飄飄蕩蕩。

“頭上碟子大個天,燒個餅子滾下灣。要想把它撿回來,還得饃饃三個半。”花石鄉盤龍村黨支部書記杜正林說,村裡有一座呈“匚”字形的一座大山,猶如一條盤踞在此的巨龍,故此取名盤龍村。正是這些大山,卻成為山裡群眾脫貧奔康的攔路虎。

進入村道,車子沿著水泥硬化路前行。車窗外,山越來越高,越來越陡峭,車內的光線明顯暗了許多。在山中穿行近40分鐘,才來到該村五組袁開強家,四五個鄰居正在幫忙採摘香菇。

“如果不是幫扶部門和幹部,我現在還只能靠在外打工,才能維持生活。”45歲的袁開強,乾瘦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他介紹,2006年,他的父母親開始多病,不僅喪失了勞動力,為了治病還欠下了一屁股債,妻子和他常為一些小事鬧矛盾,最終妻子選擇離開這個貧窮的家庭。從此,袁開強肩負著兩位體弱多病的老人、年齡尚小的孩子,沒日沒夜的種地、就近務工,苦苦撐起這個家。

“以前也想過種植香菇,但是缺資金、缺技術,即使種出來了也運不出去。”袁開強講到這裡,緊緊地咬了咬嘴唇。2016年底,幫扶幹部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並幫忙協調產業發展補助資金,2017年,袁開強種植袋料香菇25000袋、椴木香菇700椴,收入近10萬元。2018年,他又種植袋料香菇7000袋、椴木香菇1300椴。“按照目前鮮菇3元每斤、幹香菇27元每斤的價格,純收入四萬元沒得問題。”

和大家的攀談愉快而融洽,大家手裡的筐子滿了又空了、空了又滿了。

“以前,只要一下雨,村裡絕大部分農戶都莫法外出。”根據大家的回憶,2016年前,村裡一寸水泥路也沒有,每年汛期到來,家家戶戶都提前準備些油鹽醬醋等生活必需品和常用藥品,一旦下大雨,村民的出行只能從密林中的羊場小道繞行兩三個小時才能走到山外的大路上。

“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自來水接到了屋裡頭,網絡實現了全覆蓋。變化大得很!”問起村裡的變化,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公路建設。

杜正林介紹,自脫貧攻堅以來,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各方面,都實現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他說,在各級黨委關懷下、在區人大辦的親情幫扶下,累計投入各類項目資金2288餘萬元,新開挖斷頭路7.9公里、硬化道路21.2公里;新建蓄水池22口362立方米,家家戶戶吃上安全放心的自來水;完成異地搬遷和危舊房改造65戶220人,並完成新村建設133戶,全村住房更加安全明亮;群眾生產生活用電得到全面滿足……

“我們要把這路掃乾淨、養護好,這樣用得更久些。”在進入八組不遠,一個人正組織幾位群眾在整理旁溝和清掃道路。他就是該組組長賀開均。他介紹,今年該組的道路硬化之後,他就組織全組的18戶群眾開會,大家商定義務投工投勞,輪流養護和打掃通組的水泥路。

對於路的期盼,是地處偏遠地區群眾的共同心聲。賀開均講述,汶川特大地震前,該組群眾的出行都是靠幾條羊腸小道。為了加快恢復重建,大家召開小組會議,集體決定投工投勞投資,男女老少齊上陣,用鋤頭刨、撮箕端,耗時三個多月,挖通了一條與外界相連的3.6公里機耕道。雖然路不好走,但在大家的維修中,家家戶戶陸續都修起了新房子。

“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扶部門區人大辦。”大家都感嘆,像他們這樣散居在深山密林深處的人家,也能走上水泥路,這是了不起的事情。

道路硬化了,群眾思想觀念正在悄然轉變。杜正林介紹,該村在幫扶部門的傾心幫扶下,新建起集體經濟產業園、食用菌產業示範園和核桃產業園3個,示範帶動群眾栽植核桃2400餘畝5萬餘株,種植食用菌19萬椴(袋)、發展魔芋200餘畝、中藥材3200餘平方米。其中,50戶貧困戶中,除低保兜底的14戶38人外,其餘36戶129人家家戶戶都不同程度的發展有核桃、食用菌、中藥材和魔芋、蜜蜂、肉牛養殖等產業,群眾脫貧奔康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張玉偉)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