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住在龍城小編在奧體中心附近濱河西路看到,該區域興建中的跨汾河步行景觀橋已具規模,因為造型頗像一個皇冠,所以這座景觀步行橋取名為“汾河之冠”。是繼躋汾橋之後,太原打造的第二座跨汾河大型步行景觀橋,是整個汾河三期項目中的點睛之筆,預計今年9月底投入使用,屆時將連通奧體與汾河公園東岸,市民登上橋樑可直觀感受汾河三期寬闊水域。
同時也是人群聚集、娛樂、遊覽的主要區域。連接汾河東岸龍城公園、星河灣公園等地,以及西岸的奧體中心、晉陽湖公園,成為連接東西行人的一個重要的景觀橋。
縱觀汾河兩岸,發現真的是各顯神通:汾河西岸,北部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長風商務區,之下是熱點晉陽湖,周邊各大高端品牌樓盤林立,加上晉陽湖四周的大量旅遊資源,使這裡代表了太原較高的生活品質;汾河東岸同樣也不會落後,龍城大街的發展,使南城城市功能升級,位於老小店的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的建設,也讓南城的經濟鉅變變得更加炙手可熱。
這讓小編想到一個詞:灣區。灣區在搜狗百科的解釋是指由一個海灣或者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咋一看感覺好像和身為一個黃土高原的城市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細細分析,不難發現,也許我們也即將擁有一個太原的“小灣區”。
首先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已具規模的並即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灣區的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說白了就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整合優化三地優勢,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2014年至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GDP實現“四連增”,其經濟規模,2016年超過世界第12大經濟體俄羅斯,與全球第11大經濟體韓國相當(摘自惠州日報)。
縱觀這裡的區位條件,不難發現參與的各個城市擁有不同的經濟模式並且相互融合,香港的金融、中山的製造、廣州的貿易等;在一個超大的港灣土地面積之上建設的縱橫交通網絡,使整個產業群完美髮揮產業集聚的優勢,連成一線;大量的人口意味著大量的潛在勞動力,同時灣區高校林立,科研場所眾多,使勞動力的水準也有了一定的保障;廣東與香港將在南沙自貿區建立“粵港深度合作區”,產業發展將緊緊圍繞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國際教育培訓、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商貿服務、休閒旅遊及健康服務、航運物流服務、資訊科技等八大產業。產業的升級創新也是歷史進步的必然選擇。
自2009年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把“灣區發展計劃”列為空間總體佈局協調計劃的一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使這裡逐漸呈現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也不再是夢想。
我們回到我們的太原,可能大家會有爭議:“太原連個海都沒有,還灣區?小編你這是沒內容開始胡謅了哇?”的確,太原連首要特徵“海洋特徵”都不滿足,沒有具備港闊水深的優良海港,更不會據此形成發達的海港經濟區,因港而生、依灣而興。但是,太原南城各個商圈,產業集聚鏈的形成發展,是不是就好像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大參與城市,一樣也是各有各的特色,商業、金融、工廠各自發揮著不同的職能,不斷完善的交通網、越來越多且質量變高的人才,越來越美又現代的環境,同樣又有政府相扶持的政策,我們太原又為什麼不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小灣區”呢?汾河在太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好比珠江口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地位,都是連接四周進行貿易,從而形成一個新型的高新區域群體。只不過我們影響的不是世界,而且低調的促進山西省變強大。
太原南城現在承擔了太原乃至山西經濟的美好憧憬,馬不停蹄的發展大家也是有目共睹,那麼我們也許能夠自豪的為我們的大龍城重新定義一個因汾河而生,依汾河而興的“小灣區經濟”。
如圖所示,我們能夠看出在汾河的兩岸分佈著許多不同職能的片區,小編認為這些片區的組合能成為汾河“灣區”經濟的關鍵因素,接下來聽小編細細道來。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區域經濟的發展一定離不開相對應的基礎設施,從大方面來講,無論是南北溝通新老城區,還是汾河東西岸的溝通都十分依賴交通,“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從小就被老師講到大,而“小灣區”地帶現在已經是四通八達了,將來還會有“四橫一縱”路網的建設,可見政府對於汾河東西的溝通過是多麼重視。同時,此後的轉型貿易會頻繁光顧飛機場、高鐵站。從小方向來看,醫療、教育資源的新建也會成為“小灣區”地帶重要的硬件設施。
各種產業強強聯手與集聚發展
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產業集群會成規模,在空間內會造成的一定的規律,在太原這個重工業城市,大體會有這樣的流程:在擁有一定的有利區位條件後,會出現零星的新興產業,然後這個產業的上下游公司也會聚集在這裡,接著因為他們的集聚,會帶起一片區域的租金、人工成本上升,低附加值環節的企業會往周邊擴散,而這樣一步一步的的法中,終將會把各種產業集中,導致規模經濟、共享經濟等各類優勢,從而帶動一片區域、一個城市的發展,
汾河以西有長風商務區,又有以及例如奧特萊斯之類的大型商業旅遊綜合體(在建),以東有老牌南城經濟帶,龍城新區(在建),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再建),這些經濟強勁的綜合體聯合在一起,在土地相對廣闊的小店集聚發展,這樣良好的投資環境,為產業、資本、人才提供了保障,等全部建設成功後勢必會有1+1>2的效果出現。
打造全省創新新局面
長風商務區的發展已經是貫徹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岸的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就是創新的再一次實踐,將和周圍有利的區位因素合作打造全省的科技創新平臺,構建開放型創新體系,對於它的起點-工業,將是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的新篇章。
高度開放的屬性
今年各大城市都在開展針對於高校人才一系列的落戶政策,可見教育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小灣區”的東邊,有大學城為其輸出年輕人才。不僅如此,“小灣區”處於太原南城以南,這邊不管是現有還是以後都會有強烈的外向型經濟,相對應的就是多元化人口和文明特徵。
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當今時代,人們的生活要求越來越高,一個高新區域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會更加苛刻,“小灣區”地帶周邊自然環境優越,晉陽湖景區和晉源的旅遊資源本身就十分豐富,周圍商圈的興起,基礎設施的完善,東岸新型產業的建立,都使太原專屬的“小灣區”一帶成為綠色、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區域群。各大奢華地產品牌彙集於此:星河灣、恆大江灣、富力灣、金域藍灣......哎!巧了!這幾個項目案名裡都帶有一個“灣”字,從最初的星河灣引起的蝴蝶效應,再到現在的“眾灣”,似乎各大開發商在最初的項目定位時,就設想把這裡打造成一個太原的“灣區”。
而這樣的發展模式,往往在開始都會選擇在一個擁有良好環境且還沒有發展起來的區域,太原“灣區”正好滿足於此,教育為轉型綜改示範區提供一定數量的人才,在老小店進行產品的科研生產,將生產完成的產品呈現在龍城新區、長風商務區、汾東新區(在建)。這必然會導致太原“小灣區”地帶未來成為新的城市中心,在此小編認為隨著太原的不斷髮展,由於東西山脈的阻擋,發展的腳步必然會再次向南擴散,龍城大街也許真的像好多業內人士所稱的城市中心,而事實上,片區內大型商業地產開發、城市配套正在建設中。除了山西大醫院、太原五中外,容納大批企業總部、企業孵化基地的高端寫字樓、企業大廈正在啟動建設,這些產業會吸引著大批社會精英在此工作、生活。太原的“小灣區”經濟,未來會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閱讀更多 住在龍城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