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來臨,如何做好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發於兒童中的常見病症,每年4至7月和9至11月期間,早晚溫差大,導致兒童免疫力低下,稍不注意就會容易患上手足口病。針對孩子的手足口病,父母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有效的調理和預防呢?

秋季來臨,如何做好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發病的原因

手足口病是有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

一般臨床表現

1、大多數患兒是突然發病,常見症狀口痛、厭食、低熱,也有的表現為發高燒,體溫多在38度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症狀,體溫持續不退,體溫越高,病程越長,病情也就越重。

2、患兒發熱的同時或發熱1-2天后,可在他們的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皰疹,皰疹破潰後會形成潰瘍,疼痛感較重,患兒常表現出煩燥、哭鬧、流口水,不吃飯等不適。

3、口腔皰疹後1-2天可在患兒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膚斑丘疹,以腳心部最多,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較硬並內有混濁液體疹子周圍繞以紅暈。

4、小兒手足口病的疹子較少出現在軀幹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會造成瘢痕,更不會留下印跡。

5、小兒手足口病整個病程大約在1周左右結束,是一種自愈性疾病,絕大部分患兒預後較好,少數重症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嚴重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秋季來臨,如何做好預防手足口病?

小兒手足口病的調理

目前針對抗病毒藥物比較少,針對有效對症的藥物還沒有,多半靠孩子的自愈。自愈往往可以扶正,所謂扶正,就是加速人體自愈所需要原料的供應,這些原料是指營養素,通過補充營養素,可以加速自愈能力上升,抵抗疾病能力的上升,從而達到了輔助治療的效果。

1、針對病毒感染:可採用抗病毒營養素如薑黃素、大蒜素等。

2、增強兒童的免疫力:可補充牛初乳粉、乳清蛋白粉、多種維生素礦物片(兒童型)、益生元、益生菌(兒童型)類等。一般吃半個月孩子的抵抗力上升很快。

3、如果孩子不小心得了手足口病、可以服用促進傷口康復的一些營養素:比如谷氨醯胺蛋白粉,補充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維生素A,這些都能促進傷口癒合,如果口腔潰瘍了,可服用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治療口腔潰瘍和脂溢性皮炎方面有顯著療效。

4、在飲食上服用高蛋白的食物和高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適當補充益生元、益生菌類食物,促進腸道菌群的生長,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分為豆類、山產類、動物內臟、肉類、家禽類、水產類、蛋類等。

動物類高蛋白如:豬瘦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等;

動物內臟:豬肝、豬血、羊肝、雞肝、鴨肝等;

各種魚蝦類;

豆類:黃豆、青豆、黑豆。

山產類:幹口蘑、冬菇。

5、含維生素礦物質較多有:奶類、蛋黃、骨頭、深綠色蔬菜、木耳、芝麻、海帶、茄子、扁豆、紫菜、杏、桃、李、米糠、麥麩、花生、土豆、硬果類。

以上是從營養素方面進行調理,以達到或輔助治療的目的。

秋季來臨,如何做好預防手足口病?

家長該如何預防小兒手足口病

預防小兒手足口病,還必須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房間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整潔衛生;飯前便後讓孩子洗手;夏天不要讓孩子喝生水、猛吃冷飲,生吃瓜果要洗淨;食品要高溫消毒,不吃易變質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時消毒,預防病從口入。同時,少讓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