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發生的三次著名經濟危機,每次都是人禍!

經濟危機是今年最常見於網絡和媒體上的詞語,而這一切都與美國發動的貿易戰有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不作不死"。其實經濟危機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最經典的定義,主要是因為生產力過剩,或者購買力不足所造成的。

中國古代發生的三次著名經濟危機,每次都是人禍!

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並沒有實行資本主義,也同樣會爆發經濟危機,只不過這樣的經濟危機通常都是因為人禍,導致朝廷信用破產,讓百姓的生活變得越加艱難。中國最早有記錄的經濟危機是發生於王莽新朝時期,在他執政的幾年當中,不停地改變貨幣幣值,用低廉的成本掠奪了百姓手中的鉅額財富,從而導致國家動盪,王莽也在人民的呼聲中被唾棄萬年。

中國古代發生的三次著名經濟危機,每次都是人禍!

第二次則是發生在漢末董卓執政時期,他為了快速積累財富,廢除了漢武帝創造的五銖錢,就連秦朝時期為國家儲備的十二銅人,都被他熔鍊用來鑄錢。雖然上面同樣雕刻了五銖字樣,卻因為質量太差而被百姓稱呼為"無文錢"。因為這種錢幣的出現,導致物價飛漲,很多百姓一生的積蓄都不夠買一份口糧,從而發生了很多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

中國古代發生的三次著名經濟危機,每次都是人禍!

直到曹操擔任丞相之後,才重新興修水利,鑄造足值的五銖錢,讓物價恢復到了穩定的局面。不過他的繼承人曹丕在登基之後,卻進行了一項復古式的貨幣改革,企圖以谷、帛來代替貨幣,讓老百姓根本就無所適從。再加上奸商的推波助瀾,用水泡的穀子和薄帛騙取中間差價,導致百姓只能重新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年代。

中國古代發生的三次著名經濟危機,每次都是人禍!

中國的第一張紙幣是發行在宋朝時期,由於官吏眾多,在加上朝廷在開銷上毫無節制,導致冗官、冗兵、冗費非常嚴重,建國沒多久就產生了經濟危機。為了改變財政上入不熬出的局面,宋朝便先後發行了交子、錢引和會子,可是依然無法填補財政上的缺口。於是朝廷就開始不斷地擴大紙幣的發行量,利用飲鴆止渴的方式來稀釋百姓手中的財富。

中國古代發生的三次著名經濟危機,每次都是人禍!

這次經濟危機主要是發生在宋徽宗執政之後,因為交子貶值嚴重,他就進行了貨幣改革發行了錢引,卻沒想到錢引貶值的比交子還要厲害。亡國之後,南宋朝廷又發行了會子,可是濫發鈔票的行為又再一次上演,沒過多久就貶值到百姓無法接受的地步,從此法定貨幣淪為廢紙,為南宋的亡國埋下了隱患!

至於明朝發行的"大明寶鈔",由於當時紙質較差,紙幣難以耐久,且當時的紙幣只發不收,發行數量也沒有任何限制,導致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越來越多,氾濫成災,發行當年就通貨膨脹,貶值極快,上至官員下至百姓紛紛棄之,不到二十年就趨於衰敗。幸虧明朝初期政治清明,才沒有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