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喜元的繪畫人生

第一次看到孟喜元的作品,是朋友發到微信圈裡關於他個人畫展作品的一組照片。作品裡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讓我這個不懂繪畫藝術的人忍不住為之叫好,也瞬間萌生了要一睹這位在內蒙古乃至全國書畫界聞名遐邇的大師風采。

經過多方打聽,終於約到了孟老,地點約在內蒙古美術館,當時那裡正好有一個畫展,其中就有他的作品。“畫得真好!”“太逼真了!”許多來參展的人圍在他的作品前,不住地發出讚歎聲。那是一幅以習總書記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為主題、名為《幸福的一代》的國畫。這幅畫中洋溢出無比溫暖的感覺把記者深深地震撼了:能通過畫筆讓人溫暖如春,他到底是怎樣一位畫家?

40歲才走進專業美術院校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兒,鄰居家的哥哥是帶我走進繪畫藝術殿堂的啟蒙老師。”談起了他的繪畫人生,孟喜元打開了話匣子。

孟喜元從小就和很多男孩子不一樣,總是喜歡安靜地跟著院子裡的大娘做剪紙。

七八歲時,他看見鄰居家哥哥畫毛主席像,十分佩服。“那時候我特別崇拜那個哥哥,心想我要是也會畫毛主席像就好了!”孟老陷入了童年的回憶中。

鄰居家哥哥激發了孟喜元畫畫兒的興趣,他開始嘗試描繪。讓他沒想到的是,他描繪的第一幅畫就得到了鄰居嬸子大娘們的誇獎。正是這些誇獎,開啟了孟喜元走上繪畫藝術之路的信心之門。

然而,家境貧寒的他在藝術求學之路上前進的並不順暢,幾次無緣美術學府。

“小時候因為家裡窮,父母希望我能多學點賺錢的本領,都反對我學畫畫兒,但由於我的執著,父母后來也不管我了,所以只要一有機會、一有時間我就畫畫兒。儘管自己很努力,可是卻在年輕的時候沒機會進入到正規的美術學校學習。”孟老遺憾地說。

初中畢業後,孟喜元報考了內蒙古師範學院美術系,初試複試他都考過了。正當他滿心歡喜地等待錄取通知書時,因當時國家處於三年困難時期,那次招生被取消。

“進專業美術學府學習的夢想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破滅了!”孟喜元可惜地說。

儘管學習繪畫之路幾經波折,但這並沒有使孟喜元放棄對繪畫藝術的追求。他執著地、堅持不懈地自學著,畫起畫來常常廢寢忘食不知疲倦,這為他後來成為繪畫大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命運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1983年,孟喜元被推薦到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進修中國畫。那一年,他40歲,到專業美術院校學習的夢想終於成為現實。

孟喜元的绘画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