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基層15載的「和事佬」

紮根基層15載的“和事佬”

——記巧家縣茂租鎮司法所所長楊福建

記者 陳忠華

“我在基層司法所工作了15年,沒想到今年能榮獲十佳幹警的稱號,真是讓我受寵若驚。這是巧家政法幹警的光榮,也是昭通司法幹警的榮耀!”巧家縣茂租司法所所長楊福建見到記者,靦腆地笑著說。

楊福建在茂租鎮工作了22年,2002年擔任司法所所長至今。15年來,他不辱使命、堅強、執著,直接參與調解案件超過1000件,辦理法律援助訴訟案件200多件,接待群眾法律諮詢3000餘人次,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2000餘件次,累計接收社區矯正對象41人,無矯正對象脫管、漏管及重新犯罪,為茂租鎮社會的和諧平安、經濟發展作了積極的貢獻。

雨中的承諾

茂租鎮轄7個村(社區)2萬多人,位於山高坡陡的金沙江峽谷中,是溪洛渡電站庫區,所以矛盾糾紛多,社會關係複雜,穩定和諧壓力大。

楊福建擔任司法所所長以來,他的足跡踏遍全鎮的每一個村民小組,把國家的法律、黨的政策和自己對人民的—片真情送到群眾的心中,當起了群眾工作的“和事佬”。

2014年7月9日夜,下大雨,楊福建正在辦公室整理著剛調解好的糾紛卷宗,突然接到一村民小組長汪某的電話:“陳某家老兩口子蹲在溫家門口要求解決與溫家的糾紛,因陳某夫婦年齡太大,怕出事,我和陳某的親戚也不敢處置。”接完電話,楊福建對八十多歲的陳某夫婦的安危深感擔心。他清楚地意識到,假若陳某夫婦遇到危險,轄區內就一定有人會站出來為陳某主持公道,到時很容易發生群體性事件。接完汪某電話後,楊福建立即騎上摩托車趕到十多公里外的溫家。陳某夫婦詫異地望著全身被雨水淋透並濺滿泥水的楊福建,沒有說話。楊福建對他們說明身份,並拿出人民調解員證,陳某夫婦此時方才回過神來,眼裡流出了淚水。楊福建知道陳某夫婦享受了養老保險和低保,不至於“現口無糧”,於是向陳某夫婦承諾會盡力把他們的事情處理好。通過認真細緻的思想規勸,最後陳某夫婦同意暫時回家。

和矯正對象做朋友

社區矯正工作需要人性化執法,是一種以心換心的工作。幫扶社區矯正人員,就要解開他心裡面的疙瘩。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拯救迷失的靈魂,楊福建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他認為法律剛柔兼濟,社區矯正是體現我國刑法柔的一面。矯正對象雖然觸犯了法律,但他們也需要關心,需要尊重。這種關心和尊重更有利於他們的改造。他借錢幫助矯正對象自主創業,墊付過醫藥費,推薦過工作,介紹過對象等。幾年來,楊福建所在轄區的社區服刑人員一直認罪服法接受矯正。

2015年,社區矯正對象李二(化名)在接受社區矯正時,總是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學習、勞動總是心不在焉,很少與其他矯正對象交流。經瞭解李二想開一個洗車店,大約需要資金壹萬元,向親屬鄰里借錢均未借到。楊福建知道情況後,在一次社區服務和集中學習,單獨把李二留下。通過交心談心,李二說他近期打零工已經積累了4000餘元,想開一個洗車店還差6000餘元,找親屬鄰里借錢均未借到,楊福建當即表示支持李二自食其力,願意借錢給他創業。通過楊福建的幫助,李二開辦了洗車店,生活有了保障,認罪服法接受矯正,現已解除了社區矯正。

法律援助為弱勢群體撐起一片藍天

為有效化解糾紛,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楊福建把人民調解工作與法律援助相銜接,面對調解分歧過大的案件,引導當事人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矛盾,並加強與法院之間的協調,為經濟貧困的弱勢群體訴訟到法院優先立案,協助辦理受理、委託、審核、批准手續。他積極作為,搭建弱勢群體與法律服務工作者之間的“援助之橋”,為弱勢群體撐起一片藍天。

陳某某家庭情況較為特殊,一個古稀老人,上有父親,兒子意外死亡,兒媳丟下三個未成年的子(女)長期外出。陳某某雖然享受了國家的相關優惠政策,但生活上還是比較困難。2016年5月14日早上,陳某某到一家商貿公司務工摔傷,造成雙側肋骨多處骨折伴肺挫傷,椎體骨折和胸骨骨折等。陳某某在醫院治療31天,支出醫療費24917.83元,後經鑑定為玖級傷殘。

陳某某於2016年10月14日申請茂租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協商調解,該商貿有限公司不承認有此事,不願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此,陳某某在茂租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辦公室泣不成聲,說:“小楊,商貿公司負責人幾天前就跟人說,隨我怎麼跳,要賠錢,門都沒有。”楊福建對陳某某說:“老人家,如果您相信我,請您按法律援助的規定申請法律援助,我一定幫您通過訴訟討回公道。”陳某某申請了法律援助,通過一審、二審應訴、申請執行,2017年9月人民法院把商貿公司賠償給陳某某的款項劃撥到他的銀行賬戶。陳某某來到茂租司法所找到楊福建說:“小楊,我的事您也跑夠了,也幫我操了不少心,我給你送一面錦旗吧?”楊福建說:“老人家您什麼也不用做,這是我份內之事,送錦旗只是個虛名,您的生活也不容易,就不要浪費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作為只有一個工作人員的司法所,楊福建始終勤勤懇懇、廉潔自律、全心全意履職盡責,他用恆心、耐心、愛心換取群眾信任的真心,奏響了一曲人民群眾學法、知法、用法的和諧之聲。

(巧家縣司法局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