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湘北門戶

臨湘市,為湖南省縣級市,由岳陽市代管,位於湖南省東北端,北部與湖北省相接,因濱湘水與長江會合之處而得名,素稱“湘北門戶”。

臨湘——湘北門戶

臨湘——湘北門戶

臨湘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竹木之鄉”、“茶葉之鄉”以及“有色金屬之鄉”

臨湘市地下礦藏30餘種,螢石儲量居全國之首;白雲礦總儲量超過3億噸,年產量200多萬噸,是鋼鐵工業、玻璃工業、電子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鉀長石、石灰石、高嶺土、水晶、雲母蘊藏豐富,品味極高,由省地勘局探明的特大型鎢礦---儒溪虎形山,僅探明的鎢儲量就在21萬噸以上,潛在經濟價值達1000多億元。

臨湘——湘北門戶

特產

羊樓司鎮竹器品種達280個,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竹器專營市場,產品不僅銷往湖北、江西等邊境縣市,還暢銷全國16個省市及日本、俄羅斯、香港、臺灣等地,年銷售額達2.3億多元,羊樓司因此成為中國有名的“竹器之鄉”。

風景名勝

五尖山森林公園,有“天下第一人工洞”——6501,有“南方第一漠”——銀沙灘,有瑤族先民“飄洋過海”的早期“故鄉”、省級風景名勝區——龍窖山“千家峒”,有三國古戰場遺址——黃蓋湖,形成了“山奇、水秀、洞幽”的旅遊特色。

臨湘——湘北門戶

大雲山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代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清代太平天國將士數次到 此。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迅速發展,抗戰時期楊森曾據此抗日。1945年,王震、王首道率南下 支隊轉戰大雲山,在此擊潰日軍和國民黨頑軍, 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大雲山又是宗教名山,在宋時有嶽州通判石光,退居大雲山辟穀學道,成為一代道教祖師,後來逐步建有28座廟宇,香火不斷,大江南北善男信女每年朝山達 20萬餘人。大雲山青峰疊翠,綠水環流,一派蔥籠清幽景象。1997年4月被評為岳陽十景之一。

龍窖山,位於臨湘市區東南30公里.又名藥姑山,五嶺山系幕阜山餘脈,面積200平方公里,北與湖北赤壁,東與崇陽,南與通城交界, 群峰綿亙,最高峰海拔1261.1米。 龍窖山有天然的老龍潭瀑布,龍源水庫,古老的青石寨,珍稀的白果樹。1996年5月,臨湘市政府將其闢為風景名勝區,分為2大景區,49個景點。主要景點有:高峽平湖、龍闕石門、石砌“蜂窩”、古塘銀杏等。

銀水謎宮即“6501”旅遊風景區,座落在巍巍藥姑山南麓,距離市區15公里,它包括:“ 6501”地下工程、龍潭湖、三段錦瀑布、金沙灘以及周邊人文景觀,是一處融山、水、洞、灘於一體的旅遊風景勝地。 “6501”地下工程,建於1965年,共分上、 中、下三層,上下相通、洞洞相連,迂迴曲折、深險莫測,方位難辨、如入迷宮。山洞長藤結瓜狀,串有 25個廳(室)、17個通氣豎井,全長 17000米。被譽為“下第一人工洞”、“中國地下長城”,堪稱“神州一絕”。 三段錦瀑布位於五指山主峰與二峰之間,依山澗而下100餘米高,形成三段主瀑,猶如三段綾緞飄瀉而下,故名。金沙灘又名尾沙壩,面積2000多畝,深50 多米,儲沙近億立方米。沙灘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故稱金沙灘。龍潭湖湖面 3000多畝,蓄水6000多萬立方,長 4公里,寬1公里。

臨湘——湘北門戶

藥菇山位於幕阜山東段湘鄂交界處,相傳崑崙山上的一個採藥成仙的仙姑採藥至此,看到這裡風景優美,氣候冬暖夏涼,於是,在山上遍植百草,故名藥姑山。可惜,在路上她將甘草與黃蓮丟落在四川,至今藥菇山還流傳有這樣的民謠“藥菇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與黃蓮”。藥姑山的面積大內容豐富,其旅遊景點有:滴水巖瀑布、玉女峰七巔(又名七仙女)、山頂眺望臺、五花遍、二隊遺址等。藥姑山的歷史文化則神秘且頗具特色,山中仍實行姓氏制度,由各家姓氏命名如黃家、宋家、葉家、肖家、廖家等一系列點狀式分佈在藥姑山不同角落。

臨湘——湘北門戶

江南大漠又名銀沙灘,位於湖南省臨湘市。面積達3000多畝,深50多米,儲砂量近億立方米,是華中地區唯一的沙漠景觀。每日清晨和傍晚,沙灘在陽光照射下,銀光閃閃,因此叫它“銀沙灘”。江南大漠並非天然而成,而是現代中國建設歷史的烙印。

臨湘——湘北門戶

文化名人

臨湘當代文化名人有中央電視臺胥午梅、徐俐、李曉輝和湖南衛視何炅、李湘等。

臨湘——湘北門戶

臨湘——湘北門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