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真的不好嗎?恰恰是偉大作家必備的特質

大家好,這是一個新開的固定欄目【24堂寫作必修課】,我將每週為大家講一堂課,課程結束時,我會給大家佈置課堂作業,並將作業展示在下一堂課裡。

很多熱愛寫作的同學會有這樣的困惑——

“我是個一文不名的小作家,就是想要通過寫作養活自己,為什麼我離暢銷還是那麼遠?

我一直有寫作的夢想,可剛寫幾行,靈感女神就離我而去,難道我活該寫不出好故事?

我其實不想成為作家,我只是想讓作文的分數好看一點;

我甚至也不喜歡寫作,我只是希望自己的文案拿得出手;

……”

其實你需要的就是創作能力,那麼跟我一起學習寫作吧!

【適合誰看】

√ 想通過寫作全面激發靈感的創意人士

√ 對寫作行當充滿好奇的“門外漢”

√ 苦於靈感蒸發的寫作菜鳥

√ 懸疑小說狂熱愛好者

√ 懸疑影視作品重度食用者

√ 蔡駿老師“腦殘粉”

【你將獲得】

真的技巧:是聯想不是胡思亂想,是結構不是套用模板,從開頭到結局,煉詞句、控節奏,寫作從此有了章法。

好的經驗:閱讀也有講究,敏感大有裨益,聽蔡駿如何處理寫作和生活的關係,不僅是寫作課,更是無所不包的生活箴言。

妙的見識:一條絲巾也能寫成一本小說,一首流行歌引發巨大創作衝動,從此一起做天馬行空、旁徵博引的文藝青年。

敏感真的不好嗎?恰恰是偉大作家必備的特質


第二十二堂課

常敏感:保持敏感是最大的寫作秘訣


大家好,我是蔡駿。

這是我們的第22節課,保持敏感是最大的寫作秘訣。

在日常生活裡,大家對於“敏感”這個詞,肯定不會陌生。尤其是剛剛戀愛的年輕人,對方小小的一個動作,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都可能被解讀出各種信息、腦補各種場面。一旦感覺不對,就可能陷入各種糾結,冷戰、爭吵,最嚴重的後果,兩人就此分道揚鑣。

也許,在生活層面上,過分敏感的人不容易相處,需要人時時刻刻照顧他的情緒與反應。但在寫作中,“敏感”恰恰是非常優秀的品質。

為什麼呢?因為敏感會讓我們更好地感知我們生活的世界,從而發現更多可以書寫的素材,敏感也會更容易讓我們的情感變得豐富,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感情。

在很多的採訪中,我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你寫作的最大秘訣是什麼?除了日繼一日地寫作之外,還有我是一個理性和感性都非常強大的人。理性強大,這個很好理解,不管是開始前的擬提綱,還是完成後的修改,都需要經過嚴密的理性思考。感性強大,就是在體驗情感上面會比較敏感。比如,我很容易會為電影中的某個片段而落淚,我會愛上自己筆下的人物,會為他們的命運而喟嘆。

所以,寫作需要時刻保持敏感。而敏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可以使你時刻注意,讓你總是可以沉浸在某種思緒之中。

那麼,到底該怎樣在寫作中保持敏感呢?

保持對素材的敏感,追問背後的意義。有些人擁有很豐富、很傳奇的經歷,在飯桌上可以侃侃而談;有些人讀過很多書,記得住任何一年的歷史大事件;也有些人天天在關注社會熱點、新聞,可能知道生活中最離奇的故事——但他們都不一定都能把所知道的事情寫成小說。經歷、閱讀、社會新聞,這些都是寫作素材,離小說成型還有很大的距離。

素材其實是一個蒐集、整理的過程,寫作才是創造性的過程。優秀、偉大的作家,能在普普通通的素材裡,發現閃光點、挖掘不為人知的意義。這就是一個作家的應有的敏銳與敏感。

什麼細節能用,故事用什麼方式去敘述,這篇小說的核心是什麼……面對著龐雜、無序的素材時,你需要時刻保持追問的狀態。巴爾扎克的大部頭《人間喜劇》,人物紛雜、各有性格,就是源自於他對當時法國社會的思考與追問。

素材應該來表達什麼,小說應該用什麼技巧去敘述,它和現實社會的聯繫在哪裡?當你在敏感地看待一切時,你會發現許許多多的事情都不再簡單的像表面上那樣。寫故事不同於直接刻畫現實,它需要我們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力的發揮,不斷地挖掘,不斷地探索,就會讓你找到更多的寫作思路。

在《最漫長的那一夜》《謀殺似水年華》《宛如昨日》等小說中,許多情節都取材於現實中的社會新聞。《我與李毅大帝在世界盃那一夜》,我並沒有寫真正的球員李毅,而是寫一個虛構的李毅大帝,用這個角色回望我這一代人的成長與青春。這一切,都建立在我對上海、對當下中國的思考。

敏感是一個優秀作家的必備素質,正是因為我們敏感,才使我們看待這個世界能有那麼多的情緒,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珍貴的感觸,好好地記錄下來。

我是蔡駿,我們下節課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