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土得掉渣」的紀錄片被電視台拒播,卻在B站火了!

這部“土得掉渣”的紀錄片被電視臺拒播,卻在B站火了!

一部被導演本人評價為“土得掉渣”的紀錄片?《尋找手藝》在B站上突然火了!

在這部紀錄片之前,已經出現了很多記錄傳統手藝人的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我在故宮修文物》等,這些紀錄片不僅傳達了匠人精神,影片還製作精良,給帶來觀眾很好的視聽享受。但是製作粗糙、只有一首背景樂、甚至是攝影是錄音師都是外行的作品,是如何做到10天點擊量過7萬,豆瓣評分8.8分的呢?

這部“土得掉渣”的紀錄片被電視臺拒播,卻在B站火了!

導演張景本是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在北京過著不錯的生活,有兩套房、兩輛車和兩個娃,但三年前突然萌生出想要拍一部紀錄片的念想,心動不如行動,他賣掉了一套房就踏上了拍紀錄片這條路。

完全都是不專業的,導演不是專業的,攝像原本是個司機,錄音師在出發前一個星期剛學的,這隻有三個人的團隊拿著買來的二手設備就出發了。

這部“土得掉渣”的紀錄片被電視臺拒播,卻在B站火了!

但是這部耗時126天的紀錄片由於製作粗糙卻被電視臺拒絕播出,所投入的成本根本收不回,但是導演表示,有人看就好。

《尋找手藝》一共記錄了199位手藝人的故事,投放在B站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真正優質、走心的作品是不怕沒有觀眾的。

這部“土得掉渣”的紀錄片被電視臺拒播,卻在B站火了!

隨著工業化的加快,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在去繼承老一輩留下來的傳統手工藝了,這些珍貴的傳統手工藝面臨著失傳的境地。

在雲南的勐海縣勐遮鎮的傣族老人坎溫,是整個村子裡最後一位做油紙傘的老人了,每一把傘都要經過幾十道的工序,老人就這樣十幾年如一日每天靠在牆邊做傘。4月視頻傳到B站後,有人聯繫到導演說想買老人做的傘,可當導演統計好再聯繫老人時,才得知老人在2月份已經去世了。

這部“土得掉渣”的紀錄片被電視臺拒播,卻在B站火了!

圖中的兩位老奶奶是貴州小黃村人,拍攝時兩位老奶奶正在用剩下的材料來造紙,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這也是她們最後一次造紙。

這部“土得掉渣”的紀錄片被電視臺拒播,卻在B站火了!

得知自己的照片和名字能夠被記錄下來,還能去到北京,兩位老奶奶笑得像孩子一樣開心。

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這些手藝人還在默默的堅持著,用著獨有的手藝用心打磨手中的每一樣工藝品。如果沒有像《尋找手藝》這樣的紀錄片,或許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根本就無法發現還有這些手工藝的存在。時代的變遷註定著總會有一些傳統手工藝的消失,但是這部走心的記錄片幫我們記錄下來,不僅為了讓更多人看到和了解,這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