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间逸闻趣事之十九(清净圆通)

明清民间逸闻趣事之十九(清净圆通)

天刚蒙蒙亮就洗漱登程了。目的地是位于湖北省麻城县境五脑山的一座古老的道观——斗姥观。家人早准备好了香蜡纸马及供品,意在祈求平安。我却是为了寻幽揽胜,考察中国的传统道教文化,沐浴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明清民间逸闻趣事之十九(清净圆通)

车子穿过市区霓虹灯的繁华,驶入幽静深邃的山间小路。天尚未完全亮,车灯前方时而云雾缭绕,时而浓荫蔽天,时而削峰扑面,时而飞瀑流珠。这是去五脑山唯一的一条途径 ,虽铺成水泥路面,依然依山势逶迤绵延,绕壑缠峰盘陀向前,疑似无路却又曲径通幽。一路的早春景色尽收眼底,且不说满山的姹紫嫣红,色彩斑斓,且不说这满目的层峦叠嶂,氤氤氲氲,且不说早起鸟儿欢快的清唱,单这一份静谧就会让你陶醉而尘缘尽去。说是静谧是没有城市的喧嚣,几乎看不到人为的痕迹,一切都是大自然在任意挥洒,随意涂抹,任意变幻。虽静谧也 充满着生机,松涛阵阵,溪水潺潺,流云如瀑,山谷中的风那样清凉而凛冽,没有亲临其境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象出那份陶然与惬意。置身其中,真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空灵与淡远 。

明清民间逸闻趣事之十九(清净圆通)

车子一路前行,转过山坳一座山门赫然出现在眼前。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幻化出真实的景象!与绝大多数寺院道观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到跟前不见素颜。整座道观隐映在群上之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松柏掩映,飞瀑流泉。拾级而上是一道道牌坊,上面的雕刻古朴圆润,一座座古亭如伞盖数千年来在沐风栉雨静观着世事沧桑。步入斗姥观正殿,是三间三进的木石灰瓦结构的建筑,廊柱上镌刻着古人题写的对联,如“日月星光照远大,天人地造化神奇” 之类,意境悠远,字体苍劲。彰显着人们对大自然的钟情与对美好的向往。更有一些古今文人墨客书写的匾额悬挂在大殿中,诉说着道观的香火丰隆与悠深的文化底蕴。大殿门额正上方悬挂着“敕建”字样的匾额,显示出它的尊贵与神秘。供奉的菩萨法身自不必说,仅大殿四周的碑刻足可以看出昔日的不凡气象。但令人奇怪的是名为“斗姥观”却供奉的是天帝与财神药王的泥塑。大殿后面是娘娘殿,供奉着数不清的娘娘。大殿右侧是新建成的观音殿,左侧则是道士们起居的地方,在一间不大的神堂里供奉着历代观主的画像。整个道观建筑虽不恢弘却也有一份古韵,依山而建,九曲回廊,深邃幽静,别有洞天。廊柱横梁斗拱雕檐,还有很多的壁画,仿制皇家格局,细看才发现绘画的是《封神演义》里的故事,诸如《万仙阵》《诛仙阵》之类场面。道观里整日香烟缭绕,钟磬萦回,诵经声弥。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虔诚拜谒祈求平安。或许是求得一份心灵的慰藉吧。

明清民间逸闻趣事之十九(清净圆通)

女人们在神龛前正襟危坐,聆听道士的祈福与诵经。我游历过道观后与观主攀谈。从碑刻上我已经知道是一位张姓的道士在此开山。观主也如是说。当我问及始于何年时,观主一脸迷茫,说无所考,大概有几千年吧。该道观现存的最早碑刻上写着嘉庆十年重修 ,就是说至少早于嘉庆年间。可从道观的建筑风格及残存的瓦当、石材雕刻上明显看出呈现宋代的风格与痕迹。据此可以推断出该道观应该始建于宋代。而观主却不知道。

明清民间逸闻趣事之十九(清净圆通)

道观现有十几位道士,可收入不菲!年平均收取的善款有百万到几百万之巨!当我问起这笔款项作何用途时,观主笑着说,当然是用于道观的维修与养护。 我便不再言语,这真的值得令人深思!

明清民间逸闻趣事之十九(清净圆通)

不管怎么说吧,人们总是向往未来向往美好。花钱买一份心里的安宁应该也是值得的吧。

风景天下不尽同,情怀各自有千秋。“五岳归来不看山”,这话看来也并不十分正确。五岳当然有五岳的雄浑五岳的无限风光。可用心处处处皆是景色,介子虽小可以藏须弥,心只盈握可以纳天下。心中有景色景色无处不在,只在着眼处是也。

明清民间逸闻趣事之十九(清净圆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