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棺材不掉淚,真實意思不是我們常說的那樣,且句子裡還有錯字

不見棺材不掉淚,真實意思不是我們常說的那樣,且句子裡還有錯字

在當今時代,見慣了年輕人口中奇奇怪怪的網絡流行語,也聽慣了耳熟能詳的歇後語、諺語,農村的俗語可以說是語言當中一條獨特的風景線。

這些俗語大都來自於普通生活大眾階層,是他們多年平凡生活經驗的總結,雖然淺顯易懂,但是如果仔細考慮的話,確實很有道理。

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些俗語還保留著最初的意思,如那句“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不了了”,意思是說在代際傳承中,農村的親戚關係越來越淡薄,不同於之前,再如“勸賭不勸嫖,勸嫖兩不交”,這句話的意思是可以勸說那些愛賭博的人別去賭博,但是不要勸說那些愛嫖的人。

不見棺材不掉淚,真實意思不是我們常說的那樣,且句子裡還有錯字

這是因為後者已經涉及個人隱私,過分干預不太妥當,指導人們如何成為一個善良會辦事的人。

但是也有一些俗語在時光裡靜悄悄地發生了變化,有些甚至脫離了他們誕生的原意,漸漸成為了人們熟悉的新的俗語。

尤其是一些俗語,在不知不覺中一直被人們傳唱著,然而若仔細追究起來,你就會發現他們竟是一個個美麗的錯誤,對於這些俗語,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一下。

第一句,無奸不商。

不見棺材不掉淚,真實意思不是我們常說的那樣,且句子裡還有錯字

在農村,說到做生意的人,特別是那些賣假貨、或是故意抬價欺騙消費者的商人們,總會被人們送一句“無奸不商”。

所以,這現代語中,這個詞並不是什麼好詞,是說商人們只顧追求更大的利益,但是卻忽視了消費者在意的其他方面。

然而,事實上卻完全不是這樣。原來,在過去,農民們量米不像現在用斤這個單位,而是用“鬥”或是“升”。倘若用古代量米的工具量一斗米出來,你就會發現面前的米呈現一種尖尖的錐形。

這是古代商人們為了讓手中的米有更好的銷路發明的,所以“無商不尖”這個誇米好的詞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然而,從古到今都不缺缺斤短兩、坑蒙拐騙的奸商。隨著時間的變化,慢慢“無商不尖”就變成了現在的“無奸不商”。

不見棺材不掉淚,真實意思不是我們常說的那樣,且句子裡還有錯字

第二句,不見棺材不掉淚。這句話可能很多年輕朋友都聽說過,意思當然也知道,是指沒見到棺材,不能輕易落淚。在現代,這句話實際上含著貶義,常常被用在殘酷的刑訊逼供中,用來形容審訊的殘酷。

然而實際上,這句俗語原本並不是這樣的,在千年中一直被誤傳了,意思不是我們想的那樣,而且這句話還有錯字,棺材不是棺材,是親棺。這句俗語其實原本是這樣的:“不見親棺不掉淚”,也就是說不是見了所有的棺材都可以讓人們掉下眼淚,不然的話就太奇怪了。

第三句,不到黃河不死心。說起這句話的來歷,可以上推到秦漢兩朝更替之際。

不見棺材不掉淚,真實意思不是我們常說的那樣,且句子裡還有錯字

當年項羽楚霸王不願渡江,拿著一把劍就自殺在烏江上,所以應該是不到烏江不死心。但是隨著無言時光的前進,這句話裡的烏江被換成了黃河,也成為人們宣洩情感的一種渠道。至於什麼時候“烏江”變成的“黃河”,到現在也沒法考證了。

所以說,我們熟悉的農村俗語可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光不斷變化著。類似前面的俗語在農村中還有很多,如“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等。原來這句俗語和四川人有關,原本是“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

不見棺材不掉淚,真實意思不是我們常說的那樣,且句子裡還有錯字

川音當中的“鞋子”聽起來和“孩子”差不多,所以這句話就在流傳中慢慢被人傳成了我們現在聽到的這樣子。

讀者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被誤傳的俗語呢?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在下方告訴小編,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