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時代|他們從《十月》走來系列(1)

40年40作家 | 賈平凹

八十年代已然遠去,今天的讀者面臨更加多元的閱讀選擇。這些照亮中國文壇的名字曾在《十月》四十年曆史中反覆閃現。他們將多部代表作品選擇在《十月》面世,成就了這份雜誌,同時也借《十月》贏得了大量讀者。我們相信在速讀時代,人們仍然需要不時放慢節奏享受心靈的豐富和寧靜。在此為廣大讀者介紹有深度、有力量的反映現實人生的作家。

文学·时代|他们从《十月》走来系列(1)

賈平凹:陝西丹鳳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浮躁》《廢都》《秦腔》等,中短篇小說《天狗》《黑氏》等,散文集《商州初錄》等。《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獲魯迅文學獎,《廢都》獲法國費米娜文學獎,《浮躁》獲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秦腔》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十月》刊發作品目錄

長篇小說

廢都…………1993年第4期

中篇小說

雞窩窪的人家…………1984年第2期

臘月·正月…………1984年第4期

天狗…………1985年第6期

古堡…………1986年第1期

故里…………1987年第2期

晚雨…………1992年第4期

短篇小說

進山…………1979年第2期

“廈屋婆”悼文………1981年第5期

散 文

棣花…………1983年第4期

崆峒詩情…………1990年第4期

紅狐…………1994年第2期

創作談

愛和情——《滿月兒》創作之外………1979年第3期

變革聲浪中的思索——《臘月·正月》後記…………1984年第4期

文学·时代|他们从《十月》走来系列(1)

40年40作家 | 李存葆

文学·时代|他们从《十月》走来系列(1)

李存葆:山東五蓮人。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山中,那十九座墳塋》等。長篇報告文學《大王魂》《沂蒙九章》(合作)獲全國報告文學獎,散文集《大河遺夢》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高山下的花環》入選1989年美國嘉蘭德公司出版的“20世紀世界文學叢書”。

高山下的花環…………1982年第6期

散文

辰生繪事瑣記…………1990年第5期

鯨殤…………1997年第1期

祖槐…………1999年第5期

沂蒙匪事…………2000年第1期

飄逝的絕唱…………2000年第3期

國蟲…………2002年第2期

最後的野象谷…………2004年第5期

永難凋謝的罌粟花…………2004年第6期

淨土上的狼毒花…………2005年第6期

袁武的水墨世界…………2006年第6期

漸行漸遠的滋味…………2012年第5期

龍城遐想…………2014年第5期

創作談

《高山下的花環》編外綴語…………1982年第6期

40年40作家 | 林斤瀾

文学·时代|他们从《十月》走来系列(1)

林斤瀾:浙江溫州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臺灣姑娘》《拳頭》《矮凳橋風情》等,出版有《林斤瀾文集》(6卷)。

膏藥醫生…………1978年第2期

絕句…………1980年第1期

矮凳橋小品(三篇)…………1984年第6期

電話…………1995年第4期

九夢…………1996年第3期

短篇三樹…………2001年第3期

井亭…………2002年第3期

夾縫四色…………2006年第6期

40年40作家 | 汪曾祺

文学·时代|他们从《十月》走来系列(1)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著有短篇小說集《邂逅集》《晚飯花集》等,戲劇劇本《沙家浜》等,散文集《蒲橋集》《塔上隨筆》等,出版有《汪曾祺文集》(5卷)、《汪曾祺全集》(8卷)。

歲寒三友…………1981年第3期

晚飯花(三篇)…………1982年第1期

露水…………1993年第6期

獸醫…………1995年第4期

散文

蘿蔔…………1990年第3期

煙賦…………1991年第4期

作品集

汪曾祺早期作品拾遺(解志熙輯校)……2008年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