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登高、插茱萸,究竟有什麼寓意?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朝詩人王維膾炙人口的一首詩歌。詩中描寫的登高、插茱萸,是我國傳統佳節重陽節的習俗,再每年九月初九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插茱萸懷親人。但現代人,很少知道茱萸是什麼了?更莫說重陽節插茱萸又有什麼樣的寓意呢?

重陽登高、插茱萸,究竟有什麼寓意?


茱萸是一味中藥,分吳茱萸和山茱萸。《中國藥學大辭典》解釋,本品南北皆可,入藥以“吳地”為佳,所以又稱吳茱萸。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吳茱萸是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

重陽登高、插茱萸,究竟有什麼寓意?

吳茱萸


重陽登高、插茱萸,究竟有什麼寓意?

山茱萸


三國時期,魏曹植在詩篇《蒲生行浮萍篇》裡寫道:“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可見當時茱萸與桂花、蘭草、艾、蒲等都屬於香草一類植物,人們認為其有消災避難、辟邪驅穢的功效,所以會直接把茱萸插在髮髻上,或者用紫色的布囊包上茱萸的莖、葉或果實,系在手臂上。

重陽節與茱萸的關係,最早與登高相關。最早見於《續齊諧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辟邪”便流傳下來。

重陽登高、插茱萸,究竟有什麼寓意?

因此,在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按照漢族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以祛邪辟惡。重陽節插茱萸之風,在唐代已很普遍。《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闢除惡氣而御初寒。”《西京雜記》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因而,九月九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茱萸節、茱萸會。但在宋元以後,插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

重陽登高、插茱萸,究竟有什麼寓意?

關於茱萸的詩歌

南·梁·吳均《行路難》:“茱萸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樹枝。”

南·梁·吳均《贈柳真陽》:“朝衣茱萸錦,夜覆葡萄卮。”

唐·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題郡樓兼呈周、郢二判官》:觥盞醘飛菡萏葉,舞鬢擺落茱萸房。

唐·白居易《九月九日登巴臺》:閒聽竹葉曲,淺酌茱萸杯。

唐·白居易《九日寄微之》:蟋蟀聲高初過雨,茱萸色淺未經霜。

重陽登高、插茱萸,究竟有什麼寓意?


唐·杜甫《九日寓藍田崔氏莊》: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唐·徐鉉:《茱萸詩》:萬物慶西成,茱萸獨擅名。芳排紅結小,香透夾衣輕。宿露沾猶重,朝陽照更明。長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唐·王昌齡《九日登高》:“茱萸插鬢花宜春,翡翠橫釵舞作愁。”

明·徐渭《九日朔與諸友醉,得花字》:“不教酩酊歸何事,望到茱萸節尚除。”

清·秋瑾《九日感賦》:“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

文·整理/子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