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猖獗的「內幕交易」 中國證監會如何不再被「打臉」

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

海量的交易人群,短缺的辦案人手,再加上不完善的法律制度,面對“智計百出”的內幕交易者,中國證監會可謂“情長氣短”。

實際上,防範內幕交易是一個系統工程,指望證監會一家包打天下,著實有些不太現實。要更好地防範內部交易,打擊董高監們損公自肥,還得從制度上著手。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儘管有種種限制,在現階段仍可以在局部體制上進行改革。他建議,儘快成立證券檢察院和證券法院,將所有有關證券違規的檢查與審判集中在一個地方,防止上市公司所在地機構插手。

美股分析師GD周則認為,中國可借鑑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建立一套完整的有關股票交易的數據庫,對所有機構、個人的交易數據進行實時監控。他建議中國證監部門加大在數據共享、智能分析、調查取證、證據控制、案件管理等方面的平臺建設和軟件開發上向FINRA和SEC學習,用科技手段提高效率。

知名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認為,對內幕信息洩密者和內幕交易者應從嚴從重處罰。我國現行《證券法》規定,對內幕交易者,有違法所得者,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至五倍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違法所得不足三萬元者,處三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罰款。而刑法對於內幕交易者的最高處罰才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給予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這樣的處罰變動比較大,對內幕交易者形成不了足夠的威懾。他建議,對於性質惡劣者,應從重甚至給予定格處罰,讓內幕交易者最終得不償失。對於洩密或參與內幕交易的上市公司高管、專業人士,應聯合有關部門實行市場禁入或行業禁入,砸掉其“飯碗”,以彌《證券法》對有關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不力。

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

北京中會仁會計師事務所主任丁會仁則認為,要遏制內幕交易的發生,應從源頭上做起。從企業的管理層、財務人員、中介審計機構以及證券承銷交易機構各個環節上做好信息管理。尤其要加強對上市公司董監高及專業人士的培訓教育,增加他們的法律意識,讓他們對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有清醒認識,這對於防範內幕交易行為的發生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加強內部信息管理、從制度上預防內部信息洩露尤為重要。凡是涉及上市公司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序,都要進行保密登記備案,在決策的過程中,儘量縮短決策時限,縮小知情人範圍,並對已經決定的重要信息進行及時公佈,以減少內幕交易的空間。

總之,隨著制度和環境的完善,內幕交易並非無藥可治。最後,它必將在公眾的普遍監督和政府的有效監管下日趨沒落。如此,中國證監會才能有效避免被自己打臉的尷尬局面。

本文有刪減,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原文本閱讀、商務合作,請聯繫本社

曹女士:023-65356251 手機:185-2398-6739

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

推動建立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

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職業經理人隊伍

推行建造中國職業經理人公共服務市場體系

推廣培育中國職業經理人新文化和社會生態環境

為職業經理人服務 為企業服務 為會員服務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
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

歡迎關注重慶職業經理人協會官方微博獲取最新資訊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