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亞軍,給你點讚!

“有一個人,將和我流淌著一模一樣的血,這血支撐著一顆頑強的心臟;有一個生命,他因為我而點燃希望,我感覺很開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一刻,我真切感受了奉獻的快樂!”

10月10日,在六安市紅十字會的辦公樓裡,記者見到了六安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亞軍,1.93米的身高,十分健碩的身材,在人群中顯得格外閃閃發光......

今天,市紅十字會以及相關領導、志願者等歡送他赴合肥採集造血幹細胞。


六安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亞軍,給你點贊!


六年等待

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

王亞軍1990年出生,2009年在北京***68部隊服役,2017年11月至今在六安市 某建材公司上班。2012年他在一次獻血時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今年6月中華骨髓庫通知他初配成功,7月高分辨配型成功,8月體檢合格。


六安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亞軍,給你點贊!

“今年6月的一天,我接到了安徽分庫六安工作站的電話,有一名外地肉芽腫患者急需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生命,我的血樣和患者初次配型成功,但是還要做二次抽血配型。對方在電話中特別強調:你可以選擇捐獻或是不捐獻,這是你的權利。放下電話的那刻,我感到驚訝和激動,我的血型竟然和別人能配型成功,那可是萬分之一甚至幾十萬分之一的機率啊!能用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去拯救一個患者的生命,這是多麼光榮的事!”王亞軍告訴記者。

六安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亞軍,給你點贊!

無論如何也要救人,捐!

欣喜之餘,王亞軍有一些擔心,可是,怎麼和父母愛人去說這件事情呢?說了,他們能同意嗎?

“可是,我知道,還有個人在等著我去挽救他的生命,說什麼我也得去!”為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王亞軍向父母解釋了造血幹細胞捐獻過程,並給他們看了一些捐贈者的相關資料及術後的恢復情況。

父親不僅造成了王亞軍的決定,並做通了王亞軍母親的思想工作:“孩子大了,應該尊重他的決定和選擇,應該為我們有這樣有愛心、盡責任的兒女感到驕傲才對”。

徵得了家人的同意,王亞軍在市中心血站又做了血液採樣,一個多月後六安市紅十字會通知王亞軍:二次配型成功,並再次問他願不願捐?王亞軍毫不猶豫地回答:願意!“接著我在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六安市人民醫院做了全身體檢,並告知全部合格,可以捐獻。”王亞軍告訴記者。

六安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亞軍,給你點贊!

王亞軍母親(右一)


在歡送會的現場記者見到了王亞軍的母親,“早年我也經常獻血,而且亞軍的父親也經常會去獻一些愛心,資助一些孩子上學,其實我們還是很尊重孩子的意願的,可能也是受他父親的影響,他才會做出這個決定,是做好事,我們會支持的。”

萬分之一的幾率配型成功,實屬不易!

造血幹細胞捐獻就是到造血幹細胞工作站(血站)登記好自己的信息,先留一點血樣給中華骨髓庫,骨髓庫化驗後,把相關的數據上傳到數據庫裡,等待有需要的病人檢索。有合適的病人檢索到後,骨髓庫就會通知志願者再採一點血樣進行高分辨的配型檢驗。如果高分相合了就會通知志願者去進行一個全面的體檢。體檢合格後安排志願者住院注射四天“動員劑”藥物,把骨髓腔裡的造血幹細胞釋放到外周血液當中。第五天通過“血細胞分離機”的機器,對志願者的血液進行循環、分離,採集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用時約四到五小時。

“因為造血幹細胞的配型成功率很低,王亞軍也是經過了六年的等待才有這麼一次機會,所以十分難得,整個

安徽省有近5萬名志願者入了中華骨髓庫,但能配型成功的也只有140人。而六安市更是少之又少,入庫只有248人,配型成功的也只有王亞軍一人。”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六安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亞軍,給你點贊!

王亞軍是安徽省紅十字會、中華骨髓庫安徽分庫第14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因為即將的捐獻,王亞軍會與另一位8歲的重慶小男孩結下了不解之緣,讓兩個彼此陌生的人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隨後,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人對捐獻造血幹細胞存在誤區。其實捐獻者配對之後,都要通過全面的體檢,確認身體沒問題,符合捐獻的一切要求並能夠承受全部的捐獻過程,我們才會進行採集的。因為造血幹細胞是血液系統中的成體幹細胞,是一個異質性的群體,具有長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類成熟血細胞的潛能,所以採集它並不會對身體有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