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夷陵之戰,劉備的最後一戰,附詳細圖解!

三國夷陵之戰,劉備的最後一戰,附詳細圖解!

三國中較大規模的夷陵之戰發生在公元221年的7月-公元222年的8月,為期進行了有長達一年之久,作為三國中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夷陵之戰極大的削弱了蜀漢的勢力,也是三國曆史上著名的戰役。

三國夷陵之戰,劉備的最後一戰,附詳細圖解!

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三國中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必經之路僅僅只有長江一線,順著長江而下直接撲倒東吳的防線。

三國史書中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交代的比較簡單,僅僅是因為劉備因為東吳的孫權擒殺了蜀漢高級將領關羽,其實不然,在關羽丟失荊州重鎮南郡後,劉備作為三國中稱霸一時的蜀國,其勢力範圍大大的縮水,更為可怕的是,荊州丟失後劉備所在的川蜀政權幾乎只能安居一隅,再也沒有能和曹操相互抗衡的權力,因為沒有可以出兵的門戶,僅僅剩下了東北方向的漢中可以出兵曹魏,這對於劉備一統天下的夢想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夷陵之戰的川蜀政權整體戰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大本營在白帝城和陸遜對峙階段

2、大本營在秭歸駐軍階段

3、大本營推進至猇亭階段

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谿蠻夷遣使請兵。《先主傳》

夷陵之戰第一階段的進攻異常的順利,劉備的先鋒部隊吳班、馮習的打敗了東吳在巫山、秭歸的防守,陸遜所駐守的巫山也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慢慢的開始後撤,而劉備也率大軍推進,將駐守在白帝城的指揮部遷到了秭歸,對於劉備而言戰爭進行的出人意料的順利,第一次當主帥的陸遜不過是一個白面書生,自己打了半輩子的仗,壓根沒有把陸遜放在眼裡。

三國夷陵之戰,劉備的最後一戰,附詳細圖解!

隨著先鋒部隊的不斷進攻,劉備將指揮部遷至了猇亭,開始了和陸遜正面的較量,但是奈何陸遜堅守不出,準備拖垮劉備,在長江兩側這種狹長的、地理環境惡劣的情況下,看著重重佈防的東吳,劉備也沒有了辦法。

二年春正月,先主軍還秭歸,將軍吳班、陳式水軍屯夷陵,夾江東西岸。二月,先主自秭歸率諸將進軍,緣山截嶺,於夷道猇亭駐營,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馬良安慰五谿蠻夷,鹹相率響應。鎮北將軍黃權督江北諸軍,與吳軍相拒於夷陵道。

三國夷陵之戰,劉備的最後一戰,附詳細圖解!

七百里連營,幾乎最大的可能性是劉備將先鋒部隊吳班、馮習,以及遠在江州的後續防守部隊就地安營紮寨,全部駐守成了一片營地,對於劉備的軍隊來說,已經進行了長達半年的攻堅戰,人困馬乏,軍心難免會動搖,再加上炎熱的夏天士氣難免低落,就地安營紮寨似乎成為了劉備最好的選擇。

劉備的戰略進攻似乎對東吳來說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東吳那邊也是士氣低落,被川蜀大軍一路碾壓的憤怒在不久便慢慢蔓延開來。

對於東吳的戰略反攻,放到下一篇文章細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