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雲南黑茶發展歷史的一角

雲南茶古代因山高路遠,遠離中央政府,和湖南四川邊茶貿易形式不同,雲南茶應在唐代已銷往西藏地區,南宋李石《續博物志》有載:“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時。”宋朝時,大理地方政權曾在步日部(普洱府)設“茶馬市場”以茶葉換取吐蕃的馬匹。雲南茶葉基本不曾納人中原王朝的茶馬交易之列,以民間貿易為主。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應達賴喇嘛要求,在雲南永勝開設了茶馬互易市場。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四川、雲南與藏區商貿集市口岸不斷增多,滇川黑茶的銷售不斷增大。雲南大理是古代蜀身毒道、茶馬古道的集散中心和轉運站,在清朝末年這裡成為了滇茶運銷的主要集散地,清光緒十四(1908)年永昌祥商號於下關開設了較為現代的茶葉拼配、精製、壓制加工廠。思茅,勐海當時是雲南邊銷黑茶的主要產地,據記載,自民國十八年至二十七年間,僅佛海縣銷藏緊茶每年在一萬擔以上。

光緒十九(1893)年,英印在亞東開埠通商,印度茶葉大量傾銷西藏,意欲取代川滇邊銷黑茶在西藏的市場,影響了西藏的經濟和稅收,引起了西藏政府和僧人的反對,這一階段,滇茶在西藏的市場與印茶的競爭顯示了雲南茶質量好、價格低、民間貿易方式靈活、成本低的優勢,一定程度阻止了英國利用印茶對西藏進行的經濟掠奪。而四川邊銷茶,由於在政治上康、藏數度發生糾紛,傳統的康藏貿易路線受到了抑制,銷量有所下降,這一時期,西藏地區的四川邊銷黑茶貨源緊俏,廣大藏民因中國黑茶貿易與傳播口味和感情不願飲用印茶,而云南邊銷茶則通過興旺起來的滇藏茶馬古道、滇緬茶馬古道大量運銷至西藏。四川黑茶中的金尖、康磚、方包茶大量銷往藏族聚住區,特別是西藏的東北部藏族和川、青、甘藏區,而云南黑茶以緊茶為主,主要銷往西藏的西南部(後藏)和雲南西北部的藏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四川、雲南邊銷黑茶納人國家計劃的民族商品序列,主要調供西藏、青海、甘肅,四川和雲南藏區。初期,仍主要通過馬幫運輸,間或由滇緬公路繞道印度人藏。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車,1974年滇藏公路通車,川滇邊銷茶既隨同其他物資沿這三條公路進人藏區。至今藏東、川、青、甘藏區仍以四川黑茶金尖為最大茶葉消費品種,藏南和滇西部分藏區及僧侶則大量飲用雲南緊茶(磚茶)。

改革開放後,雲南緊茶開始尋找其他市場,下關、勐海、雲南省公司、瀾滄茶廠、鳳慶茶廠先後加工已改為方塊形的雲南緊(磚)茶發往西北地區,最後以下關茶廠的產品為主在以陝西為中心的西北市場建立了一條新的銷售渠道,目前僅陝西蒼山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下關磚茶的銷量即達每年600t左右。

普洱“熟茶”的製作工藝是五十年代香港茶商參照六堡茶加工方法創造出來的。七十年代後,雲南各生產廠家開始按照香港茶商對產品的要求,按其工藝加工生產,雲南普洱“熟茶”誕生後受到了東南亞市場的歡迎,出口量逐年增加。七十年代末期,法國的佛瑞德·甘普爾先生開始將雲南“熟”普洱茶引人法國,經過二十餘年已在法國形成穩定的市場,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愛。

近十年來,隨著東南亞經濟的繁榮和中外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的加強,普洱茶以其特有的口味和保健功能被越來越多的人士所接受,加之普洱茶、成本低廉,銷售時又有“陳期”升值賣點,經營利潤較高,商家銷售熱情高漲,特別是臺灣普洱茶市場的迅速成長,和臺商、港商的經營引導,促使滇桂黑茶進人了難以抑制的熱銷狀況,“普洱茶熱”現象正在內地由南向北快速蔓延,目前廣州芳村茶葉市場普洱茶經營商戶已逾千家,全國各地普洱茶店如雨後春筍,勢不可擋。“普洱茶熱”正在給雲南

窺探雲南黑茶發展歷史的一角

窺探雲南黑茶發展歷史的一角

黑茶帶來難以估量的市場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