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師愛的正確體現


論師愛的正確體現


著名文學家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當你把熾熱的愛通過一言一行傳給孩子時,就會激起孩子對你情感的回報,從而樂於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愛就像是槓桿,讓我們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師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金鑰匙。沒有愛,便不可能贏得孩子的心。

事實證明,一個被教師所喜愛的學生,常常會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英國教育家羅素說過 :“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學生的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發展。” 因此,一個師高尚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愛孩子的教師。那麼,教師的愛應如何正確體現呢?

一、教師的愛體現在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

教育學家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格、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會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因此教師平時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學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可以模仿教師某一優雅的動作、某一神態、語音,甚至於穿著習慣等。同時,也會模仿其不太優雅的舉止。如洗鼻涕的動作、批評學生的語氣、晃頭、聳肩、吸菸等等。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應處處為學生起表率作用。

二、教師的愛體現在尊重每一個孩子,熱愛每一個孩子

教育根植於愛,尊重孩子、熱愛孩子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師自身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時刻把每一位小朋友當作我們的朋友,以感情為紐帶,讓他們體會到你在關心他、愛護他。這樣他們就會尊重你、親近你,從而對你所教授的東西感興趣,你的教學任務也就能順利完成。對於比較調皮的小朋友,不能冷嘲熱諷,更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最好是發現了他的一個閃光點便多加鼓勵,多使用體諒性、引導性的話語通過個別教育,達到使其進步的目的。因為每個孩子的身上總有閃光的地方和可愛的一面。“金無足金,人無完人”,更何況是幾歲的孩子呢?其實,教師每一次讚許的點頭、期待的目光、會心的微笑、親切的撫摸,都會使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

三、教師的愛還體現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轉變,在知識的海洋裡給學生指點迷津。“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也就是這個道理。在學習過程中,使其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向積極的學習實踐者、主動探究者和自主發展者轉變。同時,多介紹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盲目的學習狀態走到自覺的、科學的軌道上來有助於孩子們卓有成效的完成學習任務。因為社會的發展對教育者的要求已不僅是“學到了什麼”,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陶行知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不教是為了培養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

四、教師的愛還體現在有博愛之心

教師要以博愛之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小朋友,絕不能以智商高低、學習好壞定優劣。學習較差的小朋友,更需要寬容,只要孩子身上有一點“亮色”,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覺得付出一份汗水,便會有一份收穫,使其嚐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由厭學轉為愛學、樂學、會學。應讓他們學會感到:學習不是在背上一座山,而是讓它成為生活的一劑調料。相信自己試試就能行,拼搏就能贏。 “付出總有回報”要讓孩子有這樣一個信念:我是最棒的。

五、對孩子們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

愛不僅僅是無微不至的呵護,更不是隨心所欲的嬌慣、是非不分的放縱。古人云:“教不嚴,師之惰。”嚴格要求學生是愛的特殊表現,是教師責任感的體現,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在教育過程中,不能過分溺愛好的學生,對他們的過錯視而不見,聽之任之,而對犯點小錯的學習不好的學生則嚴而又嚴。這樣會讓孩子們感到老師處理問題的不公平,從而產生反感、對抗情緒、對學習及各種活動失去信心。所以,我們要牢記“嚴師出高徒”的古訓,對每一位學生都要平等相待、嚴愛相加。

師愛的體現是一門藝術。只有不斷地提高我們的自身修養,對學生付出真愛,才能充分體現教師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和高度的責任心,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於漪老師說得好:“對教師來說,力量的源泉就是對學生的愛。愛學生才會愛事業,才會對教育工作保持經久不衰的熱情,才會充滿獻身精神。”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我們只有用一顆火熱的心去熱愛每一位學生,讓我們純潔的愛正確體現出來,才能為祖國的明天培養更多的新一代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我們的民族也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論師愛的正確體現


請您第一時間與我司工作人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