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開發商不行

這屆開發商不行

這屆開發商真的很不real!

平時吧,一個一個牛氣沖天,都說“我們會積極拿地”,可實際上呢,很多企業卻在土地市場上玩消失。

1

比如在今天上午結束的土拍中,新都的兩宗地塊只有8家房企到場。其中,起拍價498萬元/畝的2號地塊,在“2萬元”(每畝)一次的加價幅度中,看上去無比激烈,折騰了快一個小時,也只達成了34.13%的溢價,樓面地價最終也只有5010元/平米,讓吃瓜群眾感覺非常不過癮。

要知道,這可是新都“價值窪地”斑竹園板塊時隔5年首次供應住宅用地,開發商們這麼不給力,實在是太不給面子了。

要知道,去年下半年以來,新都土拍市場動輒就是超過70%的平均溢價率,去年9月的時候,大豐地塊還創下的10950元/平米樓面價紀錄。雖然斑竹園的區位優勢不如大豐,但開發商們這麼搞,到底是幾個意思?

更氣人的是,今天參拍的新都木蘭鎮1號地塊,還因為報名人數不足,流拍了。

2

如果新都土拍是孤例還讓人好過一點,可昨天的簡陽土拍也一樣啊。

作為現在的熱門區域,簡陽昨天推出的三宗土地看上去更尷尬,只有6家房企參拍。其中,1號宗地以1495元/平米的樓面底價拍出;起拍樓面價700元/平米的2號宗地,則在“5元”(單位樓面價)一次的漫長加價中,以1010元/平米的樓面價成交。

無論是1495元/平米,還是1010元/平米,都與今年5月簡陽東城新區5090元/平米的樓面價相去甚遠。

更意想不到的是,同樣是位於東城新區的3號地塊,3200元/平米的起拍樓面價看上去那麼溫柔,卻因報名人數不足而流拍。

憑良心說,你覺得這屆開發商行不行,他們的勇氣都在2017年用完了嗎?

3

我們查閱了一下相關記錄,發現今年以來,成都土地市場幾乎每個月都會因為各種原因發生“流拍”事件,因為這屆開發商臺不給力了,成都土地市場或許正迎來“降溫”拐點。

下面幾組數據可能會讓這樣的說法看上去更加靠譜。

據中成房業統計數據顯示,儘管上個月成都單月土地供應量達到了去年以來的峰值——約3510畝,但在更能反映市場熱度的樓面地價上,卻遠不如供應量硬氣。

去年9月,成都土地平均成交樓面價達到峰值7836元/平米後,整個土地市場的月度走勢便開始呈現出螺旋下滑趨勢,尤其是到今年2月,土地成交均價降至波谷,約2184元/平米。

此後,雖有個別月份不同程度上揚走高,但大趨勢仍舊向下明顯,尤其是今年6月以來,土地成交平均樓面價已連續三月走低,分別為4659元/平米、3095元/平米,以及2710元/平米。

而如果按照區域土地成交樓面均價來看,這屆開發商顯得更加不行。

中成房業數據顯示,今年截止目前,除了主城區成交樓面均價達到5721元/平米外,近郊和遠郊都在3000元/平米上下徘徊,其中近郊約3202元/平米,遠郊約2578元/平米。

把成都全域拉通來看,今年截止到8月,成都成交樓面地價平均約3174元/平米,與2017年的5432元/平米差距非常明顯。

這樣的價格,比四川一些二三線城市都低,開發商們,你們要爪子!你們自己想一哈,有好多人很久都沒有出現在土拍市場了!

今年7月,成都國土局上線《成都面對面》的時候提到,成都今年計劃供應16300畝土地,據我們測算,目前已供應了14683畝土地,剩下的供地計劃已不足1700畝,還有三個多月時間,開發商們,你們會拿出什麼樣的表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