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

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

海量的交易人群,短缺的办案人手,再加上不完善的法律制度,面对“智计百出”的内幕交易者,中国证监会可谓“情长气短”。

实际上,防范内幕交易是一个系统工程,指望证监会一家包打天下,着实有些不太现实。要更好地防范内部交易,打击董高监们损公自肥,还得从制度上着手。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尽管有种种限制,在现阶段仍可以在局部体制上进行改革。他建议,尽快成立证券检察院和证券法院,将所有有关证券违规的检查与审判集中在一个地方,防止上市公司所在地机构插手。

美股分析师GD周则认为,中国可借鉴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关股票交易的数据库,对所有机构、个人的交易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他建议中国证监部门加大在数据共享、智能分析、调查取证、证据控制、案件管理等方面的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上向FINRA和SEC学习,用科技手段提高效率。

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对内幕信息泄密者和内幕交易者应从严从重处罚。我国现行《证券法》规定,对内幕交易者,有违法所得者,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五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者,处三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罚款。而刑法对于内幕交易者的最高处罚才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给予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这样的处罚变动比较大,对内幕交易者形成不了足够的威慑。他建议,对于性质恶劣者,应从重甚至给予定格处罚,让内幕交易者最终得不偿失。对于泄密或参与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高管、专业人士,应联合有关部门实行市场禁入或行业禁入,砸掉其“饭碗”,以弥《证券法》对有关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不力。

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

北京中会仁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丁会仁则认为,要遏制内幕交易的发生,应从源头上做起。从企业的管理层、财务人员、中介审计机构以及证券承销交易机构各个环节上做好信息管理。尤其要加强对上市公司董监高及专业人士的培训教育,增加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对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清醒认识,这对于防范内幕交易行为的发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加强内部信息管理、从制度上预防内部信息泄露尤为重要。凡是涉及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都要进行保密登记备案,在决策的过程中,尽量缩短决策时限,缩小知情人范围,并对已经决定的重要信息进行及时公布,以减少内幕交易的空间。

总之,随着制度和环境的完善,内幕交易并非无药可治。最后,它必将在公众的普遍监督和政府的有效监管下日趋没落。如此,中国证监会才能有效避免被自己打脸的尴尬局面。

本文有删减,若需《中国职业经理人》原文本阅读、商务合作,请联系本社

曹女士:023-65356251 手机:185-2398-6739

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

推动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队伍

推行建造中国职业经理人公共服务市场体系

推广培育中国职业经理人新文化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职业经理人服务 为企业服务 为会员服务

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
面对猖獗的“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如何不再被“打脸”

欢迎关注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官方微博获取最新资讯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