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內蒙古煤炭工業的預測分析

2018-2022年內蒙古煤炭工業的預測分析


2018-2022年內蒙古煤炭工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推進煤炭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

2018年,煤炭去產能工作將主動從總量性去產能轉向結構性優產能,從“退出”轉向“進退”並重。2018年初,發改委聯合12部委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要求,將“通過兼併重組,實現煤炭企業平均規模明顯擴大,上下游產業融合度顯著提高,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此外鼓勵多種形式的兼併重組,即“煤企之間的兼併重組”、“煤電聯營”、“煤炭與煤化工企業兼併重組”、“煤炭與其它關聯產業企業兼併重組”等。

(二)煤炭企業兼併重組持續推進

針對資源分散、重複建設等方面的問題,2018年5月25日,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整合12家旗屬涉煤國有企業,組建內蒙古聖圓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聖圓能源),通過現代化企業經營制度和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思路,推動伊金霍洛旗煤炭行業的抱團經營、抱團發展。伊金霍洛旗煤炭資源豐富,保有煤炭資源儲量約202億噸,煤炭能源行業發展完備。

據瞭解,聖圓能源經營範圍涉及能源交易結算平臺運營管理、礦產資源開發、煤炭物流運輸等業務,解決了煤炭企業經營小而散的問題,規範了煤炭經銷市場,對品牌打造以及對外合作創造了更加優良的拓展空間。未來,企業將在盤活地方煤炭金融、整合煤炭物流以及人才的培養和吸引方面進行優化。

(三)化解過剩產能,提升產業結構

經企業申請,2018年內蒙古確定退出地方22處、產能1110萬噸/年,比計劃多退11處、超退產能705萬噸/年,為計劃退出產能405萬噸的2.74倍。近日,該任務已下達相關盟市和部門執行。

今年退出的22處煤礦均為規模小、效益差、裝備相對落後的煤礦。目前,這些產能指標絕大部分已置換給了內蒙古的優質產能煤礦。通過去產能,極大地提升了自治區煤炭工業發展質量。

2018年底,內蒙古將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期間地方煤礦退出任務。後兩年,自治區將繼續利用去產能優惠政策,推動規模小、裝備相對落後的煤礦退出,將產能置換給優質產能煤礦,以提升產業結構,實現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四)煤炭產量向主產省份集中

2016-2017年,各省的原煤產量絕對增量主要向陝西、內蒙古、山西地區集中,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原煤產量前三名分別是內蒙古(7.8億噸)、山西(7.3億噸)、陝西(5.0億噸)。我們認為產量逐漸向主產省份集中的原因有:

1、去產能的主力在其他省份。2016-2017年,實際去產能完成前五位的省份分別為寧夏(7004萬噸)、山西(4590萬噸)、河南(4400萬噸)、貴州(3856萬噸)以及四川(3407萬噸)。除山西外,其餘幾個省份均非主產省份,而陝西、內蒙古去產能僅2311萬噸以及1140萬噸。(山西因為整合礦較多,退出產能多為整合礦,大多為非生產礦井)。

2、新增產能大多在主產省份。在進入聯合試運轉的在建產能方面,這三個省份的值依次為內蒙古(1.4億噸)、陝西(1.3億噸)、山西(0.5億噸),即這三個省份未來將成為煤炭產業中長期發展的核心增長區域。

(五)下游需求有望繼續增長

2018年上半年,受宏觀經濟好於預期、第二產業和居民用電快速增長以及水電出力不足影響,火電發電量超預期。2018年上半年,全社會累計用電量高達3.2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4%,這一增速也創出自2012年以來的新高。在上半年全社會用電增長結構中,第二產業只貢獻了7%的增速,主要的驅動力來自第三產業(15%)和居民用電(13%)這兩塊。而在宏觀經濟持續向好,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背景下,預計下半年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將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進而拉動發電用煤需求繼續增長。

二、不利因素

(一)環境汙染問題突出

環境問題和生態破壞主要體現在對地表的破壞,進而造成水體汙染、水土流失、空氣汙染等。隨著露天煤礦數量增多和生產規模擴張,對土地資源的佔用及汙染日益嚴重。露天採煤時形成的凹坑,由於受到地質構造、地表水地下水作用、邊坡巖體等原因的影響將引發水土流失、塌陷、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質災害,極有可能危及到煤礦周邊的居民建築和工業企業的安全。

(二)煤炭產業鏈條發展水平不高

煤炭勘探、煤炭開採、煤炭加工、煤炭運輸和煤炭銷售等與其有聯繫的各個方面組成煤炭產業鏈。而追求利益的煤炭企業只看到煤炭的開採和銷售,忽視煤碳產業鏈條其餘方面。與發達國家比較,內蒙古的煤炭開發利用程度較低,資源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三)運輸能力限制產業發展

內蒙古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卻少有先進的火力發電廠,難以就地轉化大量能源,這種錯位的佈局導致我國煤炭運輸形成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的格局。煤炭運輸主要靠鐵路和公路運輸,而鐵路煤運量佔煤運總量的70%以上。內蒙古煤炭企業大多分佈在較偏遠的山區和溝谷地帶,與需求地區需要大量的中短途中轉運輸,而內蒙古的公路、鐵路過去一直處於相對落後的水平,雖然近年來發展迅速,但仍不能實現有效的市場供給。

2018-2022年內蒙古原煤產量預測

2017年,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產量為8.79億噸,同比增長7.6%;2018年1-7月,內蒙古原煤產量為5.11億噸,同比增長6.0%。我們預計,2018年內蒙古原煤產量將達到9.31億噸,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5.83%,2022年將達到11.68億噸。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內蒙古原煤產量預測


2018-2022年內蒙古煤炭工業的預測分析


注:產量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