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灣間諜咋施美人計,大陸破獲百餘起台諜案件

《祖國》記者/張帥

近期,我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十分罕見的播放了臺灣間諜案件,特別是《焦點訪談》,用了上下兩集,分兩天講述了多個偵破臺灣間諜的案例。此外,我國官方還首次提及反間諜案件的行動代號——“2018-雷霆”專項行動。與以前不同的是,本次案件數量多,共破獲百餘起臺灣間諜案件。可以作為對比的是,2014年,官方公佈了2009年至2013年國家有關部門已破獲的臺灣相關策反案件,4年近40起。

那麼,臺諜潛入、策反、竊取情報的方式主要有哪些?一起來看:

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罔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以祖國大陸為目標,大肆開展間諜情報活動。這些臺灣間諜為服務檯灣當局的政策需求,既使用了傳統的間諜手段,比如金錢收買、感情拉攏、色情引誘等,也與時俱進地使用了很多新技術,充分利用了電子郵件、微信等網絡技術和社交媒體的便捷性展開活動。極力向祖國大陸滲透,大肆策反發展人員,布建間諜情報網絡,嚴重損害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嚴重危及國家安全和利益。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特別瞄準大陸赴臺青年學生群體,利用兩岸擴大交流交往的有利條件,組織安插大批間諜情報人員在臺灣島內高校活動,以各種掩護名義哄騙利誘大陸赴臺學生,利用學生從事間諜情報活動,性質極為惡劣。

今年9月16日,廣東國家安全機關披露,廣東三男子被臺灣間諜通過網絡策反運用,向臺灣間諜提供軍事設施和重點民用工程涉密資料,日前被檢方提起公訴。2017年,江蘇蘇州檢察機關起訴馬亮亮、梁鑫。二人2016年在河北保定打工期間,被臺灣間諜吳榮同勾連策反。在明知對方為間諜的情況下,兩人通過郵箱接受指令,利用曾在武警北京總隊服役的便利條件,蒐集並向吳榮同報送武警部隊訓練、部隊和軍工企業內部部署以及軍工企業裝備測試等相關情資,對大陸軍事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大陸學生歷來也是臺灣間諜重點瞄準的對象。2009年至2013年,臺灣多名間諜人員在臺灣大學、義守大學、宜蘭大學、銘傳大學等20餘所高校活動,通過問卷調查、提供兼職等方式接觸大陸學生,之後有償索取大陸政治、經濟、軍事相關政策和涉密信息。最終國家相關部門破獲相關策反案件近40起,涉及大陸15個省市。再早些的還有2003年底,國家安全機關破獲了一批臺灣間諜案件,抓獲了24名潛伏在祖國大陸進行情報活動的臺灣間諜和19名涉案的大陸人員。

什麼樣的人容易被境外間諜機關盯上?有機會接近情報源的退伍軍人、留學生、高校師生、軍事愛好者、軍工企業和國防科研單位人員、政府機關人員、年輕網友均有著相當的“吸諜力”。與此同時,在線求職者也相對更易被臺諜操控。

案例一:以戀人的身份套取國家機密

2011年,18歲的小哲正在一所重點大學機械專業讀二年級,因為學習成績優異,他得到了去臺灣義守大學學習交流的機會。在一次聚會上,被一位自稱許佳瀅(真名:許莉婷)的臺灣女子搭訕,之後常常相約,小哲感覺到這位大他幾歲的小姐姐對自己的情意不一般。一個月後兩人相約旅行,許佳瀅不厭其煩地打聽關於小哲的各種情況,比如親戚中有沒有公務員,能不能接觸到政府的一些文件,並且告訴小哲這些文件還可以賣錢。而小哲所學專業,可以接觸到不少國防科工的機密,但他完全沒有意識。據陝西省國家安全廳幹警介紹,小哲總共向許佳瀅提供了涉及我國防科工的近百份情報,也收到了許佳瀅的一些報酬,總共摺合人民幣45000元。 

另一種常見的情感牌打法是,利用大陸學生在臺期間遠離家鄉、交友心切的心理特點,通過“陪玩、買單、學術交流”等方式坐定“朋友”身份,進而拉攏策反。比如這次曝光的陳泰宇案,陳主動結交在臺交換的國內某高校政治學系學生小劉,為後者推薦臺灣飲食、演出,承擔結伴旅行等諸多費用。提出讓小劉介紹大陸熟人,並鼓勵小劉回大陸後報考公務員。據報道,這位1988年出生的臺灣間諜這幾年以“待人親切熱情”屢屢在臺灣多所高校物色學生目標,以實施策反。

案例二:利用物質誘惑獲得秘密級文件

這次被查的間諜案例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國家公務人員,以直接、間接的形式被拉落水,心存僥倖地為臺諜奔走,謀取物質利益。2015年,大陸學生小朱到臺灣一所大學做交流,有一次去臺灣大學聽公開課,認識了一個做大陸研究的臺灣學生。小朱正在為寫論文發愁,因為採訪不到當地的高層人士。這個同學給他引薦了原住民立法委助理徐子晴(真名:徐韻媛),在她的幫助下,小朱很快採訪到了好幾位平時自己想都不敢想的臺灣高層人士。隨著交往深入,徐子晴某次突然詢問小朱可否幫忙瞭解大陸國安,小朱產生了懷疑,但還沒斷來往。2016年,徐子晴幫小朱拿到了臺灣一個兩岸學生夏令營的邀請函,作為回報,小朱邀請了一個在國家某重要機關工作的熟人一同去臺,這名熟人叫小丁。隨後徐子晴用在大陸開化妝品公司請小丁入股為誘餌,吸引小丁頻繁地給徐子晴發送單位帶著密級的紅頭文件。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小丁先後向徐子晴提供了多份內部文件資料,其中秘密級一份,機密級4份。由於他們的交易被安全部門發現,小丁沒有等到徐子晴給他回報,就已經淪為階下囚。

看臺灣間諜咋施美人計,大陸破獲百餘起臺諜案件

而物質收買的途徑之複雜、“多元”遠不止於此。在上述臺諜徐韻媛牽涉的另一事例中,其以在臺公務人員為中介,間接操控大陸公務人員,利益交換鏈條甚長,內外逐層策反,重創國家安全。2010年,擔任臺灣某立法委員顧問的蔡某經人介紹與徐相識,徐向蔡某擺明身份。而因債務壓身,頻繁往返兩岸、接觸大陸官員的蔡某因錢“上鉤”,不斷向徐提供大陸官員名片、層級信息。2014年,蔡某向徐引薦一位在大陸重要機關工作的黃姓官員。此後,三人在兩岸間以手機SD卡傳輸情報,以錢款作“回禮”。被國家安全部門抓獲時,徐已借力臺、陸兩名公務人員,蒐集了10份秘密級文件,4份內部資料。如今,蔡某也已構成間諜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

看臺灣間諜咋施美人計,大陸破獲百餘起臺諜案件

案例三:利用網絡策反

近年來,大陸互聯網技術日益發展,通過網絡拉攏策反、傳輸資料成為當下臺諜的重要手段。需留意的是,網絡媒介往往與傳統的“人力情報”蒐集模式相互勾連。常見的途徑首先如,臺灣間諜通過技術手段將自己的微信、QQ號碼位置“虛擬定位”到大陸軍工科研單位、或其他重要目標周邊,通過微信“搖一搖”、“附近的人”、網上交友徵婚等形式,吸引目標單位內部人員與之建立聯繫。比如這次曝光的陝西閻良某軍工單位職工周偉的案例。一次偶然的微信“附近的人”搜索,使他結識了名為“羽晴”的女網友。由於女方營造出的對周偉工作的崇拜,出於炫耀與交友目的,周多次毫無防備、向其透露自己工作內容。2015年9月,周被臨時抽調對某軍用飛機進行改裝工作期間,羽晴多次聯繫並詢問該飛機的數量、新老型號區別、裝備變化等信息,周都如實相告。國家安全部門調查顯示,二人微信聊天中,周洩露的涉及軍用飛機生產、裝備信息共11條,其中4條信息被確定為秘密級。

國家安全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每一位公民都應該增強國家安全的底線意識,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匯聚維護國家安全的全民力量,共築國家安全的人民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